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枢悬解 -- 卷一 刺法

九针十二原一

书名:《灵枢悬解》  作者:黄元御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

《针经》,即《灵枢经》。帝欲不用毒药砭石,而以微针除百姓之病,先立《针经》,故咨岐伯而作《灵枢》。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员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员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一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音谗,,音低。

此九针长短之度。

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针者,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圆利针者,大如牦,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九针毕矣。请言其道。牦,厘同。喙,音晦。

此九针之形状功能。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上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同。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义见小针解。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义见小针解。放而出之,出其恶血也。血不得散,气不得出者,真血真气也。去如弦绝者,出针之疾,所谓徐而疾则实也。以左属右者,缪刺之法。从右引左,令从右,左注之,邪仍属于右也。

持针之道,坚真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甚。故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宜,无实无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

悬阳,阳络之外浮者,两卫,左右之卫气也,方刺之时,必在悬浮之阳络,与两边之卫气,神属于此而勿去,乃知病邪之存亡。《素问・皮部论》: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寒多则凝泣,同涩。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是也。血脉者,在腧横居,邪在穴腧之内,横居而不流行,视之则独澄,清也。切之则独坚,不与真气真血相同也。以下义见小针解。

观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知其邪正。右主推之,右持而御之,气至而去之。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刺之害不中而去则致气,中而不去则精泄,精泄则病益甚而,致气则生为痈疡。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刺知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义见小针解。

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而用针者反实其外,是谓重竭,重竭必死,其死也静,治之者辄反其气,取腋与膺。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而用针者反实其内,是谓逆厥,逆厥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其四末。

义见小针解。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六腑六腧,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五脏六腑所出之处,脏腑之气所出通于经络之处也。五脏之腧各五,曰井荥俞经合,五五二十五腧。六腑之腧各六,曰井荥俞原经合,六六三十六腧。经脉十二,络脉十五,见经别。凡二十七气,以相上下,脉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义见本输。二十七气之所行,皆在此五腧,五腧者,经络之源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穴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是言经脉之孔穴,非皮肉筋骨也。五脏之表有六腑,六腑之经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关节。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之气味也。五脏有疾,其应出于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义详本输。明知其原,各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盲之原,出于脖,脖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脖,音勃。,音英。

二者,左右二穴也。鸠尾,蔽心骨上穴,脖即气海,在脐下半寸,皆任脉穴。

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说也。夫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言刺法治病之易。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枢悬解 总目录
黄帝素问灵枢叙
黄帝素问灵枢叙
自序
自序
卷一 刺法
九针十二原一 (当前页面)
九针论三
官针四
终始五
官能六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四时气三十
  2. 寒热七十八
  3. 五味论四十五
  4. 寿夭刚柔五十一
  5.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6. 五阅五使四十八
  7. 癫狂七十六
  8. 胀论七十一
  9. 大惑论五十九
  10. 邪客六十三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