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明医指掌 -- 卷三

诸血证二

书名:《明医指掌》  作者:皇甫中

【歌】血是人身水谷精,生于脾胃统于心。动言视听皆资用,脉络形容足壮神。阳火煎熬偏易耗,阴精有质故难成。虚劳咳咯真阴损,吐衄多因火载升。男子便红缘湿火,女人血热病崩淋。脉芤而涩知无血,色夺神枯是损阴。血热血寒虚与实,临时诊候细详情。若缘蓄血生潮热,药剂斟量及早行。血因脱损焦姜补,燕地归芎信有灵。

【论】夫血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于肝,宣布于肺,灌溉一身。故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掌得之而能摄,足得之而能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所以,视、听、言、动、脏、腑、脉络,靡不由于血之运用也,故曰∶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血盛则形盛,血弱则神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故阳生阴长,取汁变化而为血。《内经》所谓∶脉者,血之府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空虚,可不谨养哉?盖血属阴,难成而易亏。由乎人之节欲者少,不能谨养,以致阳火滋甚,日渐煎熬,真阴内损,而吐衄,血妄行于上,便溺,血渗泄于下,而精神内损,百病由此而生焉。

【脉】诸证见血,皆见芤涩。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贵沉细。设见洪大,后必难治。

四物汤

补血之要药。

当归(二钱,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全能活血,各归其经也)

熟地黄(一钱,血中血药也,通肾经,能生真阴之虚也)

川芎(一钱半,血中气药也,通肝经,能行血滞于气也)

白芍药(一钱半,阴分药也,通脾经,能治血虚腹痛也)

上锉,一剂,水煎服。

经脉不行,加红花、苏木。妊妇动胎,加艾叶、香附、苏梗。血痢,加阿胶、艾叶。口干烦渴,加麦冬、乌梅、干葛。便秘,加桃仁、大黄。大渴烦躁,加人参、麦冬、知母、石膏。五心烦热,加黄芩、柴胡、地骨皮、百合,虚烦不睡,加淡竹叶、石膏、人参。怔忡恍惚,加远志、枣仁。

 

咳血

咳血者,火乘金位,肺络受伤,故血从嗽而出也。丹溪云∶先痰嗽而后见红者,多是痰积生热,以降痰火为急,宜煎桔梗、枳壳、黄芩、橘红,送下天门冬丸。先见红而后痰嗽者,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宜以四物汤加痰药、火药。

天门冬丸

治咯血、吐血,润肺止嗽。

天门冬(一两) 阿胶(炮,五钱) 甘草(五钱) 贝母(去心,五钱) 白茯苓(五钱) 杏仁(五钱)

上为细末,蜜丸,如弹子大,噙化。

 

咯血

咯血者,痰中咯出血疙瘩也。

按∶薛立斋云∶此证多因心气虚耗,不能主血,血不归经,停留于内,故得咯而出。其证面色萎黄,五心烦热是也。若郁热甚者,生地黄散。咯血及痰中血丝者,四物汤加竹沥、姜汁、牛膝、童便、青黛。虚嗽咯血者,太平丸。劳瘵咯血者,详本条内。

生地黄散

治痰火郁结,衄血、咯血、吐血,阴虚阳亢。

枸杞子(五分) 软柴胡(五分) 黄连(炒,五分) 地骨皮(五分) 天门冬(五分) 白芍药(五分) 甘草(炒,五分) 黄芩(炒,五分) 黄 (五分) 生地黄(五分) 熟地黄(五分)

太平丸(方见虚劳门。)

 

吐血

吐血者,呕出全血是也。

达按∶经云∶心主血,而不能藏,夜则复归于肝。肝藏血,而不能主,昼则听令于心。心为君,肝为相,君火一动,相火从之,相火一动,六经之火从之。火动,则血随以动,火升,则血随以升。善调摄者,寡欲节劳,常使君火不动,相火隐伏。火伏,则血随以伏矣,何病之有?惟不知命者,不自量其血气之强弱,本元之虚实,奔走道路而不惮其劳,纵情女色而强努其力,以有限之精神,而供无穷之作用。六经受伤,血液流迸,聚于两胁胸臆之间,乘火而升。其伤重者,从夹脊而上,如潮涌至,势不可遏,法当从其出,不可强为之御也。盖所出之血,皆败血也,纵能止之,亦不归经,久当复出,故不可御。必服以消血之药,佐以润下之剂,使其败血下行,乃服止血之剂,以杜其根,服补血之剂,以还其元,庶可以收全功也。

花蕊石散(方见劳瘵条。)

四生丸

治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者。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

上研,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

麦门冬饮子

治气虚吐血,或血虚不能摄血者。

麦冬(去心,一钱) 黄 (蜜炙,一钱) 当归身(五分) 人参(五分) 生地黄(五分) 五味子(十粒,杵)

上锉,一剂,水煎服。

血不止加阿胶、炒蒲黄、白茅花。兼痰加贝母、桔梗

丹溪方

治呕血,衄血,一切火载血升,上行之证。

四物加山栀、童便、姜汁,或用韭汁,童便相和饮之。

 

衄血

衄血,鼻中出血也。夫气血调和,则循环经络。若劳伤元气,阴虚火动,气逆于肺,则血随鼻而衄也,犀角地黄汤主之。经云∶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

犀角地黄汤

治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或为蓄血等证。

犀角(上) 生地黄(中) 芍药(中) 丹皮(下)

上锉,水煎温服。

若活血,加桃仁、红花。若止血,加黄连、山栀。止衄,加黄芩、茅花。破瘀血,加桃仁、大黄,用此者,恐桃仁承气太峻故也。如吐、衄血甚,不止者,用茅根、侧柏、藕三味捣汁,磨京墨入本方调服即止。鼻衄不止者,外用劫法∶用水纸搭在鼻冲,随用山栀炒黑,牡蛎、龙骨火 ,京墨、百草霜共为细末,加血余烧灰各等分,用茅花水湿蘸药,入鼻中即止。如无茅花,将纸捻水湿蘸前药末入鼻中,甚妙。

 

便血

便血者,大便血也。多因饮食起居,或六淫七情致伤,令元气亏损,阳络外伤而然也。若膏粱积热者,加味清胃散。大肠风热者,四物加侧柏、荆芥、秦艽、枳壳、丹皮、柴胡。阴结者,平胃地榆汤。

加味清胃散

即本方加犀角、连翘、甘草。(方见火证。)

加减四物汤

治肠风下血。

侧柏(炒,五分) 荆芥(五分) 槐花(炒,五分) 甘草(炙,五分) 枳壳(麸炒,一钱) 生地黄(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上锉,一剂,姜一片,水煎服。

若热炽甚 加山栀、黄芩、黄连。血不止,加升麻、秦艽、阿胶、地榆。

平胃地榆汤

治阴统便血,即《内经》所谓∶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是也。

人参(八分) 白术(八分) 茯苓(七分) 甘草(七分) 陈皮(七分) 苍术(七分) 浓朴(七分) 干姜(炮,六分) 益智(炮,六分) 附子(炮,六分) 升麻(六分) 葛根(七分) 地榆(八分)神曲(六分) 白芍药(八分) 当归(八分)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溺血

溺血者,小便血也。盖心主血,通行经络,循环脏腑。若得寒则凝涩,得热则妄行,失其常道,则溢渗于脬,小便出血也。不痛,小蓟饮。不止,蒲黄散。实者,当归承气汤,后以四物汤,加小蓟、山栀、滑石、琥珀。虚者,胶艾汤。

小蓟饮

小蓟(一钱) 山栀(一钱) 当归(一钱) 生地黄(一钱半) 滑石(一钱) 甘草(八分) 蒲黄(一钱) 藕节(一钱半) 淡竹叶(八分) 通草(六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当归承气汤

即小承气汤加当归。(小承气方见伤食。)

胶艾汤

即四物汤加阿胶、艾叶、炙甘草各一钱。

 

瘀血

达按∶跌扑损伤,或被人打踢,或物相撞,或取闪肭,或奔走努力,或受困屈,或发恼怒,一时不觉,过至半日或一、二、三日而发者有之,十数日或半月、一月而发者有之。一般寒热交作,其心胸、肋下、小腹满痛,按之手不可近者,此有瘀血也。或一时伤重,就发寒热,瘀血上冲,则昏迷不醒,如死之状,良久复苏。轻则复元活血汤,重则桃仁承气汤主之,量其元气,下其瘀血则愈。在上者,宜饮韭汁,切不可饮冷水,血见寒则凝,但一丝血入心即死。若医家不识,见其寒热胀满,罔察其痛处,若有痛肿,手难近,按其脉芤涩,或数,以明之。盖肝为血海,凡有瘀血,必蓄积于心胸、胁下,或小腹之分,乃肝部也。心主血,肝藏血,脾为之流,但小便如常者,蓄血证也。内伤瘀血证,必自汗。

复元活血汤

治瘀血留于胸胁腹肚,疼痛不可忍。

柴胡(上) 花粉 当归(中) 红花 甘草(下) 大黄(上,酒浸) 穿山甲(炮) 桃仁(中,酒浸,研如泥)

上,用水一盏,酒半盏,煎一盏,加桃仁泥,再煎至八分,温服,以利为度。

桃仁承气汤

治蓄血胀满,大实大痛,手不可近者。

桃仁 大黄 芒硝(上) 甘草(下) 桂枝(中) 加∶丹皮(上) 枳壳(中)

上锉,一剂,水二盏,煎至一盖,入大黄一、二沸,再下芒硝,一沸,热服,取下黑物。

外有热加柴胡。在上,加桔梗(中)、苏木。在下,加牛膝(中)。两胁并小腹硬满痛者,加青皮(中)、川芎(中)、归尾(上)、芍药(中)。痛甚,加玄胡索、红花。血未下,加童便、姜汁少许。血证若头面、身黄者,姜渣绢裹擦之,其黄自退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明医指掌 总目录
卷二
湿证五
燥证六
火证七
卷三
诸气证一
诸血证二 (当前页面)
郁证四
发热证五
恶寒证六
伤风证七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燥证六
  2. 痹证六
  3. 痰证三
  4. 咳逆证十一
  5. 自汗盗汗心汗证十
  6. 诸气证一
  7. 头痛证一(眉眶痛 附)
  8. 疔毒证七
  9. 虚损劳瘵证七
  10. 赤白浊精滑梦遗证十一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