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儒门事亲 -- 卷三

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二十三

书名:《儒门事亲》  作者:张从正

病派之分,自巢氏始也。病失其本,亦自巢氏始也。何者?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且俗谓噎食一证,在《内经》苦无多语,惟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谓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谓结热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塞。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

谓胃为水谷之海,日受其新,以易其陈,一日一便,乃常度也。今病噎者,三日、五日,或五、七日不便,是乖其度也,亦明矣。岂非三阳俱结于下,广肠枯涸,所食之物,为咽所拒。纵入太仓,还出咽嗌。此阳火不下,推而上行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此理岂不晓然?又《气厥论》云∶

肝移寒于心为狂膈中阳气与寒相搏,故膈食而中不通,此膈阳与寒为之也,非独专于寒也。《六节脏象》又云∶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王太仆云∶阳盛之极,故膈拒而食不得入。

《正理论》曰∶格则吐逆。故膈亦当为格。

后世强分为五噎,谓气、忧、食、思、劳也。后又分为十膈五噎。其派既多,其惑滋甚。人之溢食,初未必遽然也。初,或伤酒食,或胃热欲吐。或胃风欲吐,医氏不察本原,火里烧姜,汤中煮桂,丁香未已,豆蔻继之,荜茇未已,胡椒继之。虽曰和胃,胃本不寒;虽曰补胃,胃本不虚。设如伤饮止可逐饮;设如伤食,止可逐食。岂可言虚,便将热补?《素问》无者,于法犹非。素热之人,三阳必结,三阳既结,食必上潮。医氏犹云∶胃寒不纳。燔针钻肉,炷艾灼肌,苦楚万千。三阳热结,分明一句,到了难从。不过抽薪最为紧要,扬汤止沸,愈急愈增。岁月弥深,为医所误。人言可下,退阳养阴。张眼吐舌,恐伤元气。止在冲和,闭塞不通,经无来路,肠宜通畅,是以鸣肠。肠既不通,遂成噎病。

世传五噎宽中散,有姜有桂;十膈散,有附有乌。今予既斥其方,信乎与否,以听后贤。或云∶忧恚气结,亦可下乎?余曰∶忧恚磐礴,便同火郁,太仓公见此皆下。法废以来,千年不复。今代刘河间治膈气噎食,用承气三汤,独超近代。今用药者,不明主使,如病风狂嘻嘻,不及观其效,犹昧本原,既懒问咨,妄兴非毁。今予不恤,姑示后人。用药之时,更详轻重。假如闭久,慎勿陡攻,纵得攻开,必虑后患,宜先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之,关扃自透。其或咽噎,上阻涎痰,轻用苦酸,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两药相通,结散阳消,饮食自下。莫将巴豆,耗却天真,液燥津枯,留毒不去。人言此病,曾下夺之,从下夺来,转虚转痞。此为巴豆,非大黄牵牛之过。箕城一酒官,病呕吐,逾年不愈,皆以胃寒治之,丁香、半夏、青陈、姜附,种种燥热,烧锥燎艾,莫知其数。或少愈,或复剧,且十年,大便涩燥,小便赤黄。命予视之。予曰∶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王太仆云∶上,谓上焦也。火气炎上之气,谓皆热甚而为呕。以四生丸下三十行,燥粪肠垢,何啻数升?其人昏困一、二日,频以冰水呷之,渐投凉乳酪、芝麻饮,时时咽之。数日外,大啜饮食,精神气血如昔。继生三子,至五旬而卒。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儒门事亲 总目录
卷二
证口眼斜是经非窍辩十八
疝本肝经宜通勿塞状十九
五虚五实攻补悬绝法二十
卷三
喉舌缓急砭药不同解二十一
斥十膈五噎浪分支派疏二十三 (当前页面)
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二十四
嗽分六气毋拘以寒述二十五
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二十六
三消之说当从火断二十七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风八
  2. 风热涎嗽九十二
  3. 《金匮》十全之法
  4. 下剂
  5. 虫之生湿热为主诀二十八
  6. 寒形
  7. 火类门
  8. 风论
  9. 四因
  10. 杂记九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