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辨动得静得

书名:《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作者:?

丹溪曰∶若暑之时,无病之人,或避暑热,纳凉于深堂大厦,凉台冷馆,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得之阴证也。其病必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而心烦,肌肤大热,无汗,此为阴寒所遏,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之剂,以解表散寒,用浓朴、紫苏、干葛、藿香、羌活、苍术之类。若外既受寒,内复伤冰水生冷瓜果之类,前药再加干姜、缩砂、神曲之类,此皆非治暑也,治因暑而致之病也。

按∶静动而得,分中暑伤暑,此论出自张洁古,后皆因之。天盛暑之时,炎火若炙,无之非是,故古人闻避暑而未闻避寒,深堂广厦,正以避暑,安得入而中之?且房室阴凉,正可护卫阳气,又安得而遏伤之乎?即膏粱深处,必不能无冒暑,应接其伤暑者,亦于动中得之耳。老子曰∶人能常清静,天地尽皆归。一静即可祛暑,从何而中也?至于冰水瓜果等寒物,多食自伤脾胃,亦生杂证,谓泻痢杂证,内有此物积聚则可,谓专以此致暑病则不可,若执口得寒物,身犯寒气,同冬时寒病治之,则谬以千里矣!

霖按∶洁古论暴以动静分阴阳,甚属不经,致启后人訾议,然亦出诸不得已也。何以言之,夫暑字从日,云暑而不云火,其义可思,盖天日之阳热,蒸地气以上腾,人在气交中,感之者为病暑。《素问・五营运大论》,谓暑以蒸之,《礼记・月令》,谓土润溽暑者是也。夏至阴生,人身所伏者阴气,暑在六气,属之君火,在脏属心,在卦属离,且离火中虚,则暑为阳热中含阴象可征,是以仲景治 ,三法鼎峙,洁古犹恐世医不明其义,故设阴暑阳暑之名以辨治。丹溪引伸洁古之意,故曰此非治暑也,治因暑天所致之病也。何等晓畅,初不料遗讥于后世也。

夫洁古所谓动而得之为阳暑者,是言藜藿之人,或奔走长途,或戮力田间,暴中天日之热为阳暑,乃动中之动也。

所谓静而得之为阴暑者,是言膏粱之人,广厦风车,恣欲无度,致损真阳,阴湿内伏,寒热外袭为阴暑,乃静中之动也。若果清静无为,真气内守,百邪亦不能侵,岂独一暑病哉!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总目录
卷中/古今名医暑证汇论
孙思邈・伤寒例论
刘河间・中暑论
李东垣・暑伤胃气论
朱丹溪・中暑论
辨动得静得 (当前页面)
王节斋・附余暑论
陶节庵・辨张仲景《伤寒论》
治伤寒用药大略
伤寒变温热病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丸散方类
  2. 暑厥
  3. 绞肠痧
  4. 原序
  5. 疫证治案
  6. 时疫(见朱丹溪)
  7. 朱丹溪・中暑论
  8. 治疫名方
  9. 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
  10. 王宇泰・《证治准绳》论暑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