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古今医统大全 -- 卷之五十

惊悸门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  作者:徐春甫

 

病机

经曰∶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搏,故恐也。

又曰∶痛酸惊骇,皆属于火。又曰∶二阴一阳发病,主惊骇背痛。闻钟鼓之声却不畏,闻木声而惊者,阳明也。阳明者,胃土也。胃土虚,则畏木而惊也。

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主者血。心血一亏,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也。惊者恐也,悸者怖也,血不足则神不守,神不守则惊恐悸怖之证作矣。

怔忡证,心中惕惕,摇动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忽闻声而即惊,或触事而即悸,有时而仆者是也。其为证虽少异,其为治则大同,皆不外乎心、肝、胆过劳伤触而致者也。

 

脉候

《内经・大奇论》曰∶肝脉急暴,有所惊骇。脉数,致使人暴惊。二阳急为惊。寸口脉动而弱,动为惊,弱为悸。寸口脉紧,趺阳脉浮,胃气则虚,为悸。

 

治法

治惊悸必先以养心安神之剂,随后豁痰,或用吐法,大便结而脉实者,以朱砂滚痰丸下之,一服不愈,再服之,无不愈者。

丹溪曰∶惊悸多属血虚,有虑便动,则虚也。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是血少,肥人只是痰多。时觉心跳者,亦是血虚。怔忡无时,惊悸有时而作。

肝出谋虑,游魂散守,恶动而惊,重治于肝经。胆为决断,属志不伸,触事而惊,重治于胆腑。有因怒气伤肝,有因惊气入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