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丹台玉案 -- 卷之二

麻木门(附脱阳)

书名:《丹台玉案》  作者:孙文胤

人皆以麻木为一病而不知麻与木固自有不同也.所谓麻者.非痒非痛.肌肉之内.如千万小虫乱行杂沸.按之不止.搔之愈甚者是也.所谓木者.非痒非痛.自己之肌肉.如他人之肌肉.按之不知.搔之不觉者是也.麻如木之乱.故名曰麻木.如木之浓.故名曰木.麻犹知痛痒.而木则全无觉矣.然求其痛之所属将何以断之.盖麻有久暂.木有久暂.临时之麻者.或因坐卧不得其所四体相压阻节.荣卫血行既迟.而气亦未至故也.然麻或太甚.亦有似于木焉.临时之木者.亦因坐卧不得其所.四体重压又着寒气一时不曾护持.而荣卫不相联属.血已不行.而气久不至.故也.然木或还醒.亦有似于麻焉.此其临时之麻木.虽因气血不足.而有未足为病惟久麻久木者.斯为病耳.

盖经年累月无一日而不麻者.麻之久者也.麻之久者.非坐卧不稳所致.必其内气虚甚.风痰辏为患.不能作麻.以其挟于风邪.痰为风之所嘘.如风吹波浪.自腾沸而去.肌肉之中已为风痰所处.阴阳二气失其营运之柄.安得而不麻乎.

经年累月无一日而不木者.木之久者也.亦非坐卧不稳所致.乃是死血凝滞于内.外挟风寒又因阳气虚败.不能运动而肉已死.若与我不相干.此其所以木也.人之一身.皆气血所养.气血行迟.即能成病.况其不行乎.此久麻久木所以可畏也.然麻木之处.小犹可治之.

若半体一肢.甚难救疗.医者知此.则人之死生.病之轻重.了然于胸中.而用药之妙.尤在善处.其可以执法乎.使暂麻暂木而用重剂.则损其真元.久麻久木而用轻剂.则不能取效.审而治之可也.

【脉云】

脉浮而濡属气血虚.脉浮而缓属湿.脉浮而紧属寒.脉涩而芤属死血.脉紧而滑属湿痰

【立方】

人参调元汤 治一身麻木.四肢倦忌.

人参 沙参 黄 (各二钱) 甘草(五分) 肉苁蓉 白芍 川芎(各一钱) 北五味(二十七粒)

水煎温服.

舒气活络丸 治男妇七情所感.气血不行.手足顽麻.

当归(酒洗) 白芍(酒炒) 沉香(忌见火) 香附(醋制各二两) 桂枝(八钱) 川芎 牛膝乌药 苍术(炒) 薏苡仁(炒) 生地(忌铁器) 柴胡 丹皮(炒)桑寄生(各二两五钱) 甘草 防己 茯神(各一两) 大附子(一个童便黄连制)

上为末.老姜四两捣汁.加水法为丸.每服空心服三钱.白滚汤下.

大法麻木之属.虽有风痰死血之分.然治疗之药.皆当以热药为引导.如生姜.附子.官桂川乌之类.以引经药引至各经.如手臂用桑条.股足用牛膝.威灵仙之类.以行气药通其气.如乌药.木香.枳壳.青皮之类.以通窍药开其经络.如木通.穿山甲.牙皂之类.有痰则去痰.有风则去风.有血则行血.此其总纲也.

久麻者.皆气虚.为风痰所辏也.然系气虚.亦不暇补其气.先补其气.则风无能而自散.

痰无能而自去矣.宜以生姜为引导.枳壳以开气.半夏南星以逐痰.防风羌活荆芥以散风.牙皂木通以通经络.手臂用桑条.股足用牛膝以引经.待其病减.然后用参 .白术.茯苓.甘草之类可也.

久木者.皆阳气不运.死血滞凝.外挟风寒所致也.宜以附子官桂之类.以为引导.木香之类.以开其气.穿山甲木通牙皂之类.以通经络.当归桃仁蓬术红花阿魏之类.以消其血.

因其病之所在.以引经药引之.加桑条牛膝之类.待其病减.以八物汤补其血可也.背上麻木.以羌活为引经.胸前麻木.以桔梗为引经.风用风药.痰用痰药.皆以开气为主.而此三处惟以生姜为引导.而附子之类不必用也.

遍身肌肤大麻痒.淫淫然如虫行者风也.宜以僵蚕为君.羌活防风为佐.乌药以匀气.木通以开经.生姜为引导.益木通能行十二经络.乌药能匀一身之气.生姜能开一身之腠理.羌活防风能去一身之风.而僵蚕一味专治如虫行者.之圣药也.至于加减轻重之间.则存乎其人耳.而岂吾之所能备述者乎.

 

附:脱阳

大吐大泻.或房欲过度.大耗真元.阳气既去.阴血不能固守.亦随而脱去也.如丈夫交媾过度.脱在妇人身上须妇人紧紧抱住.用气嘘入口内.少顷自省.若就放开必死.

回阳汤

大附子(三钱) 人参(二钱) 白术 干姜(各一钱) 广木香(一钱五分)

水煎热服.

蒸脐法

葱叶一大把.以线扎紧.两面切平.半寸浓.内用麝香三分掺入葱内.外加艾圆灸之以蒸热气入腹神妙.

熨气海穴(在脐下)

食盐一斤炒热.先慰气海.再服回阳汤.

 

tags: 麻木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丹台玉案 总目录
卷之一
灵兰秘典篇
卷之二
伤寒门
中风门(附痫症)
疠风门
麻木门(附脱阳) (当前页面)
中暑门(附注夏)
中湿门(附痿症)
卷之三
疟疾门
痢疾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胁痛门
  2. 悬痈门
  3. 痢疾门
  4. 临产门
  5. 崩淋门
  6. 痰门(附痰饮)
  7. 重舌鹅口
  8. 丹毒门
  9. 脐风撮口
  10. 经闭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