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肾补。   甘微寒,润肠胃,补虚劳,解热毒。乳酥力稍逊,宜于血热枯燥之人。   补肺肾,润胃脘大肠之燥。   入大肠治肠风血痔油利肠润燥散风解毒杀虫滑产。   见肺补。   见脾和。   见心和。   甘淡平,去阳明湿热,以利筋骨、利小便、止泄泻,治杨梅疮毒,误服轻粉成疾者,服此能去轻粉之毒。   见肺和。   甘平滑利,入大小肠膀胱,利诸窍,渗湿热,滑胎,下有形滞物,治嗽喘不眠。   见肺和。   见肺和。   辛苦温滑,泄下焦大肠气滞,散血生肌,调中下气,取白用。   见肺和。   甘温,酸涩体重,固大小肠,直入下焦阴分,而固下收湿止血,催生下胞衣,为久痢泄 要药。   甘平而涩胃大肠,血分重剂,固下治咳逆,下痢催生。   见心和。   见胃攻。   见肺攻。   苦寒,入胃大肠,功专消积杀虫而能令人阴痿。   见肝攻。   辛甘咸冷,去胃中实热,荡肠中宿垢,润燥破结,用代芒硝,性稍和缓。   辛咸苦大寒,峻下之品,润燥软坚,下泄除热,能荡涤三焦肠胃实热,推陈致新,治阳强之病无坚不破无热不除,又能消化金石,误用伐下焦真阴。   性味功用与芒硝同,而尤为酷涩性急,芒硝经炼故稍缓。   见脾散。   见肝散。   见肺散。   见肺散。   见心寒。   苦寒,入胃大肠血分,坚肾凉血泻热。   见胃寒。   见肾寒。   见小肠寒。   见心寒。   见肺寒。   苦涩而冷,入胃大肠,除风热、湿热,杀虫。子名营实,酸温,主治略同。   即槐角,苦寒纯阴,清肝胆,凉大肠,泻风热。槐花苦凉,泻热凉血,功同槐实,陈者良。   见肝寒注。   见肺寒。   见肺寒。   见脾热。   见胃热。   见肝热。   酸毒大热,补命门真火不足,而又能疏利大肠,暖精壮阳,杀虫疗疮,救危之药,服之多发背疽。土硫黄辛热腥臭,止入疮药,不堪服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