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医药资讯

李时珍的传说

手机端链接    来源:未知   作者:中药方大全

  《李时珍的传说》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的故事和传说在蕲春及蕲春一带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传说,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李时珍起死回生的高超医术、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和刚直不阿的处世态度、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事实上,民间故事与传说也是一种文化自觉,如果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寻根探源地解读他的治学方法和格物穷理的思想,则可以弥补医学著作中关于人文及社情民意中记述不足的缺憾。李时珍的故事与传说是李时珍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将试着深入地发掘这一丰富的文化宝藏,为中医药文化建设服务。

  铁拐李一试李时珍

  李时珍自幼聪颖过人,能文善学,跟父亲钻研医术。26岁开始独立行医,渐渐名满乡里。

  一天晚上,一位道童找到李时珍求医。病人是一群香客,大概在掌灯时分,来到道观参拜。正在祈拜中他们突然倒在殿前,不省人事。

  道童推开观门,只见观内有七八个人东倒西歪地躺在那里。李时珍见此情形,心中初步判定:这些香客,许是喝酒过量,药剂中毒之类,不可拖延。就连忙给他们切脉拿症。当手搭上第一人的脉后,他露出惊奇的神情,随着切脉的香客不同,他时而思考、时而怀疑、时而点头。把最后一个人的脉切过以后,头也不回,转身就走。那道童跟在后面追问:“哎,哎!李先生,你还没开药呢,怎么走了?”

  李时珍笑了一声回答说:“他们六脉纯阳,心血平和,无病装病,如不是讹人,则非仙即怪。”话音一落,殿内顿时爆发出狂笑阵阵,接着陡起一阵清风,道童和道观都不见了。李时珍大惊,却又发现自己正站在自家的门前。

  原来,那道童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给李时珍取名的铁拐李,他是有意来试李时珍的医术的。

  铁拐李二试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的妻子吴氏正在家门口铺晒草药,一个衣衫破旧、腰系草绳的跛脚老汉突然站到了她面前。他一会儿拿起这根草药瞧瞧,一会儿又拿起那支草药看看,吴氏就问他何事。那老汉却只看,指指自己的脚,笑而不答。

  吴氏明白了:原来这老汉害了脚病,是来求诊的。就对老汉说道:“老人家,很不凑巧。夫君清早出门去至今未归,想必晚上能够回来。你老要是不急的话,就在这里等他好了。”那老汉却说:“那就不打扰了。我进城找饭铺去,明儿早再来。”说罢,紧紧腰带麻绳,拄着拐杖离去了。

  太阳落山时,李时珍才回到家。听到吴氏叙说白天老汉来看病的事,他心里想:老人求医从远道而来,如今投店必是此地无亲可投。就问了一下老汉的模样,放下饭碗,挟起药包朝城里赶去。走到北门城楼时,他看见一位破衣烂衫的老人,怀抱拐杖,腰系麻绳,蜷曲着身子靠在城门洞旁,相貌与吴氏所说很是相符。就走近说道:”老伯,洞口风大,当心着凉呀!”李时珍说明身份,扶起老汉,让他随自己回去诊病。

  那老汉一点客套也不讲,就到了李时珍家里。在新铺的铺上,那老汉拉起裤脚,把散发着臭味的脚伸向李时珍,问:“李郎中,我这烂冬瓜脚,能诊好吗?”

  李时珍俯下身子,仔细查看,不时地按按摸摸,老汉就不停地“哎呀,哎呀”叫个不停。李时珍安慰老汉说:“您忍着点,脚疼主要是淤血不散,脓水作怪。要赶快治,否则全脚会溃烂的。此症得先拔火罐去脓,再用药。”

  听说要用火罐,那老汉就一把拉住李时珍说:“拔火罐该多痛哟!我这老汉的老皮老骨可受不了啊。”

  李时珍又说:“您老怕拔火罐,那我就把淤积的脓血挤出来吧。”李时珍双手按住老汉脚上的脓包,轻轻一挤,没想到脓包内的污血突然喷出,弄得李时珍满身都是。李时珍擦净身上的污血,正想把脓头挤出来。那老汉又“哎呀、哎呀”地叫了起来,把脚猛地缩回去了。李时珍心里犯难了:拔火罐、挤脓血,你都怕痛,这可怎么办?忽然他有了主意,把嘴凑到老汉脚上的脓包前,轻轻一吸,果然脓头吸了出来。奇怪的是,他吸的不是脓血,而是草药水,清香盈盈在口。

  李时珍站起身,拱手作揖道:“敬望仙师多多赐教。您的体肤,散发着仙药的清香;您的步履,虽蹒却轻盈,落地无声,必非凡人。”

  见李时珍一语道破天机,铁拐李朝他一笑,点了点头说:“久闻先生为民治病,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接着从怀中掏出药葫芦,递给了李时珍。

  铁拐李三试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刚铺晒完草药,看见一位农夫,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很痛苦的样子。李时珍赶忙上前,要给他切脉。

  这回铁拐李说什么也不让李时珍给切脉,也不动弹,免得又让李时珍看出破绽。只是呻吟得更大声:“哎呀,肚里饥哟,肚里饥!”

  李时珍以为病人是饿慌了肚子。就赶快吩咐吴氏熬粥,进房倒出一碗茶水给他温胃解渴。铁拐李喝了茶后,连忙说:“好喝,好喝!这茶一喝,我的精神可就提起来了。”说完,又从怀里拿出一本医书,笑着对李时珍说:“我这儿有本书,你拿去看看吧!”

  李时珍恍然大悟,才知“肚里饥”就是“度李基”的意思。自己小名正好叫“李基”。度者,引也,原来仙人铁拐李一直在点化、提携自己。于是,他对着天空,拜谢了一番。

  从此,李时珍就把铁拐李的那本药书当成了仙书。他熟读、熟背。每次出访名山,他都是按那本药书上记的去采挖标本、验明药性的。李时珍花了27年时光,终于写出了《本草纲目》。

  从铁拐李三试李时珍来解读医道之精诚

  从《铁拐李三试李时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苍生大医”的渴求,对医生“心有百姓、知民疾苦”医风的期待,对“清廉纯正”医德的一种期盼。从医者,亦有道。南朝·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曰:“大医者,非仁爱之士不能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这就是为医之道的核心。下面,根据其理进行阐述:

  孙思邈就医患关系作了具体论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闻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身心凄怆,勿避险山�,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原卫生部部长佘靖解释此语:判断一个医者水平高低的尺度虽然有千条万条,最要紧的就是“精”、“诚”两条。“精”就是医术要精湛。要通过“妙解阴阳”、“审谛覃思”、“博极医源”的艰苦努力,熟练地掌握并运用预防疾病的各种手段。“诚”就是要医德纯洁、高尚,态度认真、负责。“人命至重、贵若千金”,医者必须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医乃仁术”,医者必须体贴病人,关心患者的疾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为患者服务要一心一意,“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具备这两条,就做到了为医之道,可成为人民信任的“大医”。

  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他一生勤奋努力,精读经史子集,造诣甚深。他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总结其历史,不仅对李时珍这位先贤是最好的纪念,而且也有助于后学对祖国医学理论和实践的进步有更全面的理解,以推进中医药学创新和发展。

  虽然《铁拐李三试李时珍》的民间传说,夹杂一些唯心思想和迷信色彩,但它传递和表达的情感却是纯朴而真诚的,其医疗手法合于现实,是可以采信的。传说和史料相互参证,更能丰富李时珍的人格魅力。如:嘉靖《蕲州志》卷十一“儒林”记载,他“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

  《明史·列传·方技》记载,李时珍“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

  《白茅堂集·本传》记载,李时珍“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李时珍的医道,在于他不耻下问,甘愿拜“草头郎中”、“单方医”为师。甚至化名“江西瑞昌李璧”学习医术,可见其谦虚学习的态度。他引用《诗经》中“考盘在阿,硕人之�”自律,给自己居所起名曰“�所馆”,以勉励自己不与草木同朽。“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畏难”的“逆流挽舟”表达了李时珍崇高坚定的意志,同时也给予了我们后世医家极大的启示。

  1956年2月,郭沫若先生为李时珍墓碑题词:“医中之圣,集中国医药之大成,广罗博采,药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这是对李时珍医德实践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李时珍医德思想的崇高评价。

tags: 李时珍 传说
返回顶部
下载李时珍的传说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时珍的传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常文霞近况
  2. 【武卿专栏】索命麻醉——你不知道的关于一
  3. 多成中医
  4. 孙储琳近况
  5. 柴静《穹顶之下》演讲全文:一位母亲与雾霾的
  6. 七年义诊,换得101个“百岁秘方”
  7. 生子秘方”靠谱?药方很普通 包生男没道理
  8. 很灵很灵的中药方 疑难杂症一扫光
  9. 越是高明的医生扎针越少 开药越少
  10. 罗坤生的医学批判与建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