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皇帝内经太素 -- 卷第九经脉之二

经脉正别

书名:《皇帝内经太素》  作者:

平按:此篇见《灵枢》卷三第十一《经别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一下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主阳。

天地变化之理谓之天道,人从天生,故人合天道。天道大数有二,谓五与六。故人亦应之,内有五脏,以应音、色、时、味、位等,主阴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主阳也。建,立也。

平按:“天道”《甲乙经》作“天地”。“建主阳”《灵枢》作“建阴阳”,《甲乙经》作“主持阴阳”。

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

诸经,谓人之十二经脉也,与月、辰、节、水、时等诸十二数合也,十二节,谓四时八节也,又十二月各有节也。

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腑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也。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十二经脉乃是五脏六腑经隧,故遍劝通之。举其八德,以劝通之。人之受身时,一月而膏,二月而脉,为形之先,故所以生也。

病之所以成,

邪客孙脉入经,通于腑脏成病,故曰所以也。

人之所以治,

行诸血气,营于阴阳,濡于筋骨,利诸关节,理身者谓经脉。

病之所以起,

经脉是动所生,故病起也。

学之所以①始,

将学长生之始,须行导引,调于经脉也。

①“以”字,人卫本注曰:《灵枢・经别》及《甲乙》卷二第一下均无,疑衍。

工之所止也,

欲行十全之道济人,可留心调于经脉止留也。

粗之所易,

愚人以经脉为易,同楚人之贱宝也。

工之所难也。

智者以经脉为妙,若和璧之难知也。

平按:“工”《灵枢》、《甲乙经》均作“上”。

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

经脉之别,曰离与出;复还本经,曰合与入也。广陈其理,请解其所由,故曰奈何也。

岐伯稽首再拜答曰:明乎哉问也!此粗之所过,工之所息也,请卒言之。

近学浅知,谓之粗也;深求远达,谓之工也。工者,宅心经脉之道,以十全为意;粗者,志存名利之弊,假媒寄过而已。息,留也。为益之大,故请卒言之。

平按:“工”《灵枢》、《甲乙经》作“上”。“息”、“卒”二字《甲乙经》均作“悉”。

足太阳之正,别入于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于肛,属于膀胱,之肾,循膂当心入散;直者,从膂上出于项,复属于太阳,此为一经。

十二经,复有正别。正,谓六阳大经别行,还合腑经。别,谓六阴大经别行,合于腑经,不还本经,故名为别。足少阴、足厥阴虽称为正,生别经不还本经也,唯此二阴为正,余阴皆别。或以诸阴为正者,黄帝以后撰集之人,以二本莫定,故前后时有称或,有言一曰,皆是不定之说。足太阳正者,谓正经也。别者,大经下行至足小指外侧分出二道:一道上行至于中;一道上行至于尻臀,下入于肛,肛谓白□,亦名广肠,次属膀胱,上散之肾,循膂上行,当心入内而散,直者谓循膂上行至项属于太阳,此为一正经之别。

平按:“膀胱”下,《灵枢》、《甲乙经》有“散”字。“复属于太阳”,“太阳”二字袁刻作“大肠”。注“唯此二阴”,别本无“唯”字;“黄帝”上别本有“乃”字。

足少阴之正,至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此为一合。或以诸阴之别皆为正。

足三阳大经从头至足,其正别则从足向头,其别皆从足指大经终处别而上行,并至其出处而论属合也。足三阴大经从足至胸,其正别则从足上行向头,亦至其出处而言属合。足少阴正,上行至,别走太阳,合而上行,至肾出属带脉。起②季肋端,故少阴当十四椎出属带脉也。直而不属带脉者,上行至项,复合太阳,则此少阴二合太阳,此太阳、少阴表里以为一合也。

平按:自“足少阴”至“出属带脉”二十五字,又见本书卷十《带脉篇》。“椎”《灵枢》作“”;“或”作“成”。《甲乙》无“或以诸阴之别,皆为正”九字,注云:“《九墟》云:或以诸阴之别者皆为正也。”又:本注“上行向头”,“向”字袁刻作“项”。

②“起”,人卫本注曰:此前疑脱“带脉”二字。

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肋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上侠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

足少阳正,上行至髀,绕髀入阴毛中,厥阴大经环阴器,故即与合也。合厥阴外,别循胸里属胆,上肝贯心,上行至面,还合本经。

平按:“肋”《灵枢》、《甲乙经》作“胁”。“上肝”《甲乙经》作“肝上”。

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入合于少阳,与别俱行,此为二合。

足厥阴正,与大经并行,至跗上,上行阴毛,少阳行于此,故与之合已,并行向头,此足少阳、厥阴表里以为二合。

平按:“跗”,正统本《甲乙经》作“膝”。

足阳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属于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还系目系,合于阳明。

足阳明正,上行至髀,入腹属胃,之脾通心,上行至目系,还合本经也。

平按:“上至髀”,“髀”字正统本《甲乙经》作“踝”。

足太阴之别,上至髀,合于阳明,与别俱行,上结于咽,贯舌本,此为三合。

足太阴别,上行至髀,与阳明合并而行,上贯于舌中,故舌下中脉者足太阴也,此足阳明、太阴表里以为三合也。

平按:“足太阴之别”,“别”字《灵枢》作“正”,《甲乙经》

作“正则别”三字。《灵枢》“上络”作“上结”;“舌本”作“舌中”。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掖走心,系小肠。

地,下也。手太阳正,从手至肩,下行走心,系小肠,为指地也。小肠,即太阳也。手之六经,唯此一经下行,余并上行向头也。

手少阴之别,入于泉掖两筋之间,属于心,上走喉咙,出于面,合目内眦,此为四合。

手少阴别,上行入于泉掖,入属心,上行出面,合目内眦,内眦即手太阳也,此手太阳、少阴表里以为四合。

平按:《灵枢》、《甲乙经》“手少阴之别”作“手少阴之正别”;“泉掖”均作“渊腋”。袁刻改“泉”作“渊”,查唐人讳“渊”为“泉”,宜仍依原钞作“泉”,以存真相,下同,不再举。“属于心”《甲乙经》作“属心主”。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颠,入于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

天,上也。手少阳之正,提□上颠,为指天也。下走三焦,即手少阳,上散胸中也。

手心主之别,下泉掖三寸,入于胸中,别属三焦,出循喉咙,出耳后,合少阳完骨之下,此为五合。

手心主别,从手上行至掖,下掖三寸,至于泉掖,入于胸中,属三焦已,上行出耳后宽骨下,合手少阳,此手少阳、心主表里以为五合。

平按:《灵枢》、《甲乙经》“手心主之别”,“之别①”作“之正别”;“上循”作“出循”。注“宽骨”,据经文应作“完骨”。

①“之别”二字,萧本无。今据文义加。

手阳明之正,至膺乳,别上于肩,入柱骨之下,走大肠,属于肺,上循喉咙,出缺盆,合于阳明。

手阳明正,从手上行,注于膺乳,上行至肩柱骨之下,下走大肠,上属于肺,上出缺盆之处,合大经也。

平按:“至膺乳”《灵枢》作“从手循膺乳”,《甲乙经》同。

手太阴之别,入泉掖少阴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此为六合。

手太阴别,从手上行至掖,下掖至泉掖,至手少阴前,入走肺,之于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合于阳明,至于大肠,以为六合。至喉咙更合,故云复也。此阳明、太阴表里以为六合。此十二经脉正别行处,与十二大经有不同,学者多不在意,所以诊病生处,不能细知也。

平按:《灵枢》、《甲乙经》“之别”作“之正别”。“散之大肠”《灵枢》作“之太阳”,正统本《甲乙经》作“散上大肠”。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皇帝内经太素 总目录
卷第六(卷首缺)
脏腑应候
脏腑气液
卷第八经脉之一
经脉连环
经脉病解
卷第九经脉之二
经脉正别 (当前页面)
脉行同异
经络别异
十五络脉
经脉皮部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阴阳合
  2. 十二刺
  3. 阳厥
  4. 督脉
  5. 喜怒
  6. 风逆
  7. 酒风
  8. 脾瘅消渴
  9. 血枯
  10. 五脏脉诊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