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是斋百一选方 -- 卷之二十

第三十一门(京汤方)

书名:《是斋百一选方》  作者:王璆原

 

金粟汤

魏云范方。

粟米(十升) 生姜(十两) 甘草(四两) 草果子(二两,净皮)

上先将粟米淘净,同生姜研碎,罨一宿,作饼子,焙干,却同甘草,草果捣罗为细末。

若更入白术二两绝妙,每服二、三钱,入盐少许,沸汤点下,不拘时候。

 

江公谟集香汤

缩砂(和皮五两,去皮用) 甘草(三两) 胡椒 檀香(各半两) 青盐(四两)

上先炒盐、甘草,次下余药,炒令香熟,为细末,如常点服,无青盐只用海盐,王直之判院方,名子 ,此方甚妙。

 

清中汤

陈行之监仓方,名正学。葛蒲(半斤,须水中生者,净洗,切作片子) 桔梗 生姜(切作片,各四两) 盐(二两) 甘

上五味和匀,淹一宿,晒干为细末,入瓶窨一月,如常点,见火即色不白。

 

粉姜汤

生姜(十两,去皮称,洗净,切作片子) 杏仁(五两,汤去皮尖) 白盐(五两) 甘草(五两

上先将杏仁细研,次下生姜,次入甘草,盐,一处研如泥,拍作薄饼子,一日焙干,碾罗为细末,经宿即色不白。

 

韵姜汤

彦僧录韵姜汤。

生姜(一斤) 甘草(五两) 盐(六两) 缩砂仁(二两)

上先以甘草炙过,同姜、盐为碎块子,同淹一宿,焙干,乘热罨缩砂一宿,为细末,汤点如常服。

 

紫姜汤

生姜(一斤,片切,慢火炒令熟) 舶上丁香皮(二两) 甘草(二两,锉 盐三两,炒) 丁香

上件搅,焙干为度,捣罗为末。

 

凤池汤

又名造化汤,腊中合伏中方可成,伏中合腊中方可成,故名造化汤。

肥乌梅(去仁,留核) 甘草 盐每合时三味各以一斤为准,炒盐尤好,等分不焙,先以乌梅,甘草杵为粗末,次以盐一处拌匀,入罐子实按收起,须腊月或伏内合,半年后方取出,焙干,为细末,如常点,夏月最宜饮水。

 

温中汤

燕贤仲侍郎方。

缩砂仁(二两) 甘草(三两,炙) 盐(三两,炒) 丁香(一分) 生姜(去皮,半斤)

上将姜捣碎,与缩砂,甘草,盐一处拌匀,淹一宿,焙干,次入丁香,同为细末,汤点下,一方只用甘草一两。

 

四须生姜汤

胡运使秉彝方。

神曲(四两) 生姜(半斤,肥嫩者,净洗,细擦,与神曲同和作饼,焙干) 草豆蔻(一两半,炮熟,去皮称) 大麦 (一两,微炒) 甘草(一两半,炙)

上捣罗为细末,如常入盐少许,沸汤点下。

 

御爱灵黍汤

大小麦(各二升) 甘草(四两,炙) 缩砂仁(一两半) 生姜(一斤,带皮薄切) 盐(六两,上将大小麦炒熟,入诸药,焙干为细末,以瓷器内盛,食前后皆可服,暖脾克化宿饮甚佳。大小麦恐有粗皮难服,先别多碾取净末用,加肉豆蔻八枚尤佳。

 

生姜汤

生姜(一斤,不去皮,薄切) 甘草(四两,炒) 盐(六两) 麦 (炒) 神曲(炒,各二两)

上同淹一宿,略炒或焙干为末,沸汤点服。

 

煮香汤

木香 丁香 檀香 沉香 人参(各二两) 甘草(一两) 槟榔(半两) 白茯苓(去皮,二两)

上八味细锉,以好水二升同煎煮,令水尽为度,或于银器内贮,重汤干窨尤妙,先择软烂者,切焙令半干,入体燥者一处焙干,捣罗为末,不入盐,加茶点。一方入藿香半两。

 

干豉汤

又名元夜汤。

好盐豉(一斤,焙干,别捣罗为细末) 莳萝 茴香 马芹子(各半两) 椒(半两,去目,炒干) 干茵陈(一两) 盐(五两,炒干) 干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炒)

上同作细末,与豉末再入臼杵匀,以马尾罗隔令极匀,每点入KT 头燥子任意,不用亦可,只如汤点服。

 

龙砂汤

缩砂仁(七两,去白膜) 丁香(一两二钱) 甘草(二两,锉盐三两半)

上先以文武火炒盐干,次下甘草粗末候黄下细末,次下缩砂,微炒香熟,急倾入瓷罐内,罐子中先入丁香,然后以浓纸急闭令密,不得透气,候冷取出,为细末点之。

桂花汤,疗一切冷气不散,心腹疼痛,呕逆恶心,胸膈不利,胁肋满,饮食无味。

桂心(生) 甘草(锉) 干姜(生,各九两) 盐(一十四两) 缩砂仁(三两半,生)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点,并吃三服,立有神效。川芎汤。川芎(一两) 甘草 菖蒲缩砂仁(

上等分,于铫子内纸衬炒微黄,同为细末,入盐点服。)

 

小煮香汤

香附子(四两,不去皮,只洗净,略于砂盆内擦去毛,川水三升煮) 草果仁(一两,取仁) 缩砂仁 甘草(各一两) 丁香(一分) 檀香(半两)

上件一处,先煮香附子,次用余药同煮干,切香附子碎,焙干为细末,入盐点服。

 

醍醐汤

成都保福院僧宝月方。

神曲 官桂 干姜(煨,各二两) 盐(十两,炒过) 甘草(七两,净者) 乌梅(八两,净洗

上先将内五味焙干,捣罗为细末,后入炒盐滚,合作一处,用新净瓷罐收,白汤点下。

 

鸡舌香汤

张仲宝宿直方。

良姜 干姜(以

上二味细锉,以麻油搽过,慢火炒令,紫色为度,各一两) 茴香(半两) 甘

上为细末,点服,每料加胡椒半两,尤佳!

 

韵梅汤

半黄梅(一百个,捶去核与仁) 青椒(四两,拣净秤)姜(一斤,去皮研) 甘草(四两,炙,为末上于净盆中一处拌匀,安烈日中晒半月,以色变稍紫为度,更约度稀稠得所为佳,如遇阴雨,展日候熟,安净器中,每用少许,沸汤点。

 

清韵汤

滁州沈司理传。

缩砂仁(三两) 石菖蒲(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为细末,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枨汤枨子(十个) 干山药(一两) 甘草(二两) 盐(四两,炒用)盐白梅(四两,捶破去仁,不去核)

上先用枨子,山药,甘草,白梅一处研细,捏作饼子,焙干,再碾为细末,入檀香半两尤佳。一方入生姜二两。

 

橄榄汤

百药煎(三两,细切作片子) 檀香(锉焙) 白芷(各半两) 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细末,沸汤点。

 

八神汤

神曲(炒) 麦 (炒) 甘草(炙,各三两) 丁香(一分) 胡椒(一分) 盐(三两) 生姜(四两

上件除丁香、胡椒二味外,余药共一处,浸一宿,次日焙干,连丁香、胡椒同碾为末,沸汤点。

橘香汤,治一切气滞,心腹刺痛,寒气痞结,善解宿醒。川姜(七钱半,炮,刮净秤,锉如面者良) 陈皮(一两,汤浸洗,去白,焙干秤) 缩砂仁(七钱半,面裹煨)胡椒(七钱半,拣净) 甘草(一两半,炙,刮去焦者秤) 桔梗(一两半,去须) 盐(二两,炒干,须是无泥者,如味淡,更以意加之)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沸汤点。

 

干木瓜汤

紫苏(五两,切) 生姜(三斤,切) 盐(三斤) 木瓜(十斤,去,切作片子)

上件将盐入在三味内,一处拌和匀,淹两日,晒干,为细末,入在瓶子内收之,吃时汤末一斤,甘草三两,炙为末,入在汤内如常点。

 

桂浆法

夏日饮之,解渴消痰,气味香美,格韵绝高,桂末二两,桂须四两,去粗皮,无二两,白沙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后下二味搅二、三百转令先以油单一重复上,加纸七重,以绳底,蜡纸蜜封泥七日,出井熟矣!

 

湿乌梅荔枝汤

乌梅(三十个,大而有肉者,先以汤浸三、五次,去酸水,取肉烂碾,与糖同熬) 桂末(半两,入汤内) 球糖(一斤,临时添减,与梅同熬得所即止) 生姜(半斤,取汁,加减多少用

上件熬成膏,看可便住火,用汤或水调点止渴,甚妙,密封瓶器。

 

暗香汤

清神爽气。

香附子(一两,拣大而无皮者,炒) 缩砂仁(一两半,炒) 木香(一分) 檀香(一钱) 甘草

上件六味同为细末,入盐点服,不拘时。

 

桂香汤

圆通能首座。

桂花(三升,净拣去青柄子,细研,以瓷以磁器盛贮,覆合略蒸,花须就树摘,坠地者不可) 干

上为细末,同?量入炒盐盛贮,莫令漏气,如常法点。

 

洞庭汤

赵师浓。

细皮黄橘子一斤,于净盆内,以一小贴子就盆内薄切,去核留汁,生姜去皮,半斤,甘草四两,捣碎,盐三两,一处拌,罨一、两宿,取出焙,再以橘汁浸,渗尽为度,焙干为细末,如常法点。若更添神曲炒,麦 炒,各四两,以拌橘汁,即不须再浸,尤妙。风流酝藉非其他洞庭汤可比,以其不去橘肉故也。

 

煎甘草膏子法

凤栖长老子照方。

好粉甘草一斤,慢火上炙黄,细锉碾为粗末,以百沸汤五、六碗泡,着竹杖儿搅成浓汁,生油少许,乘热擦了,入甘草汁,煎数十沸,以盐一斤,将汁就化开,纱片滤去盐滓,再熬成膏子,如米饮相似,投以干瓶器内,临时修合,每用膏子一升入煎项药。大率一斤甘草,熬成膏子可分作五料,不必限以五升也。

 

檀香汤膏子

一升檀香细末,三钱胸麝,各一百文,研细,入生姜自然汁三两点,同碾,投点时用少许汤化开饮。

 

丁香汤

入丁香细末三钱,余根据前法。

 

辰砂汤

入辰砂细末二,三钱,看颜色如何,脑麝并根据前法。

 

胡椒汤

入胡椒细末一两,脑麝并根据前法。

 

缩砂汤

入缩砂细末二两半,丁香,干姜细末各少许,不用脑麝。

 

茴香汤

入炒黄茴香细末一两,檀香,白姜细末各少许,不用脑麝,以上更看滋味如何,随减。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是斋百一选方 总目录
卷之十九
第二十七门(小儿诸疾 脾胃 急慢惊风 伤风 吐泻痢 走马疳 痰嗽 疮疹 疮疖 杂证)
卷之二十
第二十八门(乌髭)
第二十九门(膏药)
第三十门(杂方 合油 洗油墨漆 驱蚊 浇烛)
第三十一门(京汤方) (当前页面)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第三十一门(京汤方)
  2. 第二十五门(解毒 蕈毒 河豚 虫毒 蛇虫 蜂蝎
  3. 第二十九门(膏药)
  4. 第十六门(疟疾瘴气)
  5. 第二十二门(肠风 痔漏 脱肛)
  6. 第十一门(口齿 咽喉 牙痛 牙宣 齿衄 齿不生
  7. 第二十四门(痈疽疮肿 瘰 疥癣 头疮 漏疮 瘤
  8. 第十七门(香港脚 腰痛 脚汗 转筋)
  9. 第一门(丹药)
  10. 第四门(中风 瘫痪 风痫 暗风 痛风 手麻 足弱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