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教科书 > 针灸学 --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 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书名:《针灸学》  作者:

1.经脉循环: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跖趾关节向上行至内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过膈上行,挟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脉:过膈流注于心中,与心经相接。

足太阴脾经

2.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隐白 Yǐn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配伍] 配地机、三阴交治疗出血症。

[刺灸法] 浅刺0.1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2) 大都 Dàdū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足太阴脾经穴

 

(3) 太白 Tàibái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脾经原穴。

 

(4) 公孙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配伍] 配中脘、内关治胃酸过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参考资料:

①据报道,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观察到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5) 商丘 Shāngqiū

[定位]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气海、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配伍] 配足三理治肠鸣泄泻;配中极治月经不调;配子宫治疗阴挺;配大敦治疝气;配内关、神门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7) 漏谷 Lòugǔ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肢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内侧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肠鸣。

[刺灸法] 直刺1~1.5寸。

 

(8) 地机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前方有大隐静脉及膝最上动脉的末支,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配伍] 配三阴交治痛经;配隐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经郄穴。

足太阴脾经穴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10) 血海 Xuè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配伍] 配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配曲池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足太阴脾经穴

 

(11) 箕门Jìmén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主治] 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

[配伍] 配太冲腹股沟疼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2) 冲门 Chōngmén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外侧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内斜肌下部;内侧为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13) 府舍 Fùshě

[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外侧,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内斜肌下部,深层为腹横肌下部;布有腹壁浅动脉,肋间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右当盲肠下部,左当乙状结肠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气,积聚。

[配伍] 配气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足太阴脾经穴

 

(14) 腹结 Fù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 腹痛,泄泻,疝气。

[配伍] 配气海、天枢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15) 大横 Dà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

[主治] 泄泻,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枢、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6) 腹哀 Fùāi

[定位]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八肋间神经。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气海治肠鸣。

[阴作]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17) 食窦 Shídòu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前锯肌中,深层有肋间内、外肌;布有胸外侧动、静脉,胸腹壁动、静脉;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胸胁胀痛,噫气,翻胃,腹胀,水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经食窦至大包诸穴,深部为肺脏,不可深刺。

足太阴脾经穴

 

(18) 天溪 Tiānxī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4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四肋间隙,胸大肌外下缘,下层为前锯肌,再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分支,胸腹壁动、静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 胸乡 Xiōngxiā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主治] 胸胁胀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 周荣 Zhōuróng

[定位] 在胸外侧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间隙,胸大肌中,下层为胸小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二肋间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又,正当第一肋间神经。

[主治] 咳嗽,气逆,胸胁胀满。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胀满。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 大包 Dàbāo

[定位]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解剖] 在第六肋间隙,前锯肌中;有胸背动、静脉及第六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当胸长神经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无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附注] 脾之大络。

 

tags: 足太阴脾经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针灸学 总目录
第二章 腧穴总论
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
十二经脉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
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十二经脉 四、足太阴脾经(共21穴) (当前页面)
十二经脉 五、手少阴心经(共9穴)
十二经脉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十二经脉 八、足少阴肾经(共27穴)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二十一、坐骨神经痛
  2. 奇穴 三、背部穴
  3.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4. 十二经脉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
  5. 一、经络的组成和作用
  6. 二十五、扭伤
  7. 二、灸法
  8. 十八、痹症
  9. 十二经脉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7穴)
  10. 五、头针疗法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