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伤寒总病论 -- 卷第二

可发汗证

书名:《伤寒总病论》  作者:庞安石

大法春宜发汗。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自发热,阴弱者自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大枣(六个)

咀,水三升半,微火煎取一升七合半,生布绞去滓,温服一盏。须臾,啜热粥一碗,令助药力。周覆一时,遍身 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止后服,不必尽剂也。若不汗,如前法更服,半日许令三服。若病重者,一日一夜可尽一剂。病证犹存者,更作服。

若汗未出,乃至二三剂。忌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按风池是少阳之经,阳维之会,不针天柱而取风池者,阳维维诸阳,巨阳与诸阳主气故也。

庞曰∶凡桂枝汤证,病者常自汗出,小便不数,手足温和,或手足指稍露之,则微冷,覆之,则温浑身热,微烦而又憎寒,始可行之。若病者身无汗,小便数,或手足逆冷,不恶寒,反恶热,或饮酒后,慎不可行桂枝汤也。(脉紧必无汗,设有汗,不可误作桂枝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汤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尖,切片同煎,如前。小便难,为有津液,可作汗;若小便数,不可误认阳旦证也,阳旦即桂枝汤异名也。)

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汤内去芍药,只用四味也。芍药味酸,脉促胸满,恐成结胸,故去芍药之佐,全用辛甘,发散其毒瓦斯也。)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白术茯苓各一两半主之。(不用桂,加水成四升,煎取二升。)

太阳病,项背强KT KT ,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二两,添水成四升,煎取二升。通治柔 。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杏仁浓朴汤主之。(桂枝内加浓朴一两,杏仁四十枚。)

此则中风自汗,用桂枝汤证也。

庞曰∶恶寒者,不当风而憎寒,恶风者,当风而憎寒,皆属表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痛,骨节烦疼,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一两半) 桂枝(一两) 甘草(半两) 杏仁(三十五个)

咀,水二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二合半,去滓,每饮一盏,续次服尽,不用粥投。温覆,如桂枝法将息,未汗,可再作二三剂。

庞曰∶伤寒之脉,紧盛而按之涩是也。脉浮而紧,浮为风,紧为寒,风伤卫,寒伤荣,荣卫俱病,骨节烦疼。外证必发热,无汗,或喘,其人但憎寒,手足指末必微厥,久而复温,掌心不厥,此伤寒无汗,用麻黄证。

凡脉浮数,或浮紧,无汗,小便不数,病虽十余日,尚宜麻黄汤也。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自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 ,此为逆也。大青龙汤

麻黄(三两) 桂枝 甘草 石膏(各一两) 杏仁(二十个) 枣(五枚) 生姜(一两半)

咀,水五升,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每温饮一盏,微汗为度。若汗周身润则止服;未周身润,可停待少时服尽。不欲汗多,亡阳故也。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少阴当言太阴。按太阴证内有脉浮缓,手足温者,系太阴。太阴当发汗,证属青龙汤;似桂枝证,反无汗而脉紧;似麻黄证,反身不疼而脉浮缓。)

太阳病,项背KT KT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葛根(二两) 麻黄(一两半) 桂枝(一两) 甘草(一两) 芍药(一两)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

咀,水四升,先煮麻黄、葛根数沸,去沫,下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每温饮一盏,日三服,如桂枝汤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用前葛根汤内加半夏一两一分,汤洗十遍,每个作四破。

庞曰∶脉浮紧,无汗,服汤未中病。其人发烦,目瞑,极者必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宜麻黄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再行也。凡脉浮自汗,服汤不中病,桂枝证尚在,必头痛甚而致衄。小衄而脉尚浮者,再与桂枝汤;衄后脉已微者,不可再行也。

伤寒三日后,与诸汤不差,脉势如数,阳气犹在经络,未入脏腑,宜桂枝石膏汤。此方可夏至后代桂枝证用之;若加麻黄一两,可代麻黄、青龙汤用之。

石膏(三两) 栀子(二十四个) 生姜(一两半) 桂枝 黄芩 甘草(各一两) 升麻葛根(各一两半)

咀,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饮一盏,食顷再服。若得汗,即止后服。

庞曰∶凡发汗,以辛甘为主,复用此苦药者,何也?然辛甘者,折阴气而助阳气也。今热盛于表,故加苦以发之。《素问》云∶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也。

葛根龙胆汤疗病四五日不瘥,身体毒热,面赤,兼治阳毒风温。

葛根(生者四两,干者二两代) 生姜 升麻 大青 龙胆 桂枝 甘草 麻黄 芍药(各半两)葳蕤(一两) 石膏(一两半)

咀,水四升半,下麻黄,煮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煎二升,去滓。温饮一汤盏,日三夜二。(凡葛根,须用家园味甘多白粉者为佳,若误用味苦野葛多吐,人转增病。)

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目赤,身体大热,烦躁狂语欲走,大渴甚。又五六日以上不解,热在胃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能治。如死人,或精魂已竭,心下才暖,发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兼治阳毒,麦奴丸

麻黄(三分) 釜底煤 黄芩 灶底墨 梁上尘 小麦奴 灶中黄土(各一分) 芒硝 大黄(各半两)

细末,蜜丸弹子大,新汲水三合,和一丸研服之。渴者但令冷水足意饮之,须臾当寒竟,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根据前法再服一丸。瘥即止,须微利。小麦奴乃小麦未熟时丛中黑麦捻之成黑勃者是也,无,即以小麦炒黑焦,地上出火毒用之亦得。此药须是病患大渴,倍常躁盛,若小渴者强与之为祸耳,强人每服半鸡子大。(亦治温疟。)

伤寒,连服发汗汤七八剂,汗不出者,死。如中风法蒸之,使温热之气外迎,无不得汗也,古今用效。薪火烧地,良久去火,扫地以水洒之。取蚕沙、桃柏、荆叶、糠及麦麸皆可。同和铺烧地上,可侧手浓,上铺席,令病患卧席上,温覆之。热月只可夹被覆,其汗立出。后周身至脚心皆汗,乃用温粉扑止,移之上床即愈。无蚕沙即用麸糠之类,铺烧地上亦得。(温粉法,白术、本、白芷各二两,末之,入英粉十二两,和匀用之。无英粉以 粉代之。)

伤寒瘥后,有不了了证者,谓至十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以失精神,言语错谬,或无寒热,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如疟状,此乃发汗不尽,余毒瓦斯在心胞络间所致也,宜知母麻黄汤

知母(一两半) 麻黄(一两) 芍药 黄芩 甘草 桂枝(各半两)

咀,水二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取一升三合,去滓。每温饮一大盏,半日可相次三服,温覆令微汗。若心烦欲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未汗尽剂。

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其脉必浮,可根据证发汗,不与汗则成结胸也。凡发汗,脉浮大,虽大便秘,小便少者,可发汗而解也。合汗不汗,诸毛孔闭塞,闷绝而死。

 

tags: 发汗 汗证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伤寒总病论 总目录
卷第一
阳明证
少阳证
太阴证
少阴证
卷第二
可发汗证 (当前页面)
不可发汗证
四逆证
和表证
可下证(血证附)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时行寒疫论
  2. 题宋刻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后
  3. 阳明证
  4. 卷第三
  5. 上苏子瞻端明辨伤寒论书
  6. 卷第二
  7. 可温证
  8. 卷第一
  9. 伤寒劳复证
  10. 太阳证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