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教科书 > 中医养生学 -- 第十九章 因时养生

第四节 秋季养生

书名:《中医养生学》  作者:

秋季,从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

一、精神调养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结。

秋高气爽,秋天是宜人的季节,但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慕之感,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因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我国古代民间有重阳节(阴历九月九日)登高赏景的习俗,也是养收之一法,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二、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则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闻天”的情况。因而,应须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消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体弱的老人和儿童,尤应注意。

三、饮食调养

《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燥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仙神隐书》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四、运动调养

秋季,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亦可采用《道藏・玉轴经》所载秋季养生功法,即秋季吐纳健身法,对延年益寿有一定好处。具体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炼几遍,分3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将气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呼出,呼气时要稍(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审),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练此功,有保肺强身之功效。

五、防病保健

秋季是肠炎、痢疾、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群体大剂量投放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为防治“乙脑”则应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预防秋燥除适当多服一些维生素外,还应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tags: 秋季 养生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医养生学 总目录
第十八章 部位养生
第八节 胸背腰腹保健
第九节 五脏保健法
第十九章 因时养生
第十九章 因时养生
第一节 因时养生的原则
第四节 秋季养生 (当前页面)
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第二十章 区域养生
第二十章 区域养生
第一节 区域划分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第二节 山区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第三节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
  2. 第二节 体质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分类
  3. 第七节 其他浴身方法介绍
  4. 第五节 睡眠环境与宜忌
  5. 第八章 睡眠养生
  6. 第五节 冬季养生
  7. 第四节 中年保健
  8. 第二节 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9. 第六节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10. 第一节 饮食养生的作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