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素问悬解 -- 卷五 病论

痹论三十三

书名:《素问悬解》  作者:

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为痹证。痹者,闭塞不通也。风性动宕,故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性凝涩,故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性粘滞,故湿气胜者为着痹。着者,留而不去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以冬遇此者为骨痹。

长夏为至阴。此五痹之由来也。

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曰:五脏各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五脏各有所合,肝合筋,心合脉,脾合肉,肺合皮,肾合骨。病久而不去者,重感于邪,郁其脏气,则内舍于其所合,而入五脏也。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肌绝,痹聚在脾,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遗溺,痹聚在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

五脏阴也,阴气者,静则五神内藏,躁则消亡而不藏。痹在皮脉肉筋骨,久而不去,复感于邪,郁其脏气,则从其所合,而入五脏。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非内伤五脏,里气虚损,先有受邪之隙,邪不遽。入也。是以淫气乏竭,筋力疲极,则痹聚在肝,淫气忧思,神明劳悴,则痹聚在心,淫气肌绝,肌肉消减,则痹聚在脾,淫气喘息,宗气亏损,则痹聚在肺,淫气遗溺,肾精亡泄,则痹聚在肾。诸痹之在皮脉肉筋骨者,久而不已,乘其淫气内伤,亦益内入五脏也。淫气者,气之过用而至淫者也。

凡痹之客五脏者,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肝主筋,夜卧则血归于肝,血舍魂,肝病而魂不守舍,故夜卧则惊。肝为风木,风动津耗,则为消渴,仲景《伤寒》、《金匮》:厥阴之为病,消渴。是以多饮。木主疏泄水道,故数小便。肝脉抵小腹,挟胃,上贯膈,布胁肋,肝病克脾,脾气胀满,上引胁肋,如怀胎妊也。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心主脉,心痹,故脉不通。心气不降则烦生,烦则浊气上逆,心下鼓郁。火炎金伤,肺失收降之令,暴上气而喘。火炎津枯则嗌干。浊气不降则善噫。火上热而水下寒,肾主恐,寒水上凌,火负水胜,则恐生也。

脾痹者,四肢解堕,发咳呕汁,上为大塞。

脾主四胶,脾痹则土气困乏,四肢解堕。脾为湿土,湿旺胃逆,肺气不降,故发咳呕汁,上为大塞也。

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肺主宗气,而性降敛,胃逆肺阻,故胸膈烦满,喘促而呕吐也。

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尻,丘刀切,考,平声。

水寒土湿,木气不达,则生胀满,故肾痹者善胀。肾脉入跟中,上踹内,贯脊入肺,肾痹则筋脉挛缩,足卷而不伸,故尻以代踵,尻,尾骶骨。身偻而不仰,故脊以代头也。

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

大肠为燥金,小肠为丙火,二肠痹塞,燥热郁发,故数饮而不得下行。积水阻碍,中气胀满,鸣喘斗争,莫有去路,郁极而发,下冲魄门,则时为飧泄也。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胞即膀胱也,胞痹则膀胱不通,乙木失其疏泄之令,郁陷而生下热,故按之内痛,若沃以热汤,涩于小便。水道不通,则肺气莫降,淫而化清涕,逆流鼻窍也。

帝曰:其客于脏腑者何也?岐伯曰:此亦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六腑亦各有腧,风寒湿气中其腧,而食饮应之,循腧而入,各舍其腑也。

肠痹胞痹,是六腑之痹也,其舍于六腑者,此亦其食饮居处调摄不谨。为其病本也。饮食自倍,不能消腐,胀满泄利,肠胃乃伤。六腑亦各有腧穴,风寒湿气,中其腧穴,而饮食所伤,应之于内,则风寒湿循腧而入,各舍其腑也。

帝曰:以针治之奈何?岐伯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手足经脉所起,五脏有俞,六腑有合,五脏之脉五腧,井荥俞经合也;六份之脉六腧,井荥俞原经合也。循脉之分部,各有气穴所发,各随其过而刺之,泄其经邪,则病瘳矣。

帝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

营者,水谷之精气所化也,精气游溢,和调于五脏之中,洒陈于六腑之内,乃能入于经脉,而化营血也。营行脉中,故循脉上下,贯五脏而络六腑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此段旧误在五脏生成论。

营行于脉而统于肝,故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血舍魂,魂化神,魂神者,阳气之虚灵者也,而总皆血中温气所化。魂神发露,则生光明,是以肝受血而能视。推之足行手持,悉由神气所发,故使足受血而能步履,掌受血而能卷握,指受血而能摄取。人于夜卧,衣被温暖,营血淖泽,出于卧内,而清风吹之,则营血凝瘀。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泣与涩通,此即脉痹也。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营血正行,为风所闭,堙阻结滞,而不得反其经络,空,脉道也。故为痹厥也。

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卫者,水谷之悍气所化也,其气疾滑利,不能入于经脉之中也,故行于脉外,循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盲者,腠理空隙之处也。刺禁论:膈盲之上,中有父母,是膈上之盲也。病能论: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盲,盲之原在脐下,是膈下之盲也。《灵抠・胀论》:陷于肉盲,而中气穴,是诸经隧之盲也。膜者,盲以外之筋膜也。散于胸腹。肺主卫,宗气在胸,卫之根本。胸腹者,宗气之所降,即卫气偏盛之所也。逆其气则病生,从其气则人愈,不与风寒湿气相合,故不为痹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入脏者,神气消亡,故死。留连筋骨间者,气血凝涩,故疼久。留于皮肤间者,经脏无伤,故易已。风气胜者,行而不着,驱之则去,故其人易已也。

帝曰:善。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痛者,寒气偏多,血脉凝涩,故卫阻而痛生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经脉不利,营卫之行涩,经络时常空疏,故不痛,皮肤不得营养,故不仁。其寒者,素禀阳气少,阴气多,阴气与病邪相益,故寒也。其热者,素禀阳气多,阴气少,而病气外胜,阳遭阴束,愈郁愈旺,故热也。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外湿偏甚也。素禀阳气少,阴气盛,原有内湿,而再逢外湿,两气相感,故汗出而濡也。

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帝曰:善。

痹之为病,应当痛也,而不痛者,以其在于骨则骨重,在于筋则筋屈,在于脉则血凝,在于肉则肉苛,在于皮则皮寒,具此五者,故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急则痛,逢热则纵,纵则不痛,其不痛者,筋脉松和而舒缓也。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素问悬解 总目录
卷四 孔穴
气府论二十九
水热穴论三十
骨空论三十一
卷五 病论
风论三十二
痹论三十三 (当前页面)
厥论三十五
咳论三十六
疟论三十七
热论三十八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黄帝内经素问序
  2. 阴阳类论六十七
  3. 刺法论五十六
  4. 痹论三十三
  5. 诊要经终论十七
  6. 刺疟六十四
  7. 脉解二十四
  8. 经络论二十七
  9. 第六卷
  10. 气府论二十九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