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内科类

镇肝熄风法治愈脑挫伤

书名:《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作者:孟城

某商店黄姓女经理,年刚四旬。1988年3月21日,不慎于十级扶梯之上坠下水泥地,后脑着于地上,当即昏迷不醒,急送附近一区级医院抢救。翌日转送某市级医院会诊,诊断为“顶骨骨折,右颞、左额脑挫伤。”昏迷十七天后神识始清,共住院四十日,因病情好转而出院。返家后依然眩晕难支,仅能于室中扶物缓行,动作蹒跚迟钝,稍稍加快则泛恶不止,甚则呕吐。纳谷不振,二便尚调。目糊不清,视一物每见二、三重影;嗅觉丧失,但无鼻炎病史。生活起居,时刻需由家人看护扶持。至6月16日邀余诊视。诊得脉滑舌干,余症一如上述。先以代赭石100g、水煎当茶饮,泛恶即止。复诊苔薄白,脉见上盛下虚之象,即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加减,以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为:

代赭石30g、生龙牡各30g、淮牛膝15g、炙龟板15g、川楝子9g、炒白芍9g、元参9g、天冬9g、生麦芽9g、茵陈9g、炙甘草2g、合欢皮15g、天麻6g

服药一周,胃纳大开,嗅觉复常,仍以此方加减续进。服至二十帖,行动恢复正常,能自行乘车前来门诊。先后共服近百剂,病得痊愈。以后恢复工作,生活起居一如常人,亦无头痛眩晕,记忆减退等后遗症状。

按: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人身健康时,体内阴平阳秘,气血调畅。人体之阴阳气血升降有度,运行有序,协调均衡,则头脑清宁而灵敏觉知。一旦头颅为外力冲击,则巅中气血混杂,阴阳淆乱,清气不升,浊邪上干。阴火随冲气乘机位,肝阳胆气由是亢逆,逆扰于上则目眩头晕,化风走于四末则振掉而不利于行,犯胃则呕恶,旁及五官则耳、目、口、鼻、舌为之失灵。《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既化风逆上,阴阳失于维系,则真阴失固。且肝阳下吸肾阴,则阴伤更甚矣。故其治疗之法首须潜阳降逆。然真阴既伤,倘不滋填根本,欲潜其阳而阳终不潜,欲降其逆而逆必难降,是故涵育真阴,又当辅行。

据于此理,则治疗之方当以“镇肝熄风汤”最为合宜。此方虽为中风(脑充血)症而设,而其病机却与此证极为相似。如张锡纯于方后自注此方之适应机制云:“盖肝为木脏,木火炽盛,亦自有风,此因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又加以肺气不降,肾气不摄,冲气胃气又复上逆,于斯,脏腑之气化皆上升太过,而血之上注于脑者,亦因之太过,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经。”至其用药原理,是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降冲,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白芍以填熄肝风,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余于原方中加天麻以止眩晕,合欢皮以安其神。药病相当,效验彰著。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总目录
内科类
温病岐视
瘀血头痛兼阴虚遗泄
瘀血发热二例
惊恐重症赖补养
镇肝熄风法治愈脑挫伤 (当前页面)
镇肝涤痰疗癫狂
中风偏枯治法刍议
口眼斜仗“圣愈”
历节风痛误药辨治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汗吐下法亲历记
  2. 痛泻要方治痛泻
  3. 饮邪咳喘青龙祛
  4. 平衡五脏治久咳
  5. 耳中苦鸣辨治愈
  6. 填精益肾疗骨疾
  7. 吴竺天临床经验方应用
  8. 心房纤颤
  9. 饮食疗法胃疡平
  10. 消散一法试癌肿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