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专治麻痧初编 -- 卷三

周氏《慎斋遗书》

书名:《专治麻痧初编》  作者:?

周氏慎斋曰∶麻初出于阴而传于阳,人之一身,惟火甚速,肺金居上,畏火者也。脾土居中,畏木者也。火炎上则肺有亏矣,火宜发之。疏通血脉,滋润皮毛,而肺无伤则左肾足,木得其润泽,肝血润则脾血藏,脾阴又何伤乎。脾通血脉,胃主四肢,胃气上升,肺津乃降,滋生元气,万物生长。心之神化,脾得其真,火化从何起。盖火是邪,邪从虚起,有余易去,不足难扶。未出之先,肺先受邪,当发其表,邪从汗散。假如求汗不至,或汗多,疹或隐或见凶。皆是元气不足,脾虚不统故也。当补脾阴之不足,血药之中少加参桂亦无害也。庸医未见其理,谓麻宜清凉,痘宜温补,痘有先清后补之别,则麻无有温之之意。求汗不至,不可再攻,攻则化而为火,肺热无救,一也。未出或已出,自汗吐下,真气已伤,脾肺先受害也。麻以二藏为主,切宜斟酌,再无汗吐下也。胃喜湿热而上升,清气下陷,小便赤而渴者,葛根前胡桔梗甘草牛蒡连翘木通之类;或饮食所伤,腹痛泄泻,小便清而不渴,属寒,五苓加神曲山楂砂仁之类。或吐下无汗,不可再攻,宜缓候待养,得神至自和,不可不察。元气虚弱,照根据常例行之,医死而不悔者多矣。自经汗吐下者十余日不退,久病无阳,宜阳生阴长,四物加参可也。热甚加沙参,不可过用寒凉,过用则脾气绝,二也。出作二次而不齐者,已出者,宜养芽不使枯槁,用芎归赤芍木通,未出者,宜表,苏葛加前胡桔梗牛蒡,喉痛加元参,或血经妄行宜犀角地黄汤或升麻葛根汤加沉香栀子连翘之属,切莫忘阴而攻表以成阴血动,三也。麻不宜发绽,绽者凶。亦不宜隐,隐而不现无神者毙。出未至足,便作出尽,不行消毒,纯用寒凉,使阴血凝滞而阴不发越热,传于血室,或吐或下或热郁于内,变成疳劳,或一月二月而安,或传而至死,四也。已出三四日而下没者,内有热也,四物加芩连栀子木通,七八日后有热内虚而邪盛不散,当扶正以却邪,宜养阴以滋脾肺,使无克胜,黄芩白芍灯心人参沙参天冬麦冬当归山药莲子,烦加竹叶枣仁,看轻重加减治之,不养阴而误滋阴,五也。

痰涎涌甚谵语发渴属里,宜救阴宜白虎汤,若用消毒饮疏散正气,肺绝而亡,六也。大便闭经血燥,宜用芎归汤加红花麻仁,因血虚不能养肝,胃气不能上升故也。而反用柴胡泻肝血致肾绝,七也。出一二日满口细疮,全无空地,火郁宜发之,消毒散加甘草桔梗牛蒡连翘,如反纯用寒凉逼毒内攻,八也。靥后口内黑点疮者,凶,恐胃烂不治,或一月半月余热不退,发渴属虚,宜生脉散兼四物汤调养气血不致干涸,但久病无阳莫根据常例,治之致脾虚不食,或四五六日口舌硬疮,变成疳疾,或致胃烂,宜消毒,甘桔加元参沙参炮姜,如反用白虎损伤胃气,九也。麻后痢只因脾虚不醒宜用芎归,白痢煨生姜,赤痢香连丸,切莫大下,泻痢不愈,宜大补气血,若大下则泄尽元气,黄胀而死,十也。

发表一节冬用麻黄羌活白芷并消毒饮。春夏用苏葛汤加连翘甘草桔梗。喉痛加牛蒡。

四季前胡贝母不可缺。升麻恐升其毒凑咽,不可轻用;若患泄泻则气下陷宜用之。呕用陈皮贝母姜汁竹茹。前后咳嗽乃风寒所感,宜表中祛邪,过于清者,绝胃家生发之气,过于补者动胃火,二者皆非疹之正治,惟补阳中之阴,随证施治,莫偏于寒莫偏于热,则元气足,易起易发,若元气衰则毒郁于表,表热而火土涸,真阴绝,而不救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专治麻痧初编 总目录
卷三
聂氏《活幼心法》
翁氏《痘疹金镜绿》(许宣治注释)
朱氏《痘疹传心录》
秦氏《痘疹折衷》
周氏《慎斋遗书》 (当前页面)
吴氏《温疫论》
费氏《救偏琐言》
卷四
许氏橡村《痘疹诀》
许氏《怡堂散记》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失音
  2. 吴氏《温疫论》
  3. 柯氏韵怕《名医方论》
  4. 夏氏《幼科铁镜》
  5. 张氏《侣山堂类辨》
  6. 泻泄
  7. 腹痛
  8. 祖氏鸿范《烂喉丹痧治宜论》
  9. 强氏《痘疹宝筏》
  10. 许氏橡村《痘疹诀》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