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枢悬解 -- 卷四

四时气三十

书名:《灵枢悬解》  作者:黄元御

黄帝问于岐伯曰:夫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定?岐伯答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气穴而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夏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

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甚者深刺之,间者浅刺之,本腧: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刺志》:春取络脉、分肉间,春者经脉长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夏取盛经、孙络,取分肉间,绝皮肤,本输: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刺志:夏取盛经、分腠,所谓盛经者,阳脉也,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秋取经俞,邪在腑,取之合,本输:秋取诸合。刺志:秋取经俞,阳气在合,阴气初盛,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本输:冬取诸井、诸筋之分,欲深而留之。刺志:冬取井荥,阳气衰少,阴气盛坚,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腧,愿闻其故。岐伯曰:人有五脏,五有五变,五变有五腧,故五五二十五腧,以应五时。黄帝曰:愿闻五变。岐伯曰:肝为牡脏,其色青,其时春,其日甲乙,其音角,其味酸,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脾为牝脏,其色黄,其时长夏,其日戊己,其音宫,其味甘,肺为牝脏,其色白,其时秋,其日庚辛,其音商,其味辛,肾为牝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咸,是为五变。黄帝曰:以主五腧奈何?歧伯曰: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荥,时主夏,夏刺俞,音主长夏,长夏刺经,味主秋,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腧。黄帝曰:诸原安合?以致六腧?岐伯曰: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腧。黄帝曰:何谓脏主冬,时主夏,音主长夏,味主秋,色主春?愿闻其故。岐伯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俞,病变于阴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

五脏五腧,井、荥、俞、经、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谓五变也。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并主长夏,以应其数,故六腑之六六三十六腧,合于五脏之五五二十五腧也。长夏为至阴,故病变于阴者,取之经。此段旧误在顺气一日分四时。

黄帝曰:余闻五脏六腑之气,荥、俞所入为合,令何道从入?入安连过?愿闻其故。岐伯答曰: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也。黄帝曰:荥、俞与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荥、俞治外经,合治内腑。黄帝曰:治内腑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于合。黄帝曰:合各有名乎?岐伯答曰:胃合入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黄帝曰:取之奈何?岐伯答曰:取之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委阳者,屈伸而取之,委中者,屈而取之,阳陵泉者,正竖膝,予之齐,下至委中之阳取之,取诸外经者,揄伸而从之。

脏腑之腧,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脏六腑之气,荥、俞所入为合,是令何道从入?入而安所连属?安所过往?此阳脉之别入于内,属于腑者,是从别道而入,连属于腑,过往于其本腑之所合者也。故荥、俞治外经,合治内腑。治内腑者,取之于合,以其入属于腑也。胃合入于三里,足阳明之穴也。大肠之合在曲池,巨虚上廉,足阳明穴。手三阳下合足三阳。小肠之合在小海,巨虚下廉,足阳明穴。三焦之合在天井,委阳,足太阳穴。膀胱合于委中央,足太阳穴。胆合于阳陵泉,足少阳穴,正竖膝,予之齐,正竖两膝,使与之齐也。下至委中之阳,谓委中之前,阳关之下,即阳陵泉之分也。取诸外经,谓取荥、俞诸穴。揄申而取之,舒展申布而取之也。

黄帝曰:愿闻六腑之病。岐伯答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面热,两跗之上脉竖陷者,足阳明病,此胃脉也,取之三里。

阳明行身之前,下于面而行足跗,故面热及跗上脉陷为足阳明病,此胃之脉也。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月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鱼络血者,手阳明病,取之巨虚上廉。

鱼络,鱼际之络,手阳明脉起大指,傍鱼际也。

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当耳前热,若寒甚,若独肩上热甚,及手小指次指之间热,若脉陷者,手太阳病,此其候也,取之巨虚下廉。

手太阳起小指,绕肩胛,交肩上,循颈,上颊,却入耳中,故耳前、肩上及手小指热,为手太阳病。

三焦病者,腹气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亦见于脉,取委阳。

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即为胀,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道不通,故小便窘急,水留为胀也。小肠病时,窘急在后。三焦病,则窘急在前。其候在足太阳之外大络,大络在太阳少阳之间,是其位也,故亦见于大络之脉,见于脉,手少阳经病也。

膀胱病者,小腹遍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若脉陷,及足小指外廉及胫踝后皆热,取委中央。

足太阳脉循肩,贯内,出踝外,至小指外侧,故肩上、胫、踝及小指外廉皆热,此亦足太阳经病也。

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然,数唾,候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之陷下者灸之,其寒热者,取阳陵泉。

足少阳之本末,其本在头,其末在足。其经之本末有陷下者,亦少阳经之病也。

黄帝曰:刺之有道乎?岐伯答曰:刺此者,必中气穴,毋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即皮肤痛,补泻反则病益笃,中筋则筋缓,邪气不出,与其真气相搏,乱而不去,反还内着。用针不审,以顺为逆也。

必中气穴,所谓得气穴为定也。巷,隧道也。反还内着,反还于内,着而不去也。以上八段,旧误在邪气脏腑病形。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枢悬解 总目录
卷四
本输二十五
根结二十六
标本二十七
动腧二十八
四时气三十 (当前页面)
逆顺肥瘦三十一
卷五 营卫
脉度三十二
五十营三十三
营气三十四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四时气三十
  2. 寒热七十八
  3. 五味论四十五
  4. 寿夭刚柔五十一
  5. 邪气脏腑病形六十五
  6. 五阅五使四十八
  7. 癫狂七十六
  8. 胀论七十一
  9. 大惑论五十九
  10. 邪客六十三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