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小说 > 古代的医生 --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2)

书名:《古代的医生》  作者:罗大伦

 

青年时代

在朱震亨三十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如果不是这件事的发生,他可能一生都与中医无缘。

他可能沿着他目前的生活轨迹继续下去,继续过着“唯侠是尚”的生活,但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扰乱了他的生活。

这件事情就是:朱震亨的母亲病了。

自从他的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一直含辛茹苦地抚养着朱震亨弟兄三人,母子四人相依为命,应该说母亲应该是朱震亨在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了。

这个时候母亲由于长期的操劳,患上了“脾疼”,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已经无从考证了,现在的中医中基本没有这么描述病情的了,也没有这么一种病,朱震亨自己也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因此使人只能猜测个大概,从朱震亨在《格致余论》序中描述的这种个病一直持续了五年来看,应该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估计与现在的慢性胃炎差不多的病证吧,总之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这是种慢性的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另一个是这种病的主症是疼痛,比较痛苦。

照例,又是请了医生,这次请的不是一个医生,而是请了若干位。

这些医生一个个得意洋洋地来出诊,甲说是这个病,乙说是那个病,开方吃药,结果却令人失望,都没有效果,束手无策(众工束手)。

朱震亨在旁边惊恐地看着这一切,仿佛是家族的噩梦又要继续了。

古代读书人读的基本都是儒家的书,而谁都知道,“孝”字在儒学中的分量。

儒家思想是以“忠、孝”来立论的。

在过去,一个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个“孝”字。

所谓“乌鸦尚能反哺”,如果人连个孝字都做不到,就是连禽兽都不如。

这就是一个儒生在社会上混的基本条件。

一个儒生如果能有孝行,人人礼敬。

如果有一点丧失孝行的消息传出,您就甭在圈儿里混了,人人唾骂。

现在朱震亨的母亲病了,每天生活在痛苦中。

朱震亨就在她的身旁,只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地看着,无能为力

这就好比是亲眼看着母亲被殴打,自己却连帮助的方法都没有!

这能算是尽孝了吗?

难道这就是我们天天谈论孝道的儒生的所作所为吗?

朱震亨由最终的惊恐,演变成了无法控制的愤怒。

以朱震亨的脾气来猜测,他当时一定是急得眼睛血红!

在一个夜里,朱震亨很久无法入睡。

他来到空旷的庭院,望着深邃的星空,握紧了拳头。

一个念头从他的心中升起。

第二天,他来到了曾经就读过的私塾,找到私塾先生。

私塾先生已经老了,头发花白。

私塾先生:“震亨,已经好久不见了,找我有事情吗?”

朱震亨:“我小时候在先生的家里见到过一本书。”

私塾先生:“什么书?”

朱震亨:“《黄帝内经 素问》。”

私塾先生:“那是医门圣典,莫非,你有志学医?”

朱震亨:“我的母亲病了。”

私塾先生:“我明白了!你拿去吧!“

朱震亨:“我抄写一本后会立刻还给先生。”

私塾先生:“这本书,我赠送给你了。”

从那天开始,朱震亨苦读《素问》三年,到第三个年头的时候,觉得自己有些心得了,开始给母亲开出药方,又两年,那么多专业医生未能治愈的疾病,被朱震亨治疗痊愈。

什么是孝,朱震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每次读到朱震亨留下的这些记载时,心中都激荡不已,泪常沾襟。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能为父母做的又有什么呢?

孝道之不彰久矣!

在后面的讲述中我会慢慢把医道之精髓告诉你:医道的根基,是忠孝之道。

这样算算,此时的朱震亨已经三十五岁了,由于学习《黄帝内经 素问》只是为了给母亲看病,所以还没有做个医生的打算。

老天爷似乎是为了给朱震亨的命运再加上些分量,竟然安排了一个有趣的道路。

这个时候,在朱震亨家乡不远的东阳八华山中,来了位高人。

此人叫许文懿,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四传弟子。

他来到八华山中开始讲授程朱理学。

这位在当年那可是大名人,名声大得很,跟现在相比,估计比眼下《百家讲坛》的那几位名气可要大多了。

这位许文懿往这山里一住,四方的追星族就开始来了――敢情在那个时候就有追星族这码事儿了。

估计那个时候的街头巷尾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小吴同学在街口碰到了学妹阿梅。

小吴同学:“阿梅,你晓得吗?有个好消息哦!”

阿梅学妹:“学长,又在骗我,上次那个根本就不是帅哥嘛。”

小吴同学:“这次是真的哦,知道吗?许文懿公来我们这里了!”

阿梅学妹:“啊!!!真的吗!!!”

小吴同学:“天啊,你的叫声好恐怖啊。”

阿梅学妹:“在哪里?快带我去!我一定要去!”

估计今天刘德华来了就是这个情形的。

记载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说担着行李铺盖到八华山里跟这许文懿公学习的人,有几百人之多。

也不知道没有扩音机扬声器的许老先生是怎么讲课的。

总之当时许文懿老先生办了个巨型的补习班,影响颇大,为现在的许多民办学校所不及。

最关键的是社会效益极佳,大家反应极好,都说他讲得明白,本来挺复杂的能把人难为得想撞墙的大道理,经他那么一讲,明白了。

挺笨一落了几次榜连个专科都没捞上的孩子,经他这么一补习,居然考上了省重点。

所以家长们都急了,就是让交择校费赞助费都在所不惜,势在必夺。

这消息也传到了朱震亨的耳朵里。

别误会,不是朱震亨也要送孩子去。

是他自己要去。

朱震亨此时三十六岁了。

当时的大文人宋濂记载道:“(朱震亨听说后)叹曰: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为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拎着行李就往八华山去了。

每次我看到这的时候都觉得有点恍惚,隐约感觉似乎朱震亨有跟着起哄的嫌疑。

也就是说,这个记载有点让人不大明白,朱震亨还没有去学呢,怎么就幡然醒悟了呢?

难道,听到这么个小道消息,或者在食堂门口的招贴栏看到个招生海报,就突然发了这么大个感慨?然后人生观都改变了?

您信么?

那么,这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什么朱震亨会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让我们从他当时的年龄来分析吧。

一个人在三十六岁时会想些什么呢?

尤其是一个无正当职业,但心中还隐约有点儿小抱负的人,在三十六岁时会盘算些什么呢?

他一定是每天都在琢磨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

因为马上就要进入四张的年龄了,再不干什么,就没有机会了。

朱震亨一定是在心中反复想这个问题很久了。

而许文懿老师的到来,只是给朱震亨一个做决定的机会而已。

三十六岁重新回到学校,心情一定既新鲜又感到急迫。

我也是三十六岁重回学校读博士的,所以有着同样的感觉,看着身边的少男少女们有点晕,感到既是隔辈儿的又有点同龄人的感觉,很奇特。

一哥们说我是看到了女同学就把自己当成是她们的同龄人,看到了男同学就觉得自己是他们的隔辈人,太误解我了,这哥们。

同时对知识的渴求也暴涨,读本科的时候一直都是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睡觉。现在是再漂亮的女同学给我占座让我坐后边我都不去,雷打不动第一排,下午两点的课也不困,圆睁虎目,盯着黑板。

朱震亨当时想必也是如此,在补习班里表现得非常勤奋。

老先生课讲得也确实不是盖的,那叫一个明白,人生的道理掰开了讲。

宋濂描述当时朱震亨听了许文懿公讲的课以后,回想到自己以前的任性的生活态度,“汗下如雨”,这种记录宋濂没有必要瞎编,想必是朱震亨自己曾经形容过自己当时的狼狈状态,否则别人无法臆想。

朱震亨在接触到朱熹的理学思想后,感到深受震动,深加研习,感到日有所悟,学问日长。

他经常和同学们探讨问题或者看书到四鼓时分。力争把每个问题都搞清楚,“不以一毫苟且自恕”。

程朱理学中的格致思想对朱震亨日后的医学思想影响甚大。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着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基本观点包括: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程朱理学中的格致思想对朱震亨日后的医学思想影响甚大,连他写的一本着名医着都以此为名:《格致余论》。

在跟随许文懿公学习的四年里,朱震亨犹如一只正在蜕皮的蝉,在撕皮裂肤的痛苦中,蜕去旧有的皮肤,获得了崭新的躯体。

他用四年的时间由一个性情不稳定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坚毅的、有深厚的国学功底的中年人。

时机终于到了,中医历史上的那个中医大家朱丹溪就要出现了,上天终于即将安排朱震亨走上中医之路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契机最后促使朱震亨走上中医之路呢?

中年时代

在经过了四年的苦读后,朱震亨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了。

对于其中经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朱震亨在参加前在算命的地方占了一卦,不吉,遂不参加了,这种说法的来源估计是宋濂的《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中的“幸沾一命,以验其所施”这句话;另一种说法是朱震亨参加了乡试,但失败了。其实无论具体的情况如何,都不影响事情的发展,总之是朱震亨的科举之途不利。

在这个关头,朱震亨的家里又发生了一件给他巨大打击的事情。

他的妻子戚氏,患了“积痰”病,在请了医生治疗后,由于治疗错误,去世了。

戚氏和朱震亨的母亲同姓,估计是同一家族的人,为朱震亨养育了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她陪着朱震亨走过了人生最低谷的时刻,在朱震亨还没有走上医学道路的时候,在荣誉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离开了朱震亨。

朱震亨此时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

他把这种感受写进了他的最重要的医着《格致余论》第一页的序中,他记载到:“因追念先子之内伤,伯考之瞀闷,叔考之鼻衄,幼弟之腿痛,室人之积痰,一皆殁于药之误也。心胆摧裂,痛不可追!”

心胆摧裂,痛不可追,这是怎样的悲愤!

必须承认老天爷给朱震亨的打击是残酷的,一个家族中最亲近的人几乎全部在庸医的治疗下离他而去。

他的父亲,他的大伯,他的叔叔,他的小弟,最后是他的妻子。

朱震亨,你能够挺过这样的打击吗?

在这个时候,他的老师许文懿发言了,估计他对朱震亨的才学已经观察很久了,认为他应该有更大的用处。

要知道,这位许老师自己的身体不大好,一直是带病坚持教学的,他在最初的时候是“病心痛”,后来由于用药的错误,结果在治疗了数十年之后开始“足挛痛甚”,又乱治了数年后不但没有好,反而变得非常重,自己已经觉得是个“废人”了。

可见,这位许老先生当时病得不轻。可虽然他的身体有病,但他的目光还是敏锐的,他一直观察着朱震亨,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才。

他把朱震亨拉到床前,对他说:“我病了这么多年,痛苦异常,估计不是一般的医生能够救得了我的,你是一个禀赋聪异的人,以此才学,如果学医,一定会成为个好医生的啊!”

然后,他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望着朱震亨。

朱震亨,你肯放弃科举,从此学医吗?

你肯放弃功名,走上救人这条充满荆棘之路吗?

你知道,学医有多么艰苦吗?

你知道,面对着那些患病的穷困人,你的收入将菲薄吗?

你知道,这是个每天都面对因病痛而痛苦的脸的工作吗?

朱震亨的目光变得坚定。

他的手紧紧地握着老师的手:“老师,我已经决定,一心学医,济世活人,永不放弃!”

然后他走了,“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开始了学医的生涯。

许老先生望着震亨的背影,充满了期待,因为此时他开始确信,最终能够救自己的,只有眼前这个人――朱丹溪。

的确,当这个人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往日的朱震亨了,他已经成为了中医历史上着名的朱丹溪。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古代的医生 总目录
古代的医生之一--前言
古代的医生之一--前言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1)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2) (当前页面)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3)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4)
古代的医生之二--朱丹溪(5)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1)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2)
  2.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3)
  3. 清代外治大师——吴师机
  4.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7)
  5.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3)
  6. 古代的医生之十四--张景岳(2)
  7. 古代的医生之十三--黄元御(5)
  8.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3)
  9. 古代的医生之三--李东垣(2)
  10. 古代的医生之十二--薛立斋(6)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