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疡科心得集 -- 卷中

辨肠风脏毒论

书名:《疡科心得集》  作者:高秉钧

夫大肠之下血也,一曰肠风,一曰脏毒。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而鲜;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而黯。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人惟醉饱房劳,坐卧风湿,生冷停寒,酒面积热,使阴络受伤,脾胃虚损,外邪得而乘之,以致营血失道,渗入大肠而下,久则元气愈陷,湿热愈深,而变为脏毒矣。先便而后血者其来远,先血而后便者其来近。治法大要,先当解散脾胃风邪,热则败毒散,冷则不换金正气散加川芎、当归,后随其冷热治之。其或内伤阳气不足,下焦之阴,无元阳以维之而下血者,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及参苓白术散加芎、归、枳壳、地榆、槐花等。盖血气出于谷气,故必赖补中升阳,以胃药收功,胃气一回,血自循经络矣。

附∶林氏谓∶肠风者,本足阳明清气不能升发透达于四肢腠理之间,下陷于大肠,大肠之血脉亦随此气而虚陷,陷久则气血郁结而化为湿热,因此血随气滞,凡登圊气陷火迫之时,其血先粪而至,至则清散不多。初起谓之肠风,盖因方中多用荆芥、防风、升麻诸风药,升举清阳之气,遂疑为外感之风也;即使是风,亦血热所化之风,岂外风能入于大肠也哉。

至于脏毒者,因肠风日久,气血两虚,虚陷之气日甚,而大肠之湿热蕴积日深,手阳明大肠为积血之处,其势必随气下陷,从粪之前后而来,来虽不痛,而其色多黑黯成块,故有毒之名,而实无痔漏、肠痈脓血疼痛之毒也。若其病久远,气血愈亏,则脾胃之元气谅必先亏,不能统运周身血脉,使之流行无碍,亦随陷于大肠,而成结阴便血之证。在下清气不举。便血而兼飧泄之病;在上浊气凝结,中满而兼喘嗽之恙;甚至肢体浮肿,胸腹胀闷而死。

是证应分为三∶轻曰肠风,甚则脏毒,重则结阴也。(结阴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乃寒湿生灾而阴邪之胜也。)

附∶冯鲁瞻曰∶风寒暑湿热外邪所乘,皆可下血。盖风喜伤肝,肝伤则不能藏血,因致下血;醉后饮冷,寒饮内伤,血为寒凝,渗入大肠,因致下血;内外伤湿,湿伤凝胃,随气下流,故致下血;膏粱人浓味酒色,藜藿人劳役过度,以致热积下焦,故致下血;更有内伤阳气不足,阴无所 ,脾虚阳气下陷,不能统血,每致下血。初起之脉,或沉数有力,或弦数不清,久则芤数无力,或沉涩而弱,至结阴脾虚之脉,非芤涩,则虚搏。治法∶初则宜于升阳清热,次则清补相兼、和血解毒。结阴则当升清利浊,兼于温补其血可也。

 

附∶妇人崩中证

丹溪曰∶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若劳动过极,脏腑俱伤,以致冲任气虚不能约制经血,故忽然而下,谓之崩中暴下。治宜大补气血之药,举养脾胃,微加镇坠心火之剂,以治其心,补阴泻阳,经自止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疡科心得集 总目录
卷中
辨小儿脐风及脐汁不干论
辨瘕癖块论
辨大肠痈小肠痈论
辨小腹痈缓疽论
辨肠风脏毒论 (当前页面)
辨臀痈骑马痈论
辨胎火胎毒及猴狲疳论
辨小儿赤游丹游火论
辨囊痈悬痈论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辨膝盖痈疵疽论
  2. 疡科调治心法略义
  3. 辨鸬瘟(俗名土婆风)耳根痈异证同治论
  4. 辨大麻疯论
  5. 辨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论
  6. 辨夹痈米疽论
  7. 家用膏丹丸散方
  8. 辨委中毒膝眼毒论
  9. 序三
  10. 辨瘕癖块论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