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卷下

附∶霍乱疟痢发斑

书名:《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作者:?

暑证即发为热病,吐泻霍乱,积久后发为疟、痢。霍乱、疟、痢三证,医书各有专科,治法亦详,故不具载。姑以主方取效速者,附列于下。

 

干霍乱吐法

暑气入腹,恶心腹痛,上吐下泻,泻如水注,此暑火暴发,升降不利,清浊不分,所泻者皆五脏之津液,宜速止之。用五苓散,或胃苓汤,利小便清火实脏,甚者桂苓甘露饮。此证间有夹食积者,医家认为食伤,而用下误矣。亦有谓其秽浊当去者,不知津液暴涸,元气顿伤,当立止之为上。更有吐泻无物者,为干霍乱,令人立毙,急用炒盐汤或二陈汤探吐之,通则易救。

丹溪亦用理中汤吐,恐热,不敢载方。

二陈汤 化痰利气,干霍乱多煎服之,探吐代瓜蒂散,瓜蒂性峻而损胃,此药利痰而性平。

广陈皮(去白,一钱五分) 半夏(姜汁炒,一钱) 云茯苓(去皮,一钱二分) 甘草(三分)

上 咀,水煎服。

 

痢疾方

芍药汤加减 兼治赤白痢。

白芍药(一钱) 黄连(一钱) 枳实(一钱) 白茯苓(一钱) 槟榔(七分) 当归(八分) 黄芩(一钱) 川芎(五分) 大黄(二钱) 加滑石(二钱)

大黄,初痢二三日内用一帖,动后即去之,痢日久者不可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木香末三分温服,日夜三服方效。

香连丸 方伯王嵩淮传自楚府。

木香(二两) 黄连(茱萸炒,八两) 广陈皮(二两) 槐角子(一两五钱) 地榆(一两) 枳壳(麸炒,二两) 枳实(麸炒,一两) 槟榔(二两) 益元散(二两)

醋糊为丸,每服一钱,红痢、米汤下,白痢、姜汤滚白水送下,亦每日三服,或汤一丸二丸亦可。老弱数服后,即当温补。

 

疟疾方

清脾饮加减

青皮 浓朴 白茯苓 柴胡 半夏 黄芩(各一钱) 白术(八分) 甘草 草果仁 砂仁(各五分) 滑石(二钱)

渴加麦门冬一钱,乌梅一个,水一盅半,煎至八分,和姜汁二匙温服,疟发过两个时辰服一帖,到疟临来前一个时辰,再服一帖方效。二日一发者,先于空日早晚服二帖,至临发日前一个时辰,又服一帖方效。

如服前药后,尚未痊愈,即服后剂。

胃苓汤

浓朴(姜制,炒) 苍术(泔水浸,炒) 陈皮(一钱) 甘草(炙,五分) 泽泻 云茯苓 猪苓(各八分) 白术(一钱) 官桂(三分)

上水二盅,煎至八分温服。

霖按∶干霍乱欲吐不得,欲泻不得,顷刻危亡,恐非二陈汤探吐可通,当以屋角结网之大蜘蛛一枚捣烂,水冲服,即可痛止便通。盖暑湿伏郁之邪,贼及太阴湿土,非风木之相克则不剧,邪秽深伏,上下为之不通,风邪肆虐,故心腹为之绞痛,蜘蛛善能定风,风平则土气得伸,而上下皆通矣。通后再议进药,若夫霍乱之治,虽载方书,可不具录,然既云附列主方,若不辨其寒热纲领,诚恐贻误来兹。凡霍乱吐泻,吐出澄澈而不酸浊,泻出而不臭秽,口不渴,小溲利,此寒证。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者是也。若吐出酸浊,泻出臭秽,溲浑口渴,此热证,即诸转反戾,水液混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是也。转筋者,感风木之变,土为木克也。夫霍乱吐泻后,每多肢冷如冰,脉伏欲绝,口渴甚,以凉水与之即止。若验其所吐酸臭,所下秽恶,小溲赤涩,此假寒真热证也。口渴喜冷冻饮料,却不多,手足逆冷,面赤戴阳,烦热发躁,揭去衣被,若察其泻出不臭恶,吐出不酸秽者,阴盛格阳之假热真寒证也。如烦渴躁扰,口干恣饮,舌本不冷者,乃气液告竭之候,宜兼救阴。如吐利止而身痛不休,宜兼达表,此寒热之略也。然易之山风蛊卦,艮上巽下,蛊者虫类也,风木之邪,克制湿上,则虫生,霍乱之重者,杀虫又不可缓也。此义仲景以后,未有知者,近西士言之,司命者亦不可忽。

又按∶痢疟各有专书,原不须缕述,但清脾饮治少阳正疟之方,胃苓汤治太阴寒湿之疟,温瘅等疟,若误用,祸尚不测,况暑疟乎?此书专言伤暑,而舍暑疟不论,殊觉未备,夫微寒壮热,心烦多汗,口渴引饮,脉或虚或濡,或洪或弦,或一日一发,或间日一发者,即所谓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之暑疟也。当与《内经》、《金匮》瘅疟治法相仿,然有微甚之不同。若因外感触发伏气,宜清凉涤暑,如滑石、青蒿、生草、连翘、茯苓、竹茹、枳实。暑热甚者,黄芩、黄连皆可加入。外邪甚者,可加豆豉、葱、藿香、薄荷之属。若暑热内动者,宜甘寒生津,如鲜生地、麦冬、沙参、花粉、知母、石膏、鲜石斛、梨汁、蔗浆。夹湿者,可加入芦根、通草、六一散。

热湿两重,日晡烦痞昏谵,而阴气未见大伤者,半夏泻心,合小陷胸,去参枣,稍挟表邪,可佐以豉、薄、苏、藿、葱白等两三味是矣。若夫十二经之疟,风寒湿及痰食疫瘴诸疟,仍当考之专书,兹不载。

 

附方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甘草(炙) 人参(各二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方中行曰∶半夏、干姜,辛以散虚满之痞。黄芩、黄连,苦以泄心膈之热。人参、甘草,甘以益下后之虚。大枣甘温,润以滋脾胃之液。曰泻心者,言满在心膈,而不在胃也。

小陷胸汤

栝蒌实(大者一枚)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二服。

邹润安曰∶观仲景之用栝蒌实,在此汤曰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在栝蒌、薤白白酒汤,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而其脉一则曰浮滑,一则曰寸口沉迟,关上小紧数,是皆阴中有阳,且踞于阳位者也。夫胸背痛,较按之方痛则甚,痹则较结为轻。咳唾喘息,是其势为上冲,而居于心下,按之才痛,似反静而不动,此其机总缘气与饮相阻,寒与热相纠,热甚于寒者,其束缚反急而为结,寒甚于热者,其蔽塞自盛而为痹,是故结胸之病伏,胸痹之病散,伏者宜开,散者且行,故一则佐以连夏之逐饮泄热,一则佐以薤酒之滑利通阳。栝蒌实之裹无形攒聚有形,使之滑润而下则同,能使之下,似是治实之方,仅能使之下,不能使其必通,又非纯乎治实之道矣,何以知不能使之必通?盖有停饮,痛甚至不得卧,即当加半夏。若兼胸满胁下逆抢心,则仍加枳、朴、桂枝,倘竟能通,又何必如是哉!是知栝蒌实之治,大旨在火与痰结于阳位,不纯乎虚,亦不纯乎实者,皆能裹之而下,此其擅长矣。

 

发斑方

消斑青黛饮 治邪热传里,里实表虚,血热不散,热气乘于皮肤而为斑也。

黄连(去毛,一钱) 甘草(五分) 石膏( ,一钱五分) 知母(五分) 柴胡(去芦,五分) 人参(去芦,五分) 犀角(镑,一钱) 青黛(一钱) 山栀(一钱) 生地(一钱)

大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多寡酌之。

上 咀,水二盅,姜一片,枣二枚,煎之捶法,临服入苦酒一匙调服。

寒温暑三病,有发斑证,而暑斑人多忽之,不知其形与寒温同,或大如豆,或细如线痕,或如蚤点,甚亦有羊毛疔者,皆宜前药清之。

 

tags: 霍乱 疟疾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总目录
卷下
治暑主方
丸散方类
备用方类
增补诸方
附∶霍乱疟痢发斑 (当前页面)
附刻∶喻嘉言《瘟疫论》序
附刻∶喻嘉言《瘟疫论》
疫证治案
治疫名方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丸散方类
  2. 暑厥
  3. 绞肠痧
  4. 原序
  5. 疫证治案
  6. 时疫(见朱丹溪)
  7. 朱丹溪・中暑论
  8. 治疫名方
  9. 辨春夏秋冬温暑凉寒四证病原
  10. 王宇泰・《证治准绳》论暑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