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中医疾病预测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书名:《中医疾病预测》  作者: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以及外周神经等,引起的疾患广泛、复杂且较严重。所幸神经系统由于所居的重要地位以及组织结构的完备性,决定了这一精密装置稍出故障,便会及早发出警号,因而具备了早期发现的条件……

 

第一节 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颅神经、脊神经),是主宰和支配、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织器官。神经系统的疾病非常广泛而复杂,包括大脑疾病,脊髓疾病及外周神经疾病(颅神经、脊髓神经)以及肌肉疾病、皮肤神经综合征、植物神经疾病、神经梅毒等,可由感染、外伤、中毒、血管病变,代谢障碍,遗传变性、肿瘤与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引起。

由于包罗疾病太广,本篇只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论述,即眩晕、重症肌无力、癫痫、震颤四病。

 

第二节 眩晕先兆

由于眩晕的病源极其复杂,因此先兆症的表现也呈形形色色状,较难掌握其规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万端种眩晕也无非功能性障碍及器质性损坏两大类。顽固而进行性的眩晕为大脑器质性损坏的信号,而偶发的一过性眩晕则常为大脑功能性障碍的暗示,但也可能为器质性损坏的前兆……

一、概述

眩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症状,是多系统疾病的征兆,眩指眼花,晕指旋转感,二者并见合称眩晕。

眩晕的发生机制,《内经》比较重视虚的本质,并认为与肝肾的关系最大。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徇蒙招尤,……下实上虚……甚则入肝”,《灵枢・卫气》:“上虚则眩”,《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除与肝阳肾亏的关系最大之外,事实上,五脏皆能致眩,风火痰瘀亦无不作眩,故致眩的因素是很广泛的。从西医角度来看,眩晕分为脑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病、颅内占位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颈性眩晕(椎动脉供血不足),耳性眩晕(内耳的前庭、迷路、炎症、中毒),心源性眩晕(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血管源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等),血液病性眩晕(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眼源性眩晕(屈光不正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眩晕,外伤性眩晕,中毒性眩晕(包括药物性中毒,如链霉素中毒)等。

由于导致眩晕的因素非常复杂,先兆症的表现也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异,因此较难掌握,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探索这些规律对早期发现及治疗原发病,根除眩晕有重要意义。

二、眩晕先兆的临床意义

眩晕非虚即实,虚性眩晕多为肝肾精血不足,或中虚清阳不升作眩;实性眩晕则以阴虚阳亢及痰浊阻络为多,挟瘀更甚,因此眩晕的先兆症括之为以下四型。

(一)肝肾精亏型眩晕先兆

早期先兆 肾生髓,主藏精,《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说明肾精与脑髓之间有密切关系,脑髓源于肾精,故《灵枢・海论》说:“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即是。

由于素禀肾虚,或劳心,劳房,劳累过度,导致肾精亏损,皆可引起脑虚而出现眩晕。先兆潜证为神惫乏力,面少精光,头昏眼花,耳鸣发落,记忆力减退,腰酸遗精,脉虚无力,虚损日久导致阳浮,则开始出现眩晕,欲作信号为头重足轻感,待出现目眩物转时,则已为典型征兆。属现代医学脑萎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良、脑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阻截治则 宜填精补髓,兼潜虚火,方予补脑止眩汤黄柏、猪脊髓一具或羊脑一个,猪脊髓或羊脑煎汤另服。典型发作时酌加天麻、钩藤、僵蚕,食疗方用天麻煮猪脊髓一具。另外,由于精血同源的关系,故该型易兼见贫血,如证有面苍唇淡等血虚症时,又应上方酌加当归、枸杞、鹿胶、龟胶之类,以补血止眩。又“气归精”、“精食气”,精亏日久必致气不足,故兼气虚者,宜加人参、黄芪,以补气制眩。

(二)肝肾阴虚型眩晕先兆

早期先兆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本风木之脏,性升主动,如肝阴不足则肝阳容易泛动;或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最易惹动肝阳,上扰清空。由于肝体阴用阳,故素禀肝气旺者,最易耗阴动阳,或后天失养肾阴亏耗,致肝气缺少滋涵,则肝气易泛动而产生晕眩。

先兆潜证多为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混合型,证见面目泛赤,急躁易怒,口干舌质红,五心常热,腰酸遗精,脉细弦等。如自觉头胀、头大、眼花,则为肝阳泛动,眩晕欲作信号,待出现眩晕,恶心、目糊,则已为本病典型症状。

阻截治则 宜滋水涵木、柔肝潜阳,方予滋水涵木饮化裁:生地、玄参、白芍、生牡蛎、龟板、牛膝、青皮。眩晕发作时加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僵蚕,如肝阳偏亢,则宜镇肝息风,方予镇肝熄风汤: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龟板、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茵陈、麦芽、甘草。

(三)痰浊肝郁型眩晕先兆

由于脾运化不力,致脂浊内停,或恣食肥甘,致痰浊内聚、壅阻经络,皆可蒙蔽清阳而导致眩晕,故朱丹溪说:“无痰不作眩。”

早期先兆 该型患者大多食欲旺盛,痰多懒动,头昏健忘,苔腻脉滑。一旦痰浊挟肝气上蒙,则易导致眩晕,头时如蒙为眩晕欲作报标先兆,待出现明显眩晕时则已为典型征兆。现代医学动脉硬化、冠心病、美尼尔氏病等,大多属于此型。

阻截治则 宜豁痰化浊消脂,方予软脉消脂汤苓、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泽泻、丹参、山楂、荷叶、何首乌、黄连。肝阳偏亢者,酌加夏枯草、代赭石、天麻、钩藤。日久痰浊挟瘀阻络,则须兼顾化瘀,上方酌加消瘀散生三七、水蛭、地龙,如脑部有外伤史或颈椎病致眩者,应提早加化瘀之品。

(四)中虚型眩晕先兆

早期先兆 脾胃为人体清浊升降的枢轴,尤其脾主升清,如脾虚、中阳失运,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浊阴上干清空,则导致眩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灵枢・阴阳清浊》曰:“清浊相干,命曰乱气”。

此型人多为先天脾阳素薄,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症见面色白,气短乏力,腹胀食少,大便不实,舌淡苔腻,脉弱无力等。该型属虚性眩晕,正如张景岳所言:“无虚不作眩”。该型眩晕欲作信号为头昏而空,出现眼发黑则为本病典型征兆。现代医学的低血糖、低血压、肠胃功能紊乱、椎―基动脉供血不足、严重贫血等属于此型,有肾阳虚者,现代医学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眩晕多属之,治疗则应加附子、肉桂。

阻截治则 宜补益气血、升举清阳,方予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加天麻、荷叶。或用举元煎:人参、黄芪、升麻、白术、炙甘草,升陷汤:生箭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五)眩晕凶兆

1.实性眩晕危象 主要为肝阳暴亢、肝风翕张、致清窍欲闭。相当于现代医学高血压危象,病理实质为脑部细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剧烈眩晕、头痛、恶心、视力模糊,或一过性失明、言语不利。如脑细小动脉持续痉挛不得缓解,即为高血压脑病,可发展为脑水肿,导致昏迷、黑蒙、抽搐,甚至死亡。病情危急,非重剂不能潜镇。方予羚羊石决明汤根、天麻、僵蚕、生牡蛎,痰甚加天竺黄、竹沥,热重加生石膏,酌服牛黄清心丸。昏迷酌用至宝丹、紫雪丹。

2.虚性眩晕危象 主要为厥、脱凶兆,即在眩晕过程中出现头晕眼黑,汗出肢冷,气短心悸,脉弱无力。提示气虚将绝,包括心阳暴脱,或其它脏气欲竭凶兆,相当于现代医学虚脱、休克,常出现于低血压、低血糖、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心源性眩晕等疾病。有脑供血不足危象,应立即给予独参汤,伴阳虚者(如出现畏寒肢冷)则急用参附汤以挽回欲脱之阳。

 

第三节 癫狂先兆

癫狂一病为精神病中的高发病,对人类的危害较大,而且其病多隐匿进展,先兆症常常被躯体症所掩盖。但由于本病与遗传有关,为与生具来,故远期先兆即可在性情神态上发现端倪。又狂病多火,癫病多痰,故近期先兆应于痰兆及火兆中求……

一、概述

癫、狂皆为精神失常的疾患。癫证以精神紊乱、抑郁沉默、痴呆寡言、语无伦次、甚而木僵为主证,狂证则以精神错乱、兴奋狂躁、惊呼打骂、不避亲疏为特征。

《内经》对癫狂早有论述,如《灵枢・癫狂篇》说:“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先反僵,因而脊痛。”“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

癫、狂的发生机制皆因于阴阳失调,如《难经・二十难》说:“重阳者狂、重阴者癫”。《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邪入于阳则狂,搏阳则为癫疾。”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又与痰迷心窍有关。其中,癫因于痰气郁结,狂则系痰火壅盛,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此外,由于瘀阻脑络,导致脏气不能上荣脑髓,产生清空神乱、灵机失职,也是癫狂的发生机制之一。如王清任《医林改错》说:“癫狂一证,哭笑不休,詈骂歌唱,不避亲疏,许多恶态,乃气血凝滞脑气,与脏气不接,如同作梦一样”。并提出了癫狂梦醒汤,以桃仁为君破瘀宣窍。

总之,癫狂病位均在肝胆心脾,总因阴阳逆乱,心神受扰所致。此外,本病与遗传因素也很有关系,发病率大约比一般人高10~30倍。

由于癫狂病的发病率较高,无论各阶层、各年龄都可发生,对人体健康及工作影响较大,且诸病多隐潜进展,先兆症又常匿混在躯体症状之中。因此,揭示其先兆规律,争取早期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癫狂包括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精神病等。

二、癫狂早期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癫病先兆 癫病属阴、主静,所谓“重阴者癫”,故发病前大都有较长期的隐证阶段。

远期潜证 患者多为少阴之人、太阴之人,即病理水型、土型人,属高度内向型。平时心胸较狭窄,自私自利,沉默寡言,仔细认真,工作一丝不苟,刻板守成,孤僻好静,但尚能如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近期潜证 患者渐现痰郁型潜证,即见时觉咽埂,常感胸闷不舒,痰多而粘,苔腻脉滑等症。

欲发信号 一过性神思迷惘,目瞪不瞬,喜静独处,胸闷欠伸为本病欲作信号。因心藏神、脾藏意,癫证病位在心脾,脾郁失运,致痰凝不伸、神明受扰故也。

先兆特点 癫病特点为痰气郁结,病位在心脾,故先出现情志及痰症状。其中,情志症状以多悲为特征。如《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难经・五十九难》曰:“癫疾始发,意不乐,僵仆直视。”痰症状特点为咽堵神昧,乃痰气内郁,脾气不伸所致。

典型症状 抑郁呆滞,目瞪不瞬,时喃喃自语,语无伦次,经常悲伤欲哭,或神思恍惚、魂梦癫倒,或不动不语,呆立傻坐,并有妄视妄闻、自罪自责等典型症状。

癫病与郁证的区别 癫病患者大多有遗传史及精神创伤史,因长期不能排解而忧郁成疾,大多情感痴呆,故精神障碍是本病病根,其先兆症亦以精神症状为主,躯体症状为继发,最终必将导致精神崩溃、形神具败。总之,癫病自始至终以精神病变为主要环节,主要为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和家族史、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

郁证包括内源性郁证及外源性郁证。其中内源性郁证可无精神创伤史,外源性郁证则有精神紧张,内心冲突史,心理失去平衡。郁证有上进心,和癫病的毫无上进心迥异。其中,精神病证与躯体病证互相影响,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内源性郁病虽以躯体性症状为基础,但最终仍转化为精神性疾患,导致形神皆损。此外,郁证与癫病不同之处还在于郁证的精神症状没有癫病显著,郁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阻截治则 宜化痰解郁、顺气开窍,方予豁痰开抑饮柴胡、白芍、菖蒲、郁金、细辛、牙皂、枳实、法半夏、竹沥、姜汁。气虚加人参,阳虚加附子、干姜,神迷较明显者,加服苏合香丸宣窍,心脾两虚、心悸易惕者,可用甘麦大枣汤:炙甘草、大枣、淮小麦,加元肉、莲子肉、菖蒲、远志、茯神。又久癫必挟瘀,故应酌用桃仁、红花、葱白、酒,以破瘀通窍。也可酌用王清任癫狂梦醒汤:桃仁、柴胡、香附、木通、赤芍、半夏、腹皮、青皮、陈皮、桑皮、苏子、甘草。

(二)狂证先兆

狂证主动,所谓“重阳者狂”。因此,患者可有一段时间先兆潜证,并且比癫病显露的较快。

远期潜证 该病多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即病理火型、木型人,呈高度外向,禀性急躁,好激动易怒,多言善惊,孤高自傲,自命不凡,好为人师。

近期潜证 为渐至明显的痰火质型潜证,即见目赤易怒,痰多口苦,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而数等症。

先兆信号 出现躁动不安,言语大增,自以为是,是狂病欲发信号。正如《灵枢・癫狂》所曰:“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因狂病主要病位在心肝,心主神明,痰火偏旺,必扰动心神,又肝为将军之官,性悍志怒,易受激惹上逆之故。

先兆特点 狂病特点为痰火为患,病位在心肝,仍先出现情志症状及痰症状。其中,情志症状以喜怒无常为特征,如《灵枢・癫狂》曰:“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痰症状特点为狂暴、神蒙,乃痰火上扰,肝胆气逆所致。

典型症状 初则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继之神丧失守,狂乱无常,甚而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行凶打人,砸物毁坏,力大无比。

狂证和癫证日久皆可互相转化。狂证日久,可因火气渐平,痰气凝结而转为癫证,癫病时长亦能因痰郁化火,上蒙清窍而变成狂证。其中,癫病因痰气凝滞,最易挟瘀,狂病则因火旺耗津,极易伤阴,故在治疗上应注意兼顾。

阻截治则 宜泻火涤痰,镇心宣窍,方予镇狂汤铁落、天竺黄、黄连、竹沥、姜汁、胆南星、菖蒲、远志、龙齿、朱砂,灯心草为引。热甚加羚羊角、水牛角或生石膏、腑实加大黄,痰甚可辅以礞石滚痰丸:礞石、大黄、沉香、黄芩、朴硝。或白金丸:白矾、郁金。神迷重者可用吐法,瓜蒂散、三圣散:瓜蒂、防风、藜芦,但吐法必须证实方可应用,伤阴加寸冬、玄参。另外,狂病的一大特点为善食、食多助火,故《内经》治疗原则有“夺其食则已”之说,可以作为控制手段之一。

 

第四节 癫痫先兆

癫痫的发生率竟高达人口的千分之一,可见探索早期先兆对本病的现实意义。由于癫痫是一种胎传疾患,与风痰至关,故远期先兆多隐藏于潜证之中,而近期信号则常以风兆、痰兆为先露……

一、概述

癫痫是一种发作性昏仆、抽搐、呼叫、口吐涎沫的疾病。《内经》对癫痫的病因及症状已有较多记载,如《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癫疾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指出癫痫的成因与胎期先天惊恐密切相关。此外,癫痫的成因与痰浊关系甚为密切,病位在肝胆脾胃,多为风痰上逆,闭阻窍络。癫、狂、痫三证,皆以虚为本,以痰为标,故《灵枢・癫狂篇》说:“狂……少气之所生也”指出气虚是致狂的病机之一。癫痫的病机以风痰为要,总以痰为本,以肝脾为源,故前贤有“无痰不作痫”之说。盖风与肝相应,风气内通于肝,肝气内虚则风阳容易扰动,风阳袭扰则肝阴愈虚,肝阴愈虚则风阳愈易袭入,如是风阳与肝虚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加速了癫痫的形成及恶化,此类癫痫属阳痫。证见卒然仆倒,面色红紫,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发出类似猪羊叫声,手足抽搐,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滑。

脾胃为运化水湿之脏,脾胃虚则湿浊不化,聚而为痰,痰与风阳搏击上涌而为癫痫,则多形成阴痫。证见倒仆昏愦,面黯色晦,口唇发青,眼闭口干,涎沫外溢,手足搐动,舌质淡紫,舌苔白腻。

二、癫痫先兆的临床意义

癫痫病人发作之前皆有一段先兆潜证,不同的类型,先兆潜证亦异。

(一)阳痫型先兆

早期潜证 该型患者平素肝阴不足,风痰内伏,故素呈肝阴虚痰热型先兆潜证。常感头晕头痛,头时作响,目眩眼花,胸闷欲伸,涎多欲呕,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滑。上述潜证,如无外因激惹,可长期潜伏,倘遇风阳内扰,则易迅速演变为癫痫前期。

先兆信号 突然性格大变,一反往常,由原来的急躁易怒,变得极度抑郁苦闷。或由以往的沉静突然变得狂怒激动,头闷胀加重,口涎增多,常怒目而视,胸闷欲伸,如此先兆信号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如早期服阻截药可以延缓和控制发作。

典型发作 面色紫红,昏仆倒地,牙关紧闭,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喉中痰鸣,口吐涎沫,并发出猪羊叫声。

阻截治则 宜清热涤痰,养阴柔肝,方予柴芍温胆汤:柴胡、白芍、胆南星、竹沥、黄连、茯苓、法半夏、枳实、生姜、甘草,如出现先兆信号,则加小白附子、天麻、僵蚕,辅以白金丸:白矾、郁金。典型发作服用小白附子天麻剂(康诚之方)小白附子、天麻、钩藤、细辛、牙皂、菖蒲、远志、全蝎、蜈蚣、僵蚕、法半夏、姜汁、天竺黄、辰砂。

(二)阴痫型先兆

早期潜证 此型脾胃素虚、运化不足,常呈脾虚湿盛先兆潜证,即为痰湿内盛,呕恶纳呆,痰涎充口,脘痞不舒,头重头闷,目常发直,舌质淡、苔白腻等症。此型先兆潜证可长期存在,如坚持服用健脾化痰之品,可以阻断向早期先兆发展。

先兆信号 如失治和受情感诱发,则易向前期阶段过渡,出现头重、发呆、痰涎涌口、恶心脘闷、失眠等先兆信号。此阶段可持续数日至数月,如迅速服用涤痰开窍药可以避免发作。

中医文献著述对癫痫先兆的记载较多,如《千金要方・候痫法》说:“目瞳子卒大,黑如常是痫候”,“闭目青,时小惊是痫候”,“弄舌摇头是痫候”皆是。

典型发作 面色晦暗,昏仆不醒,双目半睁,手足清冷,口吐涎沫,手足抽搐,不啼叫,或呆木无知,呼之不应,日十数发作。

阻截治则 宜健脾化痰,方予温胆汤合六君子汤:党参、茯苓、法半夏、白术、陈皮、枳实、竹茹、生姜、甘草,辅服白金丸:白矾、郁金。出现先兆信号则宜涤痰防痫,方予止痫汤菖蒲、远志、白矾、苍术。典型发作,宜温阳化痰止痫,以小白附子天麻剂酌加温阳之品:小白附子、天麻、钩藤、法半夏、细辛、牙皂、菖蒲、远志、僵蚕、全蝎、蜈蚣、干姜。日久体虚精血大亏者可服河车丸:紫河车、茯苓、茯神、远志、人参、丹参。

 

第五节 癫痫性精神障碍先兆

癫痫性精神障碍由癫痫演变而来,多发生于癫痫病长期发作者。其以逐渐出现的情感障碍,如情感两极化、刻板、呆笨……为预兆。但本病的要害为痰迷心窍,故自始至终应注意无形痰兆的时隐时现……

一、概述

癫痫性精神异常,是癫痫发作的一种形式。癫痫发病率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主要病证为仆倒,不知人事,四肢抽搐,口吐涎沫,目睛上视,口中发出类似猪羊叫声,称为癫痫大发作,也包括仅有短暂意识丧失及眼肌轻度抽动的小发作,少数人表现为癫痫性精神异常发作,而无癫痫大、小发作,有的则由长期癫痫演变而成。

癫痫性精神障碍,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皆可发生,并且可以发生在癫痫状态之前或之后的任何时候,其先兆症状大多有癫痫病的特征。癫痫性精神障碍分为癫痫发作前精神障碍及癫痫性精神病,癫痫发作前精神障碍其先兆症状,以出现兴奋或抑制两极情感变化为信号。即表现为躁动不安,易于激惹,紧张敏感,或忧郁压抑,呆滞刻板、甚至悲观自罪,并于发病前较为突出,大发作后可缓解。而癫痫性精神病主要包括癫痫性人格变态,癫痫性痴呆及癫痫性精神分裂,大多发生于癫痫后期相当长一段时间,同样可因癫痫大发作而得暂缓,其先兆症及阻截治则分别论述如下:

二、癫痫性精神障碍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癫痫人格变态先兆

早期先兆 癫痫性人格变态,是癫痫性精神病的前期阶段,也可为癫痫病的后期改变,主要表现为狭隘,自私,固执,过分拘谨或粗暴,不近情理,冲动缺乏自制。其特点为“两极性”,即粘滞型和激动型的两面存在。如出现发愣,呆顿,目光呆滞,一过性糊涂,涎多,头痛,则为癫痫发作或复发先兆。

阻截治则 宜柔肝豁痰、宁神开窍,方予柔肝化痫饮柴胡、白芍、当归、菖蒲、郁金、远志、天竺黄、牙皂、细辛、天麻、枣仁、百合、小麦、大枣、甘草。或予小白附子天麻剂:小白附子、天麻、全蝎、僵蚕、蜈蚣、细辛、牙皂、法半夏、生姜、小枣、甘草。

(二)癫痫性痴呆先兆

早期先兆 该病主要机制为长期慢性癫痫,导致大脑局部痿缩,主要症状为癫痫反复发作,初起先兆为性格变得粘滞,刻板,迟顿,并逐渐发展为呆笨,甚至痴呆。

阻截治则 宜荣脑益神、豁痰开窍,方予益脑豁痰剂党参、当归、白芍、紫河车、鹿角霜、龟板、熟地、菖蒲、远志、天竺黄、细辛、牙皂、甘草,另服磁朱丸:磁石、朱砂。

(三)癫痫性精神分裂先兆

早期先兆 长期癫痫反复发作后逐渐出现,或发生于癫痫前期,以情绪改变,紧张,激动,幻觉妄想,朦胧状态为先兆。以后逐渐出现神游、梦游、或谵妄状态,木僵状态,甚至精神分裂样发作。

阻截治则 宜豁痰熄痫,调神开窍,方予豁痰化痫饮生石决明、天麻、柴胡、白芍、朱砂、黄连、菖蒲、远志、法半夏、竹沥、姜汁、天竺黄,酌加细辛、牙皂。

 

第六节 颤病先兆

颤病也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与家族史密切相关,由于颤病的病本在肝,病标在风,故远期先兆应追究于肝肾之阴不足潜证,而近期先兆则多以风兆为发露……

一、概述

本病属中医颤证,为头、肢不自主震动的一种疾病。人体意识不能控制,包括现代医学帕金森氏病、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等,严重者可发生扭摆、痉挛,甚至危及呼吸、生命,颤证多发生于温热性疾病、痹证或源于脑部疾患,其中震颤麻痹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舞蹈病则多危害小儿。

颤证为一种肢体动摇症,由于风性善动,肝本风木之脏,故本病与风邪入侵及肝病密切相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阴虚、筋脉失濡是该病的根本。此外,大汗伤阳,气血双虚也可发生本病。其他,如湿热交阻经络也可导致,由于颤证较为顽固,难以根除,因此及早发现先兆,争取早日控制发作,实属必要。

二、颤证先兆的临床意义

颤证大多有家族史,并有一定的遗传性,因此先兆潜证存在较早。故对该病早期先兆的研究,应着手于先兆潜证,发现及阻截治疗对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一)肝肾阴虚型颤病先兆

早期先兆 素禀肝肾之阴不足,或因病失养,或摄生不慎,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症见头晕耳鸣,失眠梦多,腰酸膝软,舌质偏红,脉细弦。

报标症为肢常麻,肉时动,筋络时拘紧,面部表情常僵化,发呆健忘。该型颤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震颤麻痹症(帕金森氏病)。

阻截治则 宜滋养肝肾之阴,方予六味地黄汤:生、熟地、山萸肉、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等。如出现明显震动、强直及运动障碍,则必用龟板、鳖甲之类以育阴熄风,方宜大定风珠:生白芍、阿胶、生龟板、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甘草、鸡子黄或三甲复脉汤:干地黄、白芍、炙甘草、麦冬、阿胶、麻仁、生牡蛎、生龙骨、鳖甲、龟极,或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酌加鳖甲、牡蛎、钩藤、白蒺藜,兼肝血虚者,可酌加当归、桑椹子、木瓜、玳瑁、白蒺藜等,以养血熄风,柔肝缓筋。

(二)阳气虚型颤病先兆

早期先兆 素禀阳虚元气不足,或劳累、久病、大汗后损伤阳气,致筋脉失于温煦,症见恶寒肢冷,面色淡白或白,头昏乏力,舌质淡苔白润,脉沉无力。报标症为头晕乏力及偶发性筋惕肉。该病多出现于久病伤元之后,主要包括现代医学脑炎后遗症、手足徐动症和帕金森氏病后期。

阻截治则 宜温肾扶元,方予四逆汤辈:附子、干姜、甘草。或人参养荣丸,如出现行走振振欲擗地体摇、步履维艰等典型症状时,则予真武汤:附子、干姜、白芍、白术、甘草以益元温经。

(三)痰湿痹阻型颤病先兆

早期先兆 平素为痰湿之体,复感受湿热之邪或湿邪化热,痰热交结痹阻经络,症见头晕口干、痰稠胸痞,苔腻而黄、舌质偏红,脉滑数。报标症为头晕头摇,肢麻,该型颤病主要为风湿痹证,包括现代医学舞蹈病。

阻截治则 宜清热利湿豁痰,方予云连温胆汤:黄连、茯苓、法半夏、橘皮、枳实、竹茹、甘草。如出现头摇、震颤、摇摆、舞蹈动作时,则应予木连饮法半夏、桑枝、牛夕、白芍、白蒺藜、钩藤、伸筋草、莶草、天麻、天竺黄、胆星。

 

第七节 痿证先兆

痿病多虚,五脏皆能致痿,非独肺也。五脏不足是产生痿病的土壤,故痿病先兆隐藏于五脏(尤其为肝肾肺)异常的潜证之中……

一、概述

痿证,指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病证,日久呈现瘦削无力,尤以下肢无力为着。痿证包括痿(肺痿)、脉痿(心痿)、筋痿(肝痿)、肉痿(脾痿)及骨痿(肾痿)五种。中医对痿证的病因病机、症状及治疗,都有较全面的认识。《内经》并设有专篇进行讨论,如《素问・痿论》曰:“五脏使人痿何也……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痿病与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之故,肝脾肾功能失常则筋骨弛缓、肌肉痿废而不用,因此肝脾肾功能的异常是痿病先兆产生的土壤。

痿病包括西医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截瘫、周期性麻痹等病。其中,除重症肌无力先兆及阻截治疗另立专题讨论外,其余各病皆概括于下列先兆类型中进行阐述。

二、痿病先兆

(一)湿热遏阻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本病主要病位在脾,由于湿热侵袭、困遏脾胃,致脾气受损、运化受阻,因脾主肌肉、肌肉失荣故痿废不用。从而呈现脾虚湿热先兆潜证,症见面色萎黄,食少乏力,体倦肢怠,腹胀便稀,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等症。

报标症为手足麻木发软,以后逐渐发展为四肢瘫软,甚至痿废不用。中医主要属肉痿或脾痿,该型包括西医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小儿麻痹症等病。

阻截治则 早期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为主,方用四君子汤合三妙丸:党参、白术、茯苓、苍术、黄连、牛膝、佩兰、荷叶、甘草,出现痿后用克痿Ⅰ号柏、防己、萆、牛膝。

(二)气阴两虚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该型主要病位在肺,由于“肺热叶焦、发为痿”之故。主要病因为客热耗伤肺气,肺不布津,致筋脉失煦,故痿弱不用。先兆潜证为肺气阴两亏,症见面白少华,呼吸气短,口干咳嗽,皮肤枯燥,口干苔薄,脉细无力。

报标症为下肢膝软,行走无力,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痿废不用。中医多属肺痿、皮痿,包括现代医学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蛛网膜炎后遗症等病。

阻截治则 宜益气养阴润肺,方予清燥救肺汤:人参、阿胶、黑芝麻、麦冬、杷叶、石膏、杏仁、甘草。如出现痿则予克痿Ⅱ号黄芩、竹叶、甘草。

(三)肝肾亏虚型痿病先兆

早期先兆 该型由于过劳失养或久病损伤肝肾,致筋骨失荣而成痿病,因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之故。先兆潜证为肝肾亏虚证,即见头晕脑空,失眠健忘,腰酸膝软,神惫乏力,遗精带下,脉沉迟弱。

报标症为腰膝酸软,头昏脑空,逐渐发展为下肢痿软,不能行立,甚至全身肌肉痿废不用,中医属于筋痿、骨痿,包括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癔病性瘫痪等疾病。

阻截治则 宜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予克痿Ⅲ号河车、熟地、龟板胶、鹿角霜、黄柏、苍术、牛膝、动物骨髓。另外,久痿必挟瘀,可酌加三七、桃仁之类。

 

第八节 重症肌无力先兆

重症肌无力属痿病。因为主要病变在肌肉,故与脾的关系最大。又湿热之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湿邪又是脾的克星,因此远期先兆大多为湿兆,近期先兆则以脾虚中气不足为信号……

一、概述

重症肌无力属中医痿证范畴,为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以骨骼肌疲劳为特征。近代认为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病毒感染有关,根本原因尚待揭示,目前已发现与胸腺异常密切相关,以女性为多见。

二、先兆及阻截治疗

早期先兆 本病中医认为与脾的关系最大,因脾主肌肉、湿易困脾,故该病先兆潜证多呈脾虚湿热证型。即见面色萎黄,食少乏力,体倦肢怠,腹胀便稀,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等症。

本病起病极为隐匿缓慢,仅以眼睑下垂为眼肌型的报标症。咽呛(吞咽反射迟钝)为延髓肌型早期信号,梳头吃力为脊髓肌型预兆。病情发展下去,眼睑肌型者出现眼睑下垂,复视,眼球运动受邪,继而全身骨骼肌受患。延髓肌型者,声音日愈低微,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继而遍及全身。脊髓肌型者,以上肢无力逐渐累及下肢。

阻截治则 早期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为治,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三妙散: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苍术、黄柏、牛膝。出现痿后用抗痿方芪、苍术、白术、黄柏、牛膝、防己、萆。湿热重者加佩兰、竹叶,气虚甚者重用人参、黄芪,肝肾亏者加紫河车、鹿角胶、动物骨髓、熟地、龟板等,日久挟瘀加三七、红花,瘀重者辅以大黄虫丸,阴亏者可辅以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龟板,或加服虎潜丸:黄柏、龟板、知母、熟地、陈皮、白芍、锁阳、虎骨、干姜。

制马钱子对重症肌无力有兴奋脊髓、延脑,增强肌力作用,但毒性较大,必要时可谨慎使用,日总量一般不超过1克,过量可引起惊厥,甚至昏迷。

 

第九节 颈椎病先兆

每当变换头位,如低头或后仰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并伴有不明原因的指麻时,首先应警惕颈椎病隐患。但颈椎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颈椎综合征,其先兆信号当然不会如此单纯……

一、概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有增高趋势,对中老年人威胁较大。对从事低头位伏案工作者的危害尤甚。如脑力劳动者、书写工作者、打字员、会计、绘画、绘图、修理、缝纫、检验工作者等发病率都相当高,因此早期发现先兆,争取早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意义。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肾虚督脉空是为主要内因,风寒、劳损、外伤往往为本病诱因。由于临床以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刺激和被压迫表现的综合症状为特征,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

二、颈椎病主要病理

(一)椎间盘退化变性

颈椎病的病变主要为椎间盘退化变性,包括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的长期慢性病迹龋裕担恕巾改变,尤其因纤维环组织的变性,形成裂隙致脱水变性的髓核脱出,从而造成对颈神经根的压迫最为突出。由于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弹性降低,承受不住椎体之间中心重力而向椎管突出。突出部分可以发生增生,甚至钙化、骨化成为骨刺,从而导致椎管狭窄、变形,及椎间孔变细,引起一系列压迫症状。主要为脊髓、和颈部神经、血管受压,并发生继发性病变,如脑供血不良,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

(二)椎体代偿性肥大增生

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椎体之间失去保护性支撑,椎体为适应重力的增大发生代偿性增生,主要表现为椎体边缘的唇样骨性增生、突出,从而使椎管、椎孔进一步变窄,加重了对脊髓、及脊神经、血管的刺激和压迫,使颈椎病进一步加重。

(三)椎间孔(管)变窄

由于椎管狭窄,使脊髓的血管,神经受压,造成脊髓及脊椎关节的供血不良,回血受阻。致脊髓及脊椎关节的营养发生障碍,更加速了颈椎的退化变性。并形成恶性循环,逐渐演变成为不可逆性的颈椎病。

(四)脊髓变性

由于脊髓长期受压,逐渐发生变性、退化,甚至形成空洞,严重影响脊髓功能,导致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五)椎动脉、脊神经根、颈交感神经受压迫发生病变

由于突出于椎管(孔)的骨增生物及变性椎间组织的压迫和刺激,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脊神经根发生变性,颈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功能失调,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内脏及肢体的继发性病变。

总之,颈椎病的主要病变为椎间盘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导致椎间盘失去支撑椎体的作用,并且因不能承受中心重力而向椎管膨出。日久钙化、骨化,造成椎管狭窄,致脊髓、脊神经根及血管受压迫,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

三、颈椎病病因病机

(一)肝肾亏损

颈椎病的主要病根在椎间盘组织,椎间盘在中医属骨,骨主于肾。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灵枢・五色》曰:“肾合骨也”。《素问・六节脏象论》亦说:“其充在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肾主身之骨髓”说明骨的生理与肾密切相关。脊柱涉及到脑髓,根据“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脑为髓海理论,脊柱为藏脊髓神经之处,故与肾的关系更为相关。临床上颈椎病与肾虚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肾亏往往导致颈椎病眩晕的发作,故《灵枢・髓海》所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可见一斑。

(二)督脉空虚

颈椎病和督脉的关系也很大,督脉行脊里、经气贯于脊中,入络脑,故督脉为病必然反映于脊柱。如《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亦曰:“督脉为病,脊强为厥”。

(三)太阳经输不利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而行,下抵腰中,上从巅入络脑,与脊柱的关系也最密切。故感受风寒,太阳经输不利,营卫失和也是本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四)痰浊壅阻

由于痰浊壅阻,致动脉硬化引起颈椎营养代谢障碍,是颈椎病的重要内因。

(五)颈部感受风寒、七情郁结、劳损

感受风寒、郁思恚结、低头劳损皆可导致颈椎的气血运行受障,亦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因素。尤其劳损,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椎的长期超负荷体位,使颈椎营养机制障碍从而引起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产生颈椎病。

(六)枕头过高、睡眠姿势不良及外伤、炎症是导致本病的因素之一  目前,青少年出现颈椎病也不乏其例,提示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可能还有更复杂的机制。

四、颈椎病分型

颈椎病因脊髓、脊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受压的不同表现而分为四型:

(一)颈型颈椎病

本型为颈椎病的早期阶段,颈椎椎间盘已开始退行性病变,但尚未达到椎管狭窄的程度,症状较轻而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复落枕、头颈不适、肩臂疼痛等症。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发病率最高,对中老年人威胁最大,主要和受寒、劳损、长期低头工作或久卧高枕有密切关系。主要病变为椎间盘退化、变性,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窄、颈神经根受压。主要症状为头痛、肢麻、及头晕。

(三)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该型主要为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的病症。本型的发生机制与七情郁结有很大关系,症状繁杂。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上象限”区域受累,而出现的头部、五官、汗腺、血管及内脏的一系列综合征。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本型主要病变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突出管腔,钩椎关节增生,椎动脉受庄之故。主要为脑底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脑供血不良,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严重者可发生猝倒。此外还可伴有口麻,一过性失语及一过性眼蒙等症。本型多与动脉硬化病有关。

(五)脊髓型颈椎病

本型主要病变为椎间盘变性突出,导致脊髓受压或交感神经受刺激,脊髓血管舒缩障碍等,引起脊髓供血不良,变性坏死,甚至形成空洞。主要症状为下肢发麻、甚至瘫痪、二便失禁、性功能障碍。又由于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纤维排列在脊髓的外层,比支配上肢运动的神经纤维偏外,故当脊髓受压时,首先受害。因此,脊髓型颈椎病,下肢运动障碍必然首先出现。

五、颈椎病先兆

1.反复出现“落枕”,一过性颈部发僵,常为早期颈型颈椎病警号。

2.改变头位时出现头颈隐痛并伴有不明原因的指胀、指麻,则往往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早期信号。

3.转动头位时出现头部轻微不适,或极短暂的眩晕,往往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早期先兆。

4.出现头痛、头晕、颈部不适并伴有不明原因的眼、鼻、耳的刺激症状,则应考虑为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先兆。

5.如呈现不明原因的下肢麻木、无力、步履蹒跚,以及颈部疼痛、排便无力,就应考虑脊髓型颈椎病潜匿的可能。

六、颈椎病典型症状

(一)颈椎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受压症状

由于椎间盘退化变性不能承受头部重力的压迫,使椎体、颈椎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软组织的负荷加重,从而出现代偿性增生。表现症状为颈部发紧、僵硬、转动不灵、甚至疼痛,并波及肩部以及反复落枕。

(二)颈神经根压迫症状

转动头部、或头部负重时,出现颈部疼痛或向一侧上肢放射疼痛,并出现一侧或双侧上肢皮肤感觉异常和无力。

(三)椎动脉压迫症状

头部向一侧转动时,出现眩晕、恶心、甚至猝倒,平时可有一侧肢麻或头痛。

(四)颈交感神经刺激症状

主要累及受颈部交感神经支配的心、眼、汗腺、血管等部位,表现为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心跳加速、肢端发凉、面部潮红、汗多或无汗,或恶心呕吐等。

(五)脊髓压迫症状

先出现下肢行走不灵活,继则上、下肢行动不便,步履不稳,并伴有感觉障碍及肌肉萎缩,重则出现瘫痪及感觉消失。

七、颈椎病的诊断

(一)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颈椎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颈椎病X线特征:

1.颈椎肥大 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骨唇形成,并向椎间孔突出。

2.椎间孔(管)变窄 有骨质长入。

3.椎间盘退化 变窄、钙化。

(二)体征检查

1.头部叩击试验 检验者左手平放于患者头部,以右手轻击左手,如出现颈部疼痛并向上肢放射则为阳性,提示脊神经根受压。

2.头颈改换姿势试验 即令病人作低头、仰头、转头试验,如迅速出现头晕、恶心、目眩或肩痛肢麻,即为阳性,提示椎动脉受压。

3.神经检查 包括对病人的皮肤感觉、温度、握力、手指挟纸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等检查。

4.头部拔伸试验 检查者抱住患者头部作垂直性的轻提,颈椎关节受压顿减,患者感到颈痛及上肢痛减轻为阳性。

(三)脑血流图检查

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八、颈椎病鉴别诊断

(一)与美尼尔氏病鉴别

颈椎病,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美尼尔氏病很易混淆。二者同样有眩晕、头痛、恶心、复视、眼震、耳鸣等症,且神志都很清楚。但美尼尔氏病的发作与头位体位的改变无关,且耳力障碍较为明显,是这两病的主要鉴别点。颈椎病则有颈椎X线的颈椎病特征,因此两者并不难鉴别。另外美尼尔氏病属于内耳性眩晕,病的根源在于内耳,由于迷路血管神经失调,引起淋巴循环障碍,致内耳积水,耳压增高所致。因此,必然以听力障碍如耳鸣、耳蒙、耳聋为早期先兆,且听力障碍的程度随着发作次数的增高而加剧。

(二)与肩周炎鉴别

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与受寒、劳损及外伤有关、并和激素失调有一定关系。由于有肩颈不适及上肢麻木、疼痛,而与颈椎病有类似之处,主要应与颈型颈椎病相鉴别。但该病的疼痛重点在肩周部,且无头颈转动加重的特征,X线也无颈椎肥大征兆。

(三)与脊髓空洞症鉴别

该病为脊髓颈胸段的脊髓慢性进行性病变,严重时有脊髓空洞形成故名。由于与脊髓型颈椎病有相似之处,故应与之鉴别。

脊髓空洞症起病较早,多数在中年以前,症状多出现在上肢,呈脊髓节段性分布的感觉异常,即长手套式、褂式的分离性感觉异常。X线检查可见颅颈部畸形改变及脊柱病变,但无颈椎病病变特征。

脊髓型颈椎病也可引起上肢感觉障碍,但X线检查有颈椎肥大改变。且年龄出现较晚,可作鉴别。

九、颈椎病阻截治则

(一)治疗总则

1.滋益肝肾 颈椎病是发生在颈椎及其椎间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肝肾亏损于内,致筋骨失荣是其本;风寒络滞,痰凝血瘀是其标。根据中医肾主骨、肝主筋的原理,以及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肝肾已渐亏,故本病的治疗不能忽视肝肾亏虚病迹龋裕担恕巾。因此滋肝益肾填精补髓,改善椎骨的营养,延缓退化是本病治疗的根本原则。

2.强督充脉 颈椎为督脉太阳经以及诸经所系,乃一身经络之枢纽。故驱风散寒、疏利经络,充益督脉又是本病的重要辅助治疗原则,对颈型颈椎病尤显必要。

3.豁痰化瘀 颈椎有丰富的血管,关系着脑部的供血。故豁痰驱脂、活血化瘀也是本病的重要兼治原则,对椎动脉型有动脉硬化者尤其重要。

4.舒畅情志 颈椎是大脑的门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大脑相关。故七情不畅,易影响颈部的血管神经而累及于脑,因此舒肝解郁、调达七情是本病的治则之一,尤其对交感型颈椎病最为适宜。

(二)颈椎病阻截治疗方药

1.颈椎病方Ⅰ号:威灵仙、骨碎补、牛膝、苏木、郁金、赤芍、甘草。

适宜于颈椎病有肝肾不足的患者,还可配合服猪、羊脊柱骨,及服金匮肾气丸,但有风寒表症者暂不宜,偏肾阴亏者,去鹿角霜。加龟板胶、黄柏。

2.颈椎病方Ⅱ号:药、赤芍、威灵仙、骨碎补、牛膝、苏木、甘草。

适宜于颈椎病受寒,以疼痛为主者,可以小活络丸辅治。

3.颈椎病方Ⅲ号:茯苓、枳实、生姜、威灵仙、骨碎补、牛膝、苏木、地龙、甘草。

适宜于伴有动脉硬化、痰瘀较重的颈椎病患者。

此外,中医按摩、推拿及针灸对本病有明显效果,针灸穴位以大椎、风池、百会、合谷、足三里、肾俞为主,再根据不同类型的颈椎病作灵活加减。

十、颈椎病预防

1.不要伏案工作过久,以免导致颈椎超负荷而发生变性。

2.避免脑力劳动太过,因为伤髓是导致本病的因素之一。

3.注意保护肾精,防止肝肾亏损。房劳伤精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肝肾亏损不能养骨生髓之故。

4.调畅七情,以免因精神因素导致骨椎的营养功能障碍,引起退化变性。

5.枕头不宜过高,否则易导致颈椎变性。

6.避免颈部受寒,不要反复“落枕”,以免导致外源性颈椎病。

7.婴儿睡觉要经常调换姿式,以免造成斜颈,成为颈椎病的隐患。

8.加强体育锻炼,提倡工间操、课间操,尤其是脊柱头颈的活动,以改善颈椎血行,从而延缓变性的速度。

9.加强营养,适当补充骨质、钙质,以防脊椎老化。

10.气功对颈椎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颈交感型颈椎病的效果更佳。

 

第十节 腰椎病(含腰椎间盘脱出症)先兆

只要腰部稍负重或多站立一会,即感腰酸如折,甚至臀部发麻,就应想到腰椎间盘脱出的可能。但腰部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反射区域,因此腰痛可能还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

一、概言

腰椎病又称为腰椎退化性疾病,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腰椎病为中、青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常导致椎间盘脱出而压迫坐骨神经。椎间盘脱出是腰椎病的主要病迹龋裕担恕巾;坐骨神经压迫症是椎间盘脱出的主要病症。坐骨神经受压所产生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麻木。

本病无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发病率皆较高。因为体力劳动者易导致腰部负荷过重,脑力劳动者则因久坐伏案工作,腰部长期处于屈曲状之故,这些原因都易引起腰椎超负荷,发生椎间盘退行性变化而导致脱出,主要发生于腰4~5椎及骶1~2椎段。

由于本病发病率较高、较普遍,对生产劳动的影响较大,而且到晚期常为不可逆性。因此,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有重大意义。

二、腰椎病主要病迹龋裕担恕巾

(一)腰椎间盘退化变性

腰椎间盘包括纤维环、髓核及软骨板三部分,主要病变为髓核变性、脱水,纤维环退化变性致弹性减弱,发生断裂,导致髓核脱出,使椎孔变窄。

(二)腰椎体代偿性增生、肥大

由于椎间盘组织退化变性及外脱,致椎间盘变扁,失去坚韧度,不能支撑中心重力。椎体则发生代偿性增生,形成椎体边缘骨唇,并向椎孔突出,进一步加重了椎管的狭窄。

(三)腰椎孔狭窄

主要由于椎间盘脱出、椎体增生肥大致腰椎孔变窄,先天本来就偏窄的可以较早出现症状,而且较重;椎管较宽的也可无症状或无典型症状。

(四)马尾神经受压

主要为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脱出,导致马尾神经受压、变性,引起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及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五)坐骨神经受压

坐骨神经指腰4~5、骶1~2发出的脊神经的合称,属脊髓马尾神经。受压日久可发生缺血性炎症,最终发生退化变性,除疼痛、发麻外,还可致下肢运动障碍。

三、腰椎病病因病机

(一)肝肾亏损

“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明腰与肾密切相关,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肝肾同源,故腰椎和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如肝肾亏虚筋骨失荣则易导致腰椎退化、变性而产生椎间盘脱出。正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论》所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肾病及腰,腰病也可及肾,二者常成为病迹龋裕担恕巾因果关系。如腰部劳损,同样可以伤肾,肾虚又加重腰的退行性病变。因此,腰部过劳是腰椎病的主要致因。此外,房劳耗伤肾精,致肾亏腰髓失荣,也是腰椎病的主要因素。

(二)经络失濡

腰居人身之中点,为诸经之枢,经过腰部的经脉有督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阳经和带脉,如“督脉者,……侠脊抵腰中”(《素问・骨空论》),“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侠脊抵腰中……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中。”(《灵枢・经脉》)。另外,足少阴肾经,“贯脊属肾”,肾位于腰,带脉经气环腰而行,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起于肾下胞中,与肾阳的盛衰休戚相关,皆说明肾经、督、带脉与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足太阳经为巨阳,如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素问・热论》),与足少阴肾经存在着经气相引的关系,如:“巨阳引精者三日”(《素问・评热论》),故太阳经气不足,可导致肾虚腰痛,如曰:“巨阳虚则腰背痛,项痛”(《素问・痛论》),都说明上述经络与腰有密切关系。如经脉受寒,或经气不足,或经气瘀滞皆可致经络失濡而引起腰椎退化变性,故《素问・刺腰痛篇》说:“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

(三)腰部劳损

腰是人体负荷最重的部位,腰椎,尤其是第4~5腰椎是承受人体重力的集中点,因此最易发生劳损。长期过劳和过度负重,皆可导致腰椎间盘的损伤,日久引起退化变性而发生椎间盘脱出。故腰部劳损是形成本病的重要因素。前人对此已多有阐述,如《金匮翼・腰背》说到:“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即是。

(四)腰部受邪

腰部由于坐卧冷地,或当风作业,而感受寒湿,导致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日久成瘀而发生腰椎病。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椎痛”。或因感受湿热之邪。阻遏经络也可导致腰椎病变。

(五)跌仆闪挫

外伤是腰椎病的重要外因,因为腰部在人的身体中段,是担任重力的主要部位,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如突然负重,可导致髓核膨出。另外,凡持续腰姿不正,日久使椎间重力加大,也可迫使椎间盘脱出。腰部受伤后,由于血脉凝滞,腰骨失荣而致腰椎病。

此外,忧思郁怒、七情不畅也是本病的诱因之一。总之,腰椎病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总不外肾虚为发病的根本;经络不利,感受外邪、劳伤、七情等因素为标。又肾与腰二者互为病迹龋裕担恕巾因果关系,如肾虚引起腰病,腰病反过来又加重肾虚,因腰为肾之府,故往往形成恶性病迹龋裕担恕巾循环。

三、腰椎病分型

(一)腰型腰椎病型(腰酸痛型)

此型为腰椎病的早期阶段,椎间盘组织正处于退化变性阶段,椎间盘已开始脱出,但程度尚轻,尚未造成对脊神经根的压迫。此阶段的早期发现的意义在于这一阶段为腰椎病治疗的可逆时期。此期偶尔有坐骨神经受刺激症状,由于腰椎间盘组织已开始退化变性、腰椎开始代偿增生,因此患者在一般情况下没有症状,但在久立和负重后腰部即感明显钝痛。

(二)脊神经根压迫型(坐骨神经压迫型)

腰椎病导致椎间盘脱出,主要发生在腰4~5椎及腰5至骶1之间的椎间盘,因为这个节段为全身负重最大及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因此最容易受损而脱出。

脊髓在3个月前与脊柱等长,成人脊髓短于脊柱,从第二腰椎以下只有称为马尾的神经根,故腰椎间盘脱出,主要为压迫脊神经根,而不是脊髓主干。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压迫的脊神经根称为坐骨神经,由腰4~5神经根和骶1~3神经根所组成,故腰椎间盘脱出的主要症状为坐骨神经痛。

该时期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化变性,支撑椎体的能力降低,椎间盘组织及肥大增生的椎体骨唇向椎管明显突出,致脊神经根受压。此时期治疗的可逆性较小,症状明显,以持续性腰背钝痛及频繁的坐骨神经下肢放射痛为特征。

(三)马尾神经受压型

此型为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椎间盘脱出症,主要症状除坐骨神经受压表现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会阴麻痛、阳痿、大小便控制障碍,甚至下肢瘫痪。

腰椎退化性病变以椎间盘脱出为主者多见于中、青、壮年,主要症状为坐骨神经受压,劳累加重,与劳损密切相关。如仅为腰椎增生(肥大)则属腰椎老化,无椎间盘脱出,以老年人为多,此为肾虚腰痛,疼痛仅局限于腰部,无下肢放射痛。

五、腰椎病先兆

1.久立及负重后即感腰部钝痛为腰型腰椎病的早期信号。

2.久立及稍负重后即感坐臀部位麻痛,腰部酸痛如折,应警惕脊神经根受压型腰椎病潜在的可能。

3.久立及稍负重后即出现会阴部麻、痛、排便无力或步态欠稳者常为马尾神经受压型腰椎病的信号。

发现上述信号时,应及早进行X线摄片检查,争取早期治疗。

六、腰椎病典型症状

1.腰型腰椎病 久立及负重后出现腰部酸痛、坐臀部位麻痛不适,偶尔出现下肢放射痛。

2.坐骨神经压迫型腰椎病 平时即感腰部酸痛如折,特点为疼痛呈持续性,如果脊神经根受压发生缺血性炎症,则可出现腰部剧烈的痉挛性痛,可持续数天。脊神经根受压的另一重要症状为下肢放射痛,即从腰部至大腿后部到足底部,沿着坐骨神经循行路线的麻木、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电击样剧痛。

间歇性跛行提示腰椎管高度狭窄。

3.马尾神经压迫型 该型轻则仅感会阴麻木、刺痛,二便无力,重则出现大、小便排出障碍,甚则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七、腰椎病的诊断

(一)X线检查

X线平片显示椎间隙变窄、椎体肥大(唇样增生),及游离骨块,脱出的髓核钙化。

(二)体征检查

1.直腿上举试验 令患者仰卧,然后伸直腿部上举,感坐骨神经部位疼痛为阳性体征。

2.屈颈试验 令患者坐位或半坐位,医生将患者头部前屈,如出现下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3.仰卧挺腹试验 令患者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以足跟及头颈部支撑,使臀部及背部作弓形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为阳性。

八、腰椎病鉴别诊断

(一)与内脏反射性疾病鉴别

腰痛是一个很复杂的症状,由于盆腔内脏疾病可以因刺激盆部神经丛而于腰骶部发生反射性疼痛,因此应进行鉴别。如:

1.与妇科腰骶痛鉴别 妇科腰痛的特征是偏于骶部,和月经周期有关,尤其多发生于经前,并多伴有下肢或少腹酸胀痛,有妇科炎症者,有白带增多及其色质改变。无下肢及臀坐骨部放射痛。腰骶X线检查无腰椎病改变。但许多妇女往往妇科病与腰椎病兼见,诊断须靠腰骶部X线摄片。

2.与盆腔肿瘤鉴别 此病如出现坐骨神经压迫症状时,与椎间盘脱出症颇为相似,但作肛门触诊及B型超声波检查,腹部灌肠后摄片即可鉴别。

(二)与血管源性疼痛鉴别

由于血管病变也可产生腰腿痛,因此应与之鉴别。Benney(1956)年报告310例动脉栓塞的病人,有的表现腰椎间盘脱出的症状,如坐骨神经压迫症状和间歇性跛行。包括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等栓塞X线摄片发现大血管钙

。化及动脉造影发现栓塞可作鉴别。

(三)与马尾部肿瘤鉴别

该病易与中央型髓核脱出症相混,故应注意鉴别,要点在于本病疼痛为持续性剧痛,平卧无缓解,进展迅速,腰穿及脊髓造影为鉴别手段。

(四)与脊柱(腰骶部)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人体任何部位的肿瘤皆可转移至脊柱,如乳腺癌、肺癌、肾癌、甲状腺癌等。鉴别要点为疼痛呈进行性、持续性剧痛、夜晚尤甚。X线平片、B型超声检查、脊髓造影、CT等检查均可鉴别。

(五)与腰椎风湿病鉴别

该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服用抗风湿性药物效果较好,血沉率增快,血清抗“O”试验在400单位以上,X线摄片无骨质增生改变可作鉴别。

九、腰椎病阻截治则

(一)阻截总则

1.本病治则必以治肾为根本大法,因为骨源于肾、腰为肾府,故应充益肾精,通过增强肾,以改善骨质的营养,从而延缓骨质的退化及老化。

2.筋是椎骨关节的组成结构之一,筋主于肝。故养肝必利于筋,因此治任何关节韧带疾患,必以调肝为辅,腰椎痛也不例外。

3.经脉不利,络脉瘀阻是本病之标,故治疗腰椎间盘脱出,舒筋利脉通经化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则。

4.腰椎病有受寒史及气候变冷加重者,应辅以散寒利湿驱风搜络等治法。

(二)阻截方药

1.腰椎间盘脱出方Ⅰ号:狗脊、杜仲、牛膝、威灵仙、木瓜、炙乳没、苏木、甘草。

适于椎间盘脱出早期肝肾精亏患者,同时配合服猪或羊腰脊髓及腰椎骨。如腰部热感,有虚火者,去鹿角霜加知母、黄柏。

2.椎间盘脱出方Ⅱ号:川续断、骨碎补、炙乳没、虫、苏木、甘草。

适于椎间盘脱出后期瘀阻较重者。

3.椎间盘脱出方Ⅲ号:牛膝、苍术、炙乳没、玄胡索、甘草。

适于兼感寒湿、坐骨神经疼痛者。

(三)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推拿对椎间盘脱出的效果较好。针灸穴位以命门、阳光、肾俞、气海、上、委中、足三里为主,坐骨神经疼痛加环跳。

十、腰椎病防治

1.避免腰部过度负重,既不能一次过度负重,也不能长时间增加腰部负荷,提取重物应屈膝直腰,因为劳损是导致椎间盘脱出的最主要因素。

2.体位不宜长期曲屈,不良姿势要注意纠正,以免导致气血不运加速腰椎的退行性变化。武林行话:“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实可借鉴。

3.节制房事保护肾精是预防腰椎病的根本办法,因为腰为肾之府,腰椎骨源于肾之故。

4.做脊保健功,加强脊柱骨的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是防治本病的大法。

5.有脊柱病的人应睡木板床。

6.加强营养,补充骨质、钙质。

 

tags: 神经系统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疾病预测 总目录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当前页面)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第七十一章 流产先兆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2.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3.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4. 第八十三章 高热先兆
  5.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6.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7.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8.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9. 第一○八章 抗衰老机制
  10.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