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医门法律 -- 卷二/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比类《金匮》虚寒下利六则

书名:《医门法律》  作者:喻昌

《内经》曰∶下利发热者死,此论其常也。仲景曰∶下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此论其暴也。盖暴病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故虚寒下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或其人藏中真阳未漓,或得温补药后,其阳随返,皆是美征。此但可收拾其阳,协和其阴,若虑其发热,反如常法行清解之药,鲜有不杀人者矣。

仲景曰∶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手之三阳起于手,足之三阴起于足,故手足为诸阳之本,而脉又为气血之先。平人气动其息,血充其形,出阳入阴,互为其根。若阴寒极盛,则阳气不布于经脉,五液不行,聚而下利,其脉则无,其手足则冷,去生远矣。此时药不能及,姑灸之以艾,试其人阳气之存否?若微阳未绝,得艾气之接引。重布经脉,手足转温,随用温经回阳药以继之。若无根之阳,反从艾火逆奔为喘,则阳从上脱,不复返矣。吁嗟!万物触阳舒之暖而生,触阴惨之寒而杀。世人戕贼其阳,犹或诿为不知,医操活人之术,乃戕贼夫人之阳,以促人之亡者,岂亦诿之不知耶?

仲景又曰∶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上条昌会仲景意云∶灸后手足转温,随用温经回阳药以继之。今观此条不药自愈之证,其奥妙愈推愈广。盖重纬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之文,而致其精耳。彼脉微弱而数,利欲自止,但得不死耳,病未除也。此独言脉弱,乃阴退阳复,在表作微热,在里作微渴,表里之间,微有不和,不治自愈,治之必反不愈矣。仲景凡吃紧叮咛处,俱金针未度。今僭明之,盖外感证,在表则发热,在里则作渴,不但微热不可尽去,即作渴亦有不同。如少阴病,五六日自利而渴,其小便白者,则不为里热而为肾虚引水自救。设以里热之渴治之,宁不杀人乎?昌故会仲景意云∶不治自愈,治之必反不愈,谓夫虑周千变之医,世难轻觏耳。

仲景又云∶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此一条病机,不但治伤寒病为扼要,即治阴病,最宜消息。盖下利而本之阳虚阴盛,得至脉数而渴,是始焉阴盛。今则阳复矣,故自愈也。设不愈,则不但阳复,必其阳转胜夫阴,而圊脓血也。五运六气,有胜必有复,《内经》谓无赞其复,是谓至治,可见复则必有过甚之害。夫既复矣,而重赞之欲何求耶?治阴病者,其阳已复而重赞之,宁不亢而有悔哉?

仲景又云∶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患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太阳阳明并病,面色缘缘正赤者,为阳气拂郁在表,宜解其表。此之下利脉沉迟,而面见小赤,身见微热,乃阴寒格阳于外,则身微热。格阳于上,则面小赤。仲景以为下虚者,谓下无其阳,而反在外在上,故云虚也。虚阳至于外越上出,危候已彰,或其人阳尚有根,或服温药以胜阴助阳,阳得复返而与阴争,瘥可恃以无恐,盖阳返虽阴不能格。然阴尚盛,亦未肯降,必郁冒少顷,然后阳胜而阴出为汗。阴出为汗,邪从外解,自不下利矣。郁冒汗出,俨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之象,阳入阴出,从危转安。其机之可畏尚若此,谁谓阴邪可听其盛耶?

仲景又云∶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脉绝不惟无其阳,亦无其阴,阳气破散,岂得阴气不消亡乎? 时脉还,乃脉之伏者复出耳,脉岂有一息之不续耶?

仲景用灸法,正所以通阳气,而观其脉之绝与伏耳。故其方即名通脉四逆汤,服后利止。而脉仍不出,是药已大应,其非脉绝可知,又加人参以补其亡血,斯脉自出矣。成法具在,宜究心焉。

 

tags: 虚寒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医门法律 总目录
卷二/中寒门(论一首 法十三条 律三条 比类法六十九条)
比类仲景《伤寒论》阳虚阴盛治法并死证三十二则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比类《金匮》胃寒四则
中寒色脉六则
比类《金匮》虚寒下利六则 (当前页面)
中寒门方
卷三/中风门(论一篇 法四十一条 律六条)
中风论
风门杂法七条
中风门方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痰饮门方
  2. 疟证门方
  3. 中寒门方
  4. 胀病诸方
  5. 肺痈肺痿门方
  6. 比类《金匮》胃寒四则
  7. 比类《金匮》水寒五则
  8. 疟证论
  9. 风门杂法七条
  10. 附痹证诸方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