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近现代 >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时病本气篇

一、暑病

书名:《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作者:

 

中暑的意义

大气中的暑气,即太阳直射地面之相火,应往下降,尚未下降之气。人身中的暑气,即胆・经相火,尚未降入中气以下之气。病者,此火气在地面之上,熏蒸燔灼,伤人肺气,所谓从口鼻而入是也。一伤之后,引起本身相火,熏人肺金,即是本身相火的暑气自病。引起之后,外来暑气即不负责。中者,伤也。

外来暑气,既是太阳射到地面的热气。此热气人人都呼吸之,而病暑者不过于百人之一人,可见暑病乃人身的暑气自病,外来暑气,不过诱因耳。

少阳暑火,下降则为土气之根,不降则为金气之贼。肺气清降之人,吸入暑气,肺能降之,降则暑化而成生土之火。肺气不能清降之人,吸入暑气,暑气不降,停在上焦,引动本身相火暑气,逆伤肺家,遂成暑病。暑病分轻重两证。

 

轻证暑病

轻证暑病,发热,热有进退,微恶寒,时作时止,头痛,身软,精神倦怠,或欲呕或不呕,或泻或不泻,舌有薄苔,或黄或白,恶见日光。脉象虚,中部取之。方用藿香一钱,扁豆四钱煎服。泻与呕均加厚朴一钱,吴茱萸三分,黄连三分。头痛甚,加黑豆三钱。鼻气热,加焦栀仁二钱。

本身少阳暑气,散漫胃中,脾胃不和,故恶寒发热。病在脾胃,不在荣卫,病属于虚,故热有进退,时作时止。胆经不降,故头疼。暑气熏肺,故身软而精神倦怠。胆经逆故欲呕。暑气扰于胃中,胃不和,故泻。胆胃俱逆,故舌有薄苔。病在胃间,故脉动中部。暑气伤,故脉虚。胆火逆伤肺阴,故头痛甚。本身暑气浮逆,故恶见日光。肺热故鼻气热。如病已数日,又加口苦,脉则沉取乃得,左脉较弱于右,日久则病深故也。左脉较右脉弱者,暑伤阴也。

藿香降胃和胃,扁豆建中调胃,厚朴降胆理胃,萸连降胃气调升降,黑豆养阴,焦栀仁降相火。此证为普通暑病。不用甘药者,暑病脉在中部,不宜甘性之壅滞也。扁豆性平味淡,最宜暑病。

 

重证暑病

重证暑病,恶寒,发热,身重疼痛,呼气热而手足逆冷,口开而前板齿燥,小便已,洒洒然毛耸,小有劳身即热,汗出而渴,舌有薄苔。脉象弦细芤迟。方用竹叶石膏汤,竹叶、生石膏、法半夏、党参、粳米各三钱,麦冬、炙甘草各二钱。

本身少阳暑气,伤及肺金。肺内热,故为恶寒。相火逆升,故发热。肺热,故身重疼痛。肺热于内,阳气不能四达,故气热而手足逆冷。肺热则鼻难呼吸,故口开。金水相连,肺热故齿燥。肺经与膀胱经同行皮毛,小便已,则气升,气升而肺热,故毛耸。相火散漫,肺金不能收之,故小有劳身即热。肺胆胃三经俱逆,故舌有薄苔。肺阴被胆经暑气灼伤,故汗出而渴。气被暑伤,津液亏耗,故脉象弦细。暑伤肺阴,故脉芤。暑盛气弱,故脉迟。

竹叶石膏麦冬清肺热,党参粳米炙甘草补中气,以生津液,而降暑气,半夏降胃也。竹叶与麦冬并用,能将肺络中燥热,清降而下,将肺家阴液回复,直达肾家,收令行于上,相火归于下,中气有源,全身的旋转升降,各复本位,是以顷刻之间,病愈人安,有不可思议之妙。凡暑病热病温病之重,无不因肺金被伤而来。盖肺金收降,则暑气热气温气,皆不致上犯之故。不上犯则下降,降则不病也。

如舌苔厚腻,头胀如蒙,是兼有湿气,可加六一散,扁豆皮薏苡各三钱,厚朴一钱。此方之炙草,所以成石膏之功也。此方之石膏麦冬,因汗出而渴,用之以救肺阴也。

 

暑泻

暑泻者,非暑邪直入胃肠为病,乃肺气为相火暑气所伤,不能收敛清降,因而气机混乱之病也。

缘人身大小二便调匀,全赖肺气清降收敛。肺气能收敛,木气乃能疏泄,相火乃能下行。中气乃能运化,水道乃能清通。肺家一被暑热所伤,不能降敛,于是相火散漫,则发热心烦而作渴,胆胃俱逆,则恶心呕吐而中满,气机壅遏,水道闭塞,木郁不能疏泄,遂成下泻。脉则右盛于左,或左右小弱。方用滑石竹叶荷梗佩兰叶各二钱,以清降肺气,而疏气机,神曲蔻仁各一钱,以温运中宫,郁金粉丹皮各一钱,以疏木郁。自然小便清通,胸膈松快而愈。脉虚加扁豆山药各三钱,以扶中气。

清暑之方,最忌偏用温补,尤忌苦寒。此方平淡而奏大效,清凉以治金木,温运以治中宫,暑月泻利之大法也。最忌温补四字,是对清暑之方的清字而言。

若身热烦躁,汗出不止,此为内寒外热,用大蒜半个,黄土一撮,同捣极烂,新汲井水调服,蒜与黄土调中温寒,新汲井水,收降相火暑气,则热退躁平而汗收也。若不省人事者,新汲井水忌用,改用温开水调服。大蒜通发,同黄土并温补中气。

李东垣之清暑益气汤,党参、黄芪、炙甘草、生姜、红枣补气,苍术、白术、泽泻补脾,当归补血,青皮、神曲理滞,升麻、葛根升清,麦冬、黄柏清肺清热,五味子补肾,为世行治暑有效之方。若果外来暑气入了人身为病,岂可用如此大补之药。可知暑病乃人身相火之气不降之病,相火乃人身生命根本,逆升不降,根本气伤,故用如此众多的补药,而见殊效。人身本气自病的原理,不可忽矣。此方不用升麻为稳妥。此方清字的力量,全在麦冬黄柏二味也。

 

暑厥

暑热之时,行走暑地,忽然昏倒,不知人事,肢厥,脉不虚者。此则地面的暑气,伤人肺金,窒塞气机所致。法宜芳香通肺并不治暑。方用蔻仁,菖蒲,木通,滑石,磁石,各五分煎服,肺气通降则愈。蔻仁菖蒲开窍活络,以通窒塞的气机,木通滑石磁石引气下行也。脉之不虚乃气窒之象。

暑厥之脉,虚脉多,不虚脉少。虚脉者,宜白糖补中。脉不虚者,宜菖蒲方通滞。白糖方,即脉不虚者亦宜用之。因厥虽是气机不通,然非中气先虚,气机的升降焉能停止。虽厥而脉不虚,不虚在气机。虚在中气。重量白糖水,补起中气,中气一经旋转,气机立即升降。脉的实象,立即转虚。因暑病的原则,本是中虚。中气不虚,偶然吸入暑气,不过头目不清,肺胆之气仍能下降,本身相火之气仍然下行,不致病厥。暑厥之死,死于中气之脱,非死于气机之闭。白糖立可补中气,药则多侯时间,关系亦大矣。中气先虚,因病暑厥,既病之后,中气更虚。虽应服菖蒲方之病,先服白糖方,菖蒲方宜可得白糖之助。白糖补中,不横不滞,有功无过之方也,如菖蒲方来不及,大蒜黄土方甚效,脉虚与不虚皆宜。豆浆重约二两,加盐,不可太咸,热水调化,去渣服,盐补中气,豆浆解暑,豆之解暑,降胆经也。可通治暑病。大蒜方,白糖方,豆浆方,取得迅速,暑厥便利。

其有暑月乘凉,里阳被外阴所遏,皮肤蒸热,恶寒无汗,身痛,此非受暑,乃暑月外感。方用藿香薄荷桑叶各一钱,黑豆绿豆各三钱,煎服,以解外阴,而安里阳即愈。如兼口渴下利,加滑石三钱。

无以上诸证,只寒热头疼者,葱白三个,淡豆豉二钱,盐少许,煎服即愈。此非暑病,乃暑月感寒,脉必有弦紧之象。弦紧者,寒伤荣而卫闭也。故用葱白通之,豉能通滞,又能养中,盐补中气,不加盐,见效不彻底,盐味宜稍厚些,但不可太咸。

又有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做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苔,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方用乌梅五大枚,冰糖二两,煎汤热服,酸甘相得,痛饮一碗立愈。凡热极而死者,皆相火不降,木气失根,中下之气皆并于上之故。此亦暑病一种,但非暑气入肺,窒塞气机耳。此证脉虚或洪。暑月发热,乌梅白糖汤特效。

乌梅善收相火,大补木气。暑热极盛,气升不降之时,为补益妙方。如秋凉服之,少腹顿胀。盖相火已降,木气业已得根,不宜再事敛补也。热极之时,心慌皮热,小便短赤,一服乌梅汤,小便清长,亦相火下降,肺气清收,木气复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腻苔,不宜服用,将湿敛住,必增胀满,病有恶寒者,亦不宜服用。

 

中暑大汗昏倒

暑月忽然昏倒,汗出如雨,头昏不能起立。重量冰糖水,或白糖水,频服。或豆浆加盐,热水调化,去渣服。大补中气,胆经相火下降即愈。中暑而用补中药以降胆经暑气,可见非外来暑气为病。

黄豆一把煎服,治一切暑病甚效。黄豆养津养中,能降上焦火气。本书好用黄豆,因其功效高过他药,故多用之。本书宗旨,在把握原则,以应万变,使学者一洗漫无系统之习也。发热欲呕,服下即愈,但中虚脉虚者,又不如豆浆加盐有力,与糖水有力。中虚脉虚兼心慌者,非服炙甘草三钱不效。

温热暑三病,均无实者。至于暑病,则暑伤肺气,更无实者。闭厥一证,愈闭愈虚,所以开闭之药,只合用轻清之品。王孟英医案,伏暑之证,吾人认为自己的伏热便合。

暑热之气,上热下寒,天人所同。多有食寒,饮冷,腹痛泻利,小便不利者。平胃散三钱一服即愈。兼口渴者加六一散。脉迟不渴,背恶寒心躁扰者,此为阴寒之病,平胃散加附子二钱。舌苔厚腻而脉象虚微之中,兼有沉弦一线,心中躁扰者,是脏寒而又兼暑。宜四逆汤,附片干姜炙甘草各二钱以温脏寒,加六一散三钱以清暑气。单阴寒病,舌苔不厚腻也。

其有平日阳虚,忽然病暑者,不论外证如何,其脉浮大无比,按之空虚,是为阳虚。如按之空虚,却于中部,现出细而兼紧,或细而不紧之一线,口又微苦,便是阳虚兼暑。阳虚兼暑,宜四逆汤。附片干姜炙甘草各一二钱,以治阳虚,加冬瓜自然汁一两以清暑,自然能愈。如无瓜汁,六一散三钱或麦冬三钱以代之。老人夏月多病此者。人身相火的暑气聚于胃中,故脉细紧现于中部,细乃肝胆之脉,少阳相火,胆木从化,故口苦脉细。

温病湿热暑病,其重要责任,全在肺家。肺气能收降下行,木气升而复降,即不发生温病。肺气能收降下行,汗尿通利,湿不停留,热无所附,即不发生湿热病。肺气能收降下行,相火不致逆腾,即不发生暑病。温病外证,发热身痛,神志昏迷,脉象模糊。暑病外证,恶寒发热,热则时进时退,时退时进,头热肢冷,气热欲呕,脉则独现中部,虚而稍数。湿热病外证,头重胸闷口苦,恶寒发热,脉象濡数。须将温热经纬所载病证治法,熟玩深思,分别清楚,庶几周密少失。然必归本于本身之气自病,方合事实,用药乃有着落。

温病湿热暑病,皆寻常六气之病。温热诸书,每将瘟疫搀入,学者读之,遂将理路混乱。著者于疫病无实地彻底之经验,以天人圆运动之原理度之,圆运动偏为时令病,偏之太过,则成疫耳。如是则病疫亦有六气之分,不能限于温热也。偏之太过,中气之阻,是疫病乃上实下虚之病。上愈实,下愈虚;下愈虚,上愈实。疫病诸书,只知实不知虚,误了后人不少。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总目录
儿病本气篇
辨别小儿病症之虚实
感寒停食外治法
看指纹法
时病本气篇
时病本气篇导言
一、暑病 (当前页面)
五、疟疾
六、喉痛
七、感冒
八、燥气病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外感痉湿疟
  2.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3. 阳明胃腑寒证方
  4. 肺与大肠金气药
  5. 生姜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6. 少阴肾脏本病方
  7. 君火相火药
  8. 内伤胸痹心痛短气
  9. 肝胆木气药
  10. 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