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其他 > 趣闻

中医文化:张仲景“襄阳访医”的故事

手机端链接    来源:中药方大全  作者:易达超

张仲景是东汉的一位名医,他是南阳人。他不仅治学态度严谨,而且医德高尚,一生为民医病,深受老百姓爱戴。下面是关于他襄阳学医的故事。

张仲景年轻的时候,在医学上就有了名望。但他仍勤奋好学,四处查访名医,登门求教。这一年,张仲景的弟弟,要出外做生意,临行时说:“哥哥,我这次要出远门,你给我看看,日后有没有大症候!”

哥哥给弟弟抚了抚脉,说:“明年只怕你要长个搭背疮!”

弟弟惊讶道:“哎呀!常听你说,疮怕有名,病怕无名,长个塔背疮,我眼看不见,手摸不着,怎么治呀?”

张仲景说:“不要怕!我给你开个药单,到时候,服了这付药,把疮挪到屁股的软肉上好了。日后谁识得搭背疮,就叫谁医治。谁治好了,要给我来个信。”弟弟放心地走了。

张仲景的弟弟到湖北做了一年生意。第二年在襄阳,一天突然觉得脊背上疼痛,忙照哥哥开的药单取付药吃了。不几日,疮真的从屁股上发了。他求遍襄阳的郎中,这个说是疖子,那个说是毒疮,都不识得,后来,同济药堂有个名医“王神仙”,他看后笑了笑,说:

“这原是个搭背疮嘛!是谁把它挪到屁股上啦?”

回答:“是我哥哥挪的”。

王神仙说:“他既然能挪,一定能治啦!”

张仲景的弟弟说:“他远在南阳,远水不解近渴。还望先生劳神治治吧!”

王神仙当下开了药方。张仲景的弟弟吃了药,又贴了几张膏药,不多久,疮就好了,他随即给哥哥写了封信。张仲景接到书信,十分高兴,立即准备盘费,打点好行装,步行奔襄阳而来。

这天一清早,襄阳同济药堂的大门前,站着一位身背行李、手拿雨伞的年轻后生,他向管家的央求说:“我从河南来,生活没有着落,请贵店收留我当伙计吧!”

王神仙闻声从药店走出来。他见后生年轻利落,就说:“好吧!我这里缺人,就收你当个炮制药材的伙计吧!”这个后生,就是张仲景。

从此,张仲景就在同济药堂住下来。他聪明好学,药理纯熟,不但熟悉各种中草药的性能,而且炮制药材,干得又快又好,没几天,就被王神仙替换至药铺当司药。他管司药,又管看病,店里的人有个头疼发热,也来找他诊治,大伙都称赞他是二先生!

 

王神仙看二先生确有两手哩,就让他做自己的帮手。王神仙抚脉看病,他抄药单;王神仙遇着疑难病症,抚了脉再叫他摸摸,好叫他明了病在哪里,怎样医治。张仲景把这些医理深深地记在心上,写在本子上,就这样度过了一年。

这天,一个骑驴的老者,匆匆来到药店,说他儿子得了急症候,请上王神仙去了。约摸半个时辰,老者拿回个药方,来到药店取药。张仲景见药方内有毒药藤黄,知道病人肚内有虫,这味药是治虫的。但又见藤黄只开了五钱,就迟疑了一下,随后抓了药叫带走了。不一会,王神仙回来了。他下了驴,就要到后院歇息。张仲景忙走上前道:“先生慢走!病人很快还要来请的!”

王神仙惊奇道:“病人好啦,还来做什么?”

张仲景说“恕学生直言。藤黄能毒死人体内的虫,便要一两的量才行。先生只开五钱,只能把虫毒昏,等它返醒过来,会更凶恶。再用药也不灵了,只怕病人还有性命危险哩!”

王神仙听了,正在半信半疑,忽然那老者跟头流水地跑来,呼叫道:“王先生!不得了啦!我儿疼得死去活来,你快去看看吧!”

王神仙顿时慌了手脚,急得额上直冒冷汗,在店里左转右转不敢去。张仲景看了,笑着上前道:“先生,不管是吉是凶,学生冒昧,情愿替先生去一趟!”当下骑着毛驴走了。

这时候,病人疼得在地上直打滚。张仲景一看就知道是虫在作怪。只见他不慌不忙,掏出三寸银针,叫病人脱掉衣服,看准穴位,捻动手指,照着虫的头部刺了进去。

虫头被刺中,死命的挣扎。只听病人疼得哎哟一声,昏了过去。老者一看大惊失色。

张仲景却呵呵笑着说:“别害怕,虫已经被刺死了!”说罢病人呻吟两声,醒了过来。

张仲景又开付泻药,让病人吃下。顷刻,一根尺把长的大虫被排泄出来,病人完全好了。

王神仙知道后,又惊又喜,问道:“二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张仲景说:“我姓张名机字仲景,到这里拜师学医来啦!”

王神仙说:“哎哟哟,可不敢当!”立刻摆宴款待。

后来张仲景回到南阳,两人还相互交往,成了医学上的好朋友。

 

tags: 张仲景 中医文化 中医 文化
返回顶部
下载中医文化:张仲景“襄阳访医”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文化:张仲景“襄阳访医”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中医典故——追溯刮痧疗法的历史起源
  2. 自学中医的林彪元帅
  3. 意想不到的药方
  4. 奇妙的药方
  5. 武则天顶礼谢医
  6. 中医行医的招牌——葫芦
  7. 孙思邈开棺救妇
  8. 中药之最
  9. 一味黄土救太子
  10.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