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外科心法要诀 -- 卷七

腹部

书名:《外科心法要诀》  作者:祁宏源

 

幽痈

幽痈脐上七寸生,初小渐大肿硬疼,忧思浓味火毒发,切牙寒战毒陷攻。

【注】此证生脐上七寸,初起如粟,渐增漫肿疼痛,形如鹅卵,甚则坚硬,痛牵胸肋。由过食膏粱浓味,忧思气结,肠胃不通,火郁成毒,自内而外发也。初起肿痛,皮色未红,时若心烦呕哕,脉沉实者,当疏火毒,以绝其源,宜内疏黄连汤服之。 肿痛甚,邪气实也,宜服托里散,外用艾壮隔蒜片灸之。脉见沉迟,其脓未成,用补中益气汤托之;脉见洪数,其脓已成,用托里透脓汤。脓熟胀痛不溃,系气血虚也,急用十全大补汤温补之,外兼用卧针开,卧针者,斜入斜出,防伤内膜也。或误行汗下,或误敷寒凉,以致肿而不溃,溃而不敛者,急用十全大补汤,加干姜、附子以救之。已溃朝寒暮热者,气血虚也;食少作泻,脾胃虚也;胸痞痰涌,脾肺虚也,俱服六君子汤,服后诸证悉退,换十全大补汤调理即愈。外治之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无论已溃未溃,忽切牙寒战,系气虚不能胜毒,毒陷攻里之兆;或溃后脓水忽多忽少,疮口如蟹吐沫者,系内膜已透,俱为逆证。

幽痈图(图缺)

托里散

皂刺 金银花 黄芩 牡蛎( ) 当归 赤芍 朴硝 大黄 花粉 连翘(去心,各等分)

共研粗末,每用五钱,酒、水各一盅,煎八分,去渣服。

【方歌】托里散医诸疮毒,肿甚 疼煎服消,皂刺银花芩牡蛎,归芍硝黄花粉翘。

内疏黄连汤(见肿疡门)

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六君子汤(即香砂六君子汤减去藿香、砂仁。俱见溃疡门)

 

中脘疽

中脘疽由胃火生,脐上四寸隐隐疼,坚硬漫肿无红热,不食呕哕毒内攻。

【注】此证一名胃疽,发于心胸之下,脐上四寸,任脉经中脘穴。隐痛日久,向外生疽,坚硬漫肿,皮色无红无热,由过食炙爆,以致胃腑火毒而成。人迎脉盛,是毒瓦斯攻里,作呕不食,咳嗽脓痰者逆。初宜服仙方活命饮,色紫坚硬,宜服山甲内消散。脓势将成,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若起长脓迟,或疮不 痛者,急用艾壮隔独头蒜片,置患上灸之回阳。

中脘疽图(图缺)

山甲内消散

穿山甲(炒,三大片) 当归尾 大黄 甘草节(各三钱) 土木鳖(三个) 黑牵牛 僵蚕(炒,各一钱)

酒、水各一盅,煎八分,空心服,渣再煎服。大便行三四次,方食稀粥淡味调理。

【方歌】山甲内消火毒积,色紫坚疼中脘疽,归尾大黄僵草节,木鳖牵牛加酒宜。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吓痈

吓痈七情郁火成,脐上三寸粟微红,暴肿 痛二七溃,顶陷色黑溃迟凶。

【注】此证由七情郁火凝结而成。生脐上三寸,属任脉经建里穴。初如粟米,痒痛相兼,其肿迅速,寒热往来,甚则呕哕,牵引脐痛。初肿微红,顶尖根束,渐透赤色,时痛时止,十四日溃脓者顺;若顶陷紫黑,根脚漫肿,面赤大渴,脉见浮数而散大者逆。内治与幽痈参考,外治法按痈疽肿疡、溃疡门。

吓痈图(图缺)

 

冲疽

冲疽脐上二寸生,心火毒炽入肾红,高肿 痛速溃吉,若见七恶定然凶。

【注】此证生于任脉,脐上二寸下脘穴。一名中发疽,又名壅肾疮。由心火炽盛,流入肾经而成。色赤高肿,应在二十一日溃破,脓稠受补者顺。初宜疮科流气饮,或仙方活命饮消之。脓将成时,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其证若平塌紫黑,脓水清稀,七恶证见者逆。

冲疽图(图缺)

疮科流气饮(见背部痰注发)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

 

脐痈(附∶脐中出水)

脐痈毒发在脐中,肿大如瓜突若铃,无红无热宜蒜灸,稠脓为吉污水凶。

【注】此证由心经火毒,流入大肠、小肠所致。生于脐中,属任脉经神阙穴,此穴禁针。肿大如瓜,高突若铃,无红无热,最宜隔蒜灸之。初宜服仙方活命饮加升麻消之;便结实者,内疏黄连汤通利之;将欲成脓,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疡、溃疡门。溃后得稠脓者顺,时出污水臭秽者逆。亦有脐中不痛、不肿、甚痒,时津黄水,此属肠胃湿热积久,宜服黄连平胃散,外用三妙散干撒渗湿即愈。当忌酒、面、生冷、果菜,不致再发。若水出不止者,亦属逆。

脐痈图(图缺)

黄连平胃散

黄连(五钱) 陈皮 浓朴(姜炒,各三钱) 甘草(生,二钱) 苍术(炒,一两)

共研细末,每服三钱,白滚水调服。

【方歌】黄连平胃散陈甘,浓朴苍术共细研,专除湿热兼消积,能令脐水立时干。

三妙散

槟榔 苍术(生) 黄柏(生,各等分)

共研细末,干撒肚脐,出水津淫成片,止痒渗湿;又治湿癣,以苏合油调搽甚效。

【方歌】三妙散用槟榔苍,黄柏同研渗湿疮,苏合油调治湿癣,收干止痒效称强。

隔蒜灸法(见首卷灸法)

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俱见肿疡门)

 

少腹疽

少腹疽生脐下边,证由七情火郁缠,高肿红疼牵背痛,漫硬陷腐水脓难。

【注】此证由七情火郁而生。每发于气海、丹田、关元三穴。气海在脐下一寸五分,丹田在脐下二寸,关元在脐下三寸,皆属任脉经。此三穴或一穴发肿,即为少腹疽。高肿红活,疼痛牵背,易溃稠脓者易治;若漫肿坚硬,绵溃腐烂,脓稀如水者难治。凡遇此证初起,急用艾灸肿顶,七壮至三七壮,以痛痒通彻为度,宜服仙方活命饮。气实之人,大渴便秘者,宜服内疏黄连汤通利之;老弱之人,宜服内补十宣散,令其速溃,若溃迟恐透内膜。外治法同痈疽肿疡、溃疡门。

少腹疽图(图缺)

仙方活命饮 内疏黄连汤(俱见肿疡门)

内补十宣散(见胸博 痈)

 

腹皮痈

腹皮痈生腹皮内,皮里膜外肿隐疼,腹痛不止脓成候,证由膏粱郁火生。

【注】此证生于腹皮里膜外,无论左右,隐疼日久,后发痈肿于皮外,右关脉见沉数、而腹痛甚者,是其候也,由膏粱火郁而成。初起壮实者,用双解贵金丸下之,虚弱者减半,用之不应,再服半剂。凡下之后,腹痛不止,脓将成也。急用托里透脓汤。溃后,与痈疽溃疡门治法相同。不可过用克伐之剂,若希图消散,过伤胃气,则肿不能溃,溃不能敛,立见危亡矣。

腹皮痈图(图缺)

双解贵金丸(见肿疡门)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

 

缓疽

缓疽脾经气积凝,少腹旁生坚又疼,数月不溃生寒热,食少削瘦效难成。

【注】此证由太阴脾经气滞寒积而成。生于少腹之旁,坚硬如石,不红不热,痛引腰腿,数月不溃;若兼食少削瘦者,终属败证,不可弃而不治。初宜服山甲内消散,不应不可强消,徒损胃气,以十全大补汤加乌药、附子、胡芦巴温补之,外用木香饼熨之,兼用独头蒜捣烂,铺于患上艾壮灸之,以知热为止,次日再灸,以或消或溃为效。若溃后,即按痈疽溃疡门治法。

缓疽图(图缺)

山甲内消散(见中脘疽)

十全大补汤(见溃疡门)

木香饼(见乳部乳中结核)

 

tags: 腹部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外科心法要诀 总目录
卷五
耳部
口部
卷六
舌部
喉部
卷七
腹部 (当前页面)
腋部
肋部
内痈部
卷八
肩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腋部
  2. 洗涤类方
  3. 生肌类方
  4. 膝部
  5. 麻药类方
  6. 膏药类方
  7. 臂部
  8. 臀部
  9. 肋部
  10. 肿疡敷贴类方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