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脾胃论 -- 卷中

清暑益气汤

书名:《脾胃论》  作者:李东垣

黄 (汗少减五分) 苍术(泔浸,去皮) 升麻(以上各一钱) 人参(去芦) 泽泻 神曲(炒黄) 橘皮 白术(以上各五分) 麦门冬(去心) 当归身 炙甘草(以上各三分) 青皮(去白,二分半) 黄柏(酒洗,去皮,二分或三分) 葛根(二分) 五味子(九枚)

上件同 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渣,大温服,食远。剂之多少,临病斟酌。

此病皆由饮食劳倦,损其脾胃,乘天暑而病作也,但药中犯泽泻、猪苓、茯苓、灯心、通草、木通,淡渗利小便之类,皆从时令之旺气,以泻脾胃之客邪,而补金水之不及也。此正方已是从权而立之,若于无时病湿热脾旺之证,或小便已数,肾肝不受邪者误用之,必大泻真阴,竟绝肾水,先损其两目也,复立变证加减法于后。

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能升发,阳气伏于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当归和血,少用黄柏以益真阴。

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右迁,少阳行春令,生万化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以滋春之和气也。

脾虚,缘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气受邪,为热所伤,必须用黄 最多,甘草次之,人参又次之,三者皆甘温之阳药也。脾始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之甘温,以益皮毛之气,而闭腠理,不令自汗而损其元气也。上喘气短懒语,须用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须用炙甘草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甘草最少,恐资满也。若脾胃之急痛,并脾胃大虚,腹中急缩,腹皮急缩者,却宜多用之。经云∶急者缓之。若从权,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迁之邪坚盛,卒不肯退,反致项上及肾尻肉消而反行阴道,故使引之以行阳道,使清气之出地,上迁而上行,以和阴阳之气也。若中满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参。如口干嗌干者,加干葛。

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且心包与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是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乱于胸中,使周身血逆行而乱。《内经》云∶从下上者,引而去之。故当加辛温、甘温之剂生阳,阳生则阴长。已有甘温三味之论。或曰∶甘温何能生血,又非血药也?仲景之法,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能生阴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又宜少加黄柏,以救肾水。盖甘寒泻热火,火减则心气得平而安也。如烦乱犹不能止,少加黄连以去之,盖将补肾水,使肾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阳气矣。

如气浮心乱,则以朱砂安神丸镇固之。得烦减,勿再服,以防泻阳气之反陷也。如心下痞,亦少加黄连。气乱于胸,为清浊相干,故以橘皮理之,又能助阳气之升而散滞气,又助诸甘辛为用也。

长夏湿土客邪大旺,可从权加苍术、白术、泽泻,上下分消其湿热之气也。湿气大胜,主食不消化,故食减,不知谷味,加炒曲以消之。复加五味子、麦门冬、人参,泻火益肺气,助秋损也,此三伏中长夏正旺之时药也。

 

tags: 益气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脾胃论 总目录
卷中
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
黄人参汤
除风湿羌活汤
调中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 (当前页面)
随时加减用药法
肠下血论
凉血地黄汤
升阳除湿防风汤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温胃汤
  2. 清神益气汤
  3. 生姜和中汤
  4. 胃风汤(一)
  5. 神圣复气汤
  6. 升阳益胃汤
  7. 益胃汤
  8. 藿香安胃散
  9. 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
  10. 升阳除湿汤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