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素节注类编 -- 卷八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书名:《灵素节注类编》  作者:?

 

呵欠

《灵枢・口问篇》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昼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欠者,呵欠也。困倦欲睡,必先有呵欠,良以阴阳之气相引,故数欠。如非其时而多呵欠,是阳衰阴盛,宜用针法,泻足少阴经,补足太阳经,盖二经为卫气出入阴阳之道路也。义详经络门《营卫生会篇》。

 

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唏者,余哀未尽,而气抑不达之声也。阴阳相逆而阴气盛,与阳阻绝,不得流通,乃作是声。故补泻同呵欠,助阳使达也。

 

喷嚏

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荥眉本,一曰眉上也。

此言喷嚏之气,由郁而达也。《宣明五气论》云∶肾气为病,为欠为嚏。是始由肾气抑郁,既而得通,上达于心,阳气和利充满,乃由鼻出而作喷嚏,故补足太阳之荥,以通少阴之气也。凡暴厥而死者,以其心肾之气闷绝也,故用药通其鼻,得嚏者生,无嚏者死。《素问・热论》曰∶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可见嚏者,由肾经气郁得通而出也。又如阴阳气逆之病,有呵欠者,其阴阳之气将交通,为吉象也。仲景曰∶师持脉,病患欠者,无病也。亦谓阴阳相交,则无病矣。是呵欠、喷嚏,皆为愈病之先机也。

 

涎下

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涎为脾之液,脾虚胃热而液泛,出于舌下之廉泉穴,而流溢口外,由于虫动故也。婴孩多如此。常人睡中亦有此病,以昏睡而脾气驰,不能摄涎也。补足少阴肾,使廉泉之气下达,则涎可归于脾也。

 

?

帝曰∶人之 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 。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音妥,身首下垂,无力振举之貌。胃为水谷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胃气虚,故筋脉皆虚,懈惰无力,有垂头丧气之象。用药当助胃气。用针补分肉之间者,以脾胃主肌肉故也。

 

泣涕

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者,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天柱,经挟颈。

泪为肝之液,涕为肺之液。凡气血津液,出于脏腑,而脏腑之气,皆随心所使,以心为一身之主也。故以情动心,则脏腑气摇,而液随气泄,即如心惊则汗出,心惚则汗出,汗为心之液,余可类见矣。肝开窍于目,泣多肝液竭,则目无所见,故西河痛子,而致失明也。天柱膀胱经穴,此穴挟项颈后发际,言用针以补之者,以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补其已伤之液耳。

 

耳鸣

帝曰∶人之耳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耳目为视听之灵窍,故皆宗脉所聚而通于心,宗脉者,宗气所行之脉也。清阳积于胸中,名曰宗气,由先天元气、后天谷气会合而升者也。故胃中空虚,其气下溜,而上升之脉气竭,空窍乏清灵之气,清不升则浊不降,浊不降则阳郁而内动,故耳鸣矣。经又云∶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故宗脉之气生于胃,胃虚其脉有所竭者也。客主人胆经之穴,手大指爪甲上肺经少商穴也。肺主一身之气,胆经入于耳中,补二经以通阳助气,使之上达也。

 

啮舌颊唇

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经脉之气,升降循环,如其不调而厥逆走上,则其气至之处,经脉盛胀,与齿相碍,故不觉自啮。少阴脉气至舌,故啮舌;少阳脉气至颊,故啮颊;阳明脉气至唇,故啮唇矣。盛于上者,虚于下也,补其下,则气平矣。

 

tags: 耳鸣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素节注类编 总目录
卷八
惑病
癫疾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内伤诸病
呵欠 唏 喷嚏 涎下 泣涕耳鸣啮舌颊唇 (当前页面)
卷九
治法准则总论
卷十
运气要略缘起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惑病
  2.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3.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4. 诸痹证
  5. 真脏死脉
  6.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7. 癫疾
  8. 诸疟证
  9. 例言
  10. 诸厥病证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