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教科书 > 中国医学通史 -- 明代医学

明代医学著作

书名:《中国医学通史》  作者:

一、《普济方》

《普济方》是由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主持,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执笔汇编而成,刊于1406年,初刻本已散佚。几百年来除少数藏书家藏有一些残卷,如永乐刻本存19卷,明抄本存35卷等外,惟《四库全书》收有全文。原作168卷,《四库全书》改为426卷。凡1960论,2175类,778法,239图,61739方。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四库全书》本为主,参以残卷,校勘排印。

本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方书。全书大致分为12部分,卷1~5为方脉,卷6~12为运气,卷13~43为脏腑,卷44~86为五官,卷87~250为内科杂病,卷251~267为杂治,卷268~272为杂录和符禁,卷271~315为外伤科,卷316~357为妇科,卷358~408为儿科,卷409~424为针灸,卷425~426为本草。编次条理清晰,内容十分丰富。自古经方,本书最为完备。资料除取之历代方书外,还兼收史传、杂说、道藏、佛典中的有关内容。

二、《明医杂著》

本书由王纶撰于嘉靖己酉(1502)。薛己言其“刊行有年”。但今未见原刊本,所见均为薛己注本,刊于1549年。现有弘治刻本、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万历刻本、日本正保二年、承应三年刻本,1985年江苏科技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而成是书。全书共6卷。卷1~3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等的辨证施治,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的治法及方法等,眷4专论风证。卷5论小儿证治。卷6为附方。

三、《医学正传》

本书为虞抟所撰,成于正德乙亥(1515)。系据《素问》、《难经》要旨,参以诸家学说,博收广集,旁通己意而成。于嘉靖辛卯(1531)刊行。万历五年(1577)、六年(1578)有重刊本,近代会文堂有石印本。日本有1604、1622、1659年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65、1981年先后两次刊印。

本书共8卷,卷1首设“医学或问”51条,阐述医学源流、授受、亢害承制、丹溪医说、四诊合参等内容,颇有见地。“或问”后按内、外、妇、儿科分述近百种病证,收一千余方。诸病总论皆采《内经》要旨,脉法取王叔和,伤寒宗张仲景,内伤宗李东垣,小儿尊钱乙。余病均以丹溪为主,摘选刘河间、张于祁、李东垣等诸家医方、家传及个人历验效方附于后。本书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参考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四、《针灸聚英》

《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高武撰。刊于嘉靖八年(1529)。现存版本可分两类:一为4卷本,如明刻本、建国后排印本;一为8卷本,如日本复到本。两类版本内容相同。

按4卷本顺序,卷首“集用书目”,简介《难经》、《素问》等16种以前针灸学著作。卷1论五脏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中指同身寸法、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所属经穴的循行、主病,附经脉经穴图。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卷3为煮针、火针、温针、拆针、晕针、补泻手法、刺法、灸法等。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末附针灸治疗问答。

五、《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又名《医统大全》,系医学全书,徐春甫辑。书成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次年刊行。以后的版本有隆庆四年(1570)本、嘉庆间刻本,日本有明历三年(1657)本、万治间刊本等。

全书共100卷,卷1有“历世圣贤名医姓氏”,介绍270多名医家传略:“采摭诸书目录”,载所征引书约280种。卷2~5为《内经要旨》、《翼医通考》、《内经脉侯》、《运气易览》等;卷6~7为经穴针灸;卷8~92为临床各科证治,包括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以及老年病400余种,每病载有病机、脉候、治法、方药、易简诸方、灸法、导引法等项。卷93~98为经验秘方,本草性能、功用及制法,通用诸方等,卷99~100为养生余录。

书中除引古说外,徐氏在医理、方药上均有阐发。书中所载医家传略是研究医史的重要资料。

六、《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系综合性医书,楼英编撰。嘉靖四十四年(1565),曹灼予以刊行。1937年世界书局再行铅印,全书40卷,分11部,以阴阳脏腑分病为纲。卷1~9为阴阳脏腑部,属医学总论,详述阴阳、脏腑、察病、诊法、用药、针灸、调摄、禁忌等。卷10~15为肝胆部。卷16~20为心小肠部,卷21~25为脾胃部,卷26为脾肺部,卷27为肺大肠部,卷28~29为肾膀胱部,分别介绍各脏腑有关病证证治。作者根据病证的症候特点,分别归属脏腑,并分门论述,如将中风、癫痫、痉厥、劳风、瘛、怒气、破伤风、子痫、目疾等证归入肝胆部。所述病证多属常见病,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五官科等病证。卷30~33为伤寒部,以伤寒为主,兼载温病、暑病、温疫等。卷34~35为妇人部,述妇人通治、经、带、胎、产等。卷36~39为小儿部,载小儿通治、五脏所主病。卷40为运气部。

本书资料丰富,纲目清晰,受到后世重视。

七、《医学入门》

本书由李编撰。于万历三年(1575)刊行,国内外刊本现有30余种,如万历初刻本、康熙三十年(1691)书林余圣久刻本、1931年扫叶山房校正本、上海广益书局印行本,日本元和三年(1617)刻本、宽文六年(1666)刊本、延宝五年(1677)村上平寺刻本等。1988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校注本。

全书分内外集,自谓“医能知此内外门户,而后可以设法治病,不致循蒙执方,夭枉人命,故题之曰《医学入门》。共9卷。得首载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及运气、保养等。卷1为经络、脏腑、诊法、针灸。卷2~3为本草、六气为病、疾病用药、食治等。卷4~8为内外妇儿诸科证治和急救方。

本书正文为歌赋,以注补充阐述。注文引录各家之说,附以己见,书末为“习医规格”,论述对习医者的学习与医德修养要求,强调医者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广泛的专业知识,应忠于职守。

八、《赤水玄珠全集》

《赤水玄珠全集》简称《赤水玄珠》,又名《孙氏医书三种》,孙一奎撰。刊于万历十二年(1584)。现存刻本有明副本、四库全书本、1914年上海著易堂书局铅印本、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点校本等10多种。

全书共37卷,《赤水玄珠》30卷,分76门,论述内外妇儿各科病症,每门再条分缕析,分述因、证、治方、附诸家治验。本书以明证为主,广辑《内经》及其后170劝余种医著,结合自已经验,编撰成书。

《医旨绪余》2卷,为《赤水玄珠》续编。上卷44篇,下卷26篇。集诸家之说,辨论脏腑、气血、经络、腧穴。阐述太极、阴阳、五行,解释命门、相火、三焦之意。对前代诸家学说,评述较为公允。

《孙氏医案》又名《孙文垣医案》,5卷。由子泰来、明来及门人余煌等整理而成。按孙氏行医地区顺序编写,分《三吴治验》2卷、《新都治验》2卷、《宜兴治验》1卷。共集医案300多例,各案以时间为序,少叙医理,多论证治,与前两书相辅相成。

本书汇集明代以前诸家之粹,所论精辟,是一部有参考价值的综合性医书。

九、《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系本草学、博物学巨著。李时珍撰成于1578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乃由金陵胡成龙刻成出版,称金陵本。据金陵版题名,药图为其子李建中辑,李建元、李建木绘。

《本草纲目》问世后,400多年来,刻印数十次,版本众多,有“一祖三系”之称。一祖即金陵本,又分为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祖本金陵本含摄元堂本,存世仅7部,江西本系统流行于明末清初,又包括江西本(1603)、湖北本、石渠阁本、立达堂本、十竹斋本、宽永本(日本)、张朝本、金阊本、五芝堂本、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1977~1981)等12种,钱本系统流行于清初、中期,包括钱蔚起本(武林钱衡本,1640)、日本承应二年本(1653)、太和堂本、日本万治二年本(1659)、本立堂本、文会堂本、四库全书本、同文堂袖珍本等38种。张本系统,清末以后流行,有张绍棠本(味古斋本),刻于1885年,文字参校江西本、钱本二系,药图依钱本改绘(400余幅),附有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流传甚广。此外还有鸿宝斋本、图书集成局本、同文书局本、萃文书局本、商务本、日本半田屋本(1913年刻,1919年再版。名为《补注本草纲目》,附《汉药本别名共通索引》)、台北文光本、九龙求实出版社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57)、香港商务本等18种。

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附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有8000多首方剂为李氏收集或拟定的。

本书问世后,促进了国内对本草学、生物学的研究,涌现出一批以《本草纲目》提供的资料为主,选药精当的实用型的本草学著作,有药有图有方,切于临床应用,如《本草选》、《本草汇言》等,出现了一些扩充性和拾遗性的著作,如《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1606年该书传入日本,后又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欧洲,在国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了英、法、德、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本。

十、《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龚廷贤撰于万历十五年(1587),刊本甚多。现存最早者是万历三十年(1602)金陵周氏重刊本,其他有万历四十三年(1615)经纶堂重刊本、明活字印本。阊门书林叶龙溪刻本,清代康熙、道光、同治年间各种刻本,近现代重刊本和日本元和活字本,共30多种。明活字本题作《新刊万病回春》、道光二十五年(1845)桐石山房刻本作《新刊增补万病回春》、明善成堂本作《新刊增补万病回春原本》,绿慎堂本等作《详校万病回春》,锦章书同铅印本作《增补万病回春》。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清代江东书局石印本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校补、勘误后而印行。

全书共8卷。卷1前列“万金统一述”,总论天地人、阴阳五行、脏腑功能、主病脉证等。次载药性歌、诸病主药、脏腑、经脉等项目。卷2~8分别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184种,每病均阐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内容,后附医案。卷末附“云林暇笔”,载有“医家十要”等,有的版本还附有“龚氏家训”等篇。

龚氏辨证详明,选方精当,论治恰切。书末所附“医家十要”,广泛涉及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的问题,很有参考价值。

十一、《名医类案》

系医案著作,江氏父子编辑。广辑明以前医药著作以及《史记》、《三国志》、《抱朴子》、《夷坚志》等史传子集文献,从中收集名医治验例案,历时二十载,于嘉靖二十八年(1591),方得刊行。清乾隆间,魏以校阅,详尽考订江氏父子存在的疏漏和脱文,探本求源,补缺正误;鲍廷博重刊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知不足斋本,即目前通行本所据的底本。此外,有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十年(1894)耕余堂铅印本等10多种。

全书共12卷,按病证分为205门,以内科病案为主,兼及外、妇、儿、五官、口腔等病症。所辑医案,上自秦越人,淳于意,下至无明诸家,凡辨证精详、治法奇验者,皆予收录。每案详载姓名、年龄、体质、症状、诊断和治疗,故述较完整,理法方药亦相契合。案或详于证,或详于因,或详于治,均有依据。在一些医案后,并加有案语,阐发己见。

本书为我国第一部医案专著。既是明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典范,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临床价值。

十二、《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又名《针灸大全》,杨继洲撰,靳贤校正。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本书至今已有50多种版本。通行本是10卷本,包括初刻本、清顺治丁酉(1657)李桂月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排印本、1984年校释本。

全书共10卷。卷1是理论部分,卷2~3为歌赋。卷4为仰伏人尺寸图,背俞、腹部穴歇,寸法,九针论,针法、补泻,针灸禁忌等;“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是杨氏手法的经验总结。卷5为井荥俞原经合穴、子午流注针法及灵龟飞腾八穴针法。卷6~7为五脏六腑及十四经穴的主治、经穴歌及考证穴法、奇经、络脉、经筋、要穴、经外奇穴等。卷8首载《神应经》da法,次论内、外、五官、妇、儿科共23门疾病的针灸台疗。卷9首论治症总要,末附杨氏的31个医案。卷10为附篇,辑录陈氏(佚名)的《小儿按摩经》,使之成为唯一传本。

十三、《证治准绳》

《证治准绳》又名《六科证治准绳》或《六科准绳》,王肯堂编撰。书成后,历代均有刊本,主要有万历初刻本、四库全书本、图书集成本;195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等17种,10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缩影本附有各科病证索引。《类方》外均有单行本,还有日本翻副本。

全书共44卷。《杂病证治准绳》卷1~6专论内科杂病,分诸中、诸伤、寒热、诸气、诸呕逆、诸血、诸痛、痿痹、诸风、神志、杂门、大小腑等12门,131种病证,卷7~8为七窍门,包括五官、咽喉、毛发、筋骨、皮肤、蛊虫等19种病证。各门前有总论,后按病证分述,不载方药。各证下再详列不同病症,辨证精细,分析入微,《杂病证治类方》按《杂病证治准绳》而分类列方。

《伤寒证治准绳》8卷。卷1为伤寒总例,卷2~7为六经病证、合病、坏病、狐惑、百合病、瘥后诸病、阴阳易、春温、夏署、秋疟等,以及妇人、小儿伤寒。论述以《伤寒论》方论为主,广集各家治法,并注明出处。

《疡医证治准绳》又名《疡科证治准绳》,6卷。卷1~5专论外科病证,卷6为损伤,对人体骨骼解剖叙述最详,颇为正确。

《幼科证治准绳》宗钱乙按五脏分证编次。卷1为初生门,首载证治通论,次叙初生胎疾。卷2肝部,含惊搐、痫、中风、眼目、淋、疝、咽喉等。卷3~6为心部,包括发热、心痛、烦操、舌、失血、语迟、疮疡等,又着重论述痘疹。卷7~8为脾部,含不乳食、吐泻、痢、疳、痞、黄疸等。卷9为肺、肾部,内容有咳嗽、喘、悲哭、龟胸、脱肛、囱陷、五迟、五软等。列证详备,有论有方。

《女科证治准绳》取自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卷1为治法通论,列通治妇人诸疾方,次为调经门;卷2~3为杂证门;卷4~5为胎前门;卷6为产后门。各门又分病证论述,每证有论有方,所引资料,皆有出处,本书为明代妇产科学的代表作。

《证治准绳》收罗广博,编辑严谨,持论平正,是十七世纪流传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批12卷本,有咸丰十年(1860)海宁许楣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等20多种。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为目前通行本。

全书初刻共4卷。卷1以歌诀加注开章,概括阐述外科疾患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次叙外科常用方16首。再绘疮疡部位、形状图30多幅,以“痈疽诸证疮名十律”终篇,卷2~4,分论外科常见病120多种,每病述病机、症象、治法,并示验案,末载方药,本书内容丰富,论证详明,选方精当,附图明了,歌诀易记,是外科学中出色的著作。

本书以“列证最详、论治最精”而著称。

书中“医家五戒”、“医家十要”为医生制定守则,提出医德、医术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医德史上颇有影响。

十四、《济阴纲目》

《济阴纲目》系妇产科专著,武之望辑。本书对《女科证治准绳》内容重加编次,分医论、医方二部,眉目更为清晰。本书初刊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为5卷本,次年重刻,康熙四年(1665),汪琪因“原版无存,世人每欲购求遗本,真如丹经仙,可思而不可得”,乃予笺择重订,删去武氏自撰6篇医论,增加眉批1430余条,改为14卷付梓。14卷本大量刊行,版本达36种。195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此书,遂成此通行本。

全书5卷,卷1为调经、经闭、崩漏、赤白带下诸门。卷2分虚劳、血风、积块、浮肿、前阴诸疾等门。卷3~5分别为求子、胎前、临产、产后、乳病诸门,选方较详尽,后世视为妇产科的重要参考书。

十五、《景岳全书》

本书系统综合性医书。张介宾撰于天启四年(1624)。系在博采诸家之说基础上,结合个人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撰成的。现存版本30多种,有明刊本、康熙三十九年(1700)刊本、瀛海贾棠刻本、越郡黎照楼刊本、岳峙楼刊本、四库全书本、金阊书业堂刊本、敦化刊本、扫叶山房刊本等,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影印本。

全书共64卷,分16种。第一种为“传忠录”(卷1~3),系医论,着重阐述“阳非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观点,对刘完素、朱丹溪用寒凉攻伐,多所非议,倡导温补。第二种“脉神章”(卷4~6)。主要论述脉诊及其它诊断方法。以下为各论。第三种“伤寒典”(卷7~8)。第四种“杂证漠”(卷9~37),第五种“妇人规”(卷38~39)第六种“小儿则”(卷40~41),第七、八种分别是“麻疹诠”(卷42)“痘疹诠”(卷43~45),第九种“外科钤”(卷46~47),第十种“本草正”(卷48~49),载药290种,第十一至十六种为方剂,共载方2624首,还载有砭法、灸法等12法。

十六、《霉疮秘录》

《霉疮秘录》系陈司成所撰,崇帧五年(1632)梓行。系梅毒专著,分总说、或问、治验、方法、宜忌五部分。该书论述了梅毒的传染途径,对一、二期梅毒的硬下疳、扁平湿疣、梅毒性斑疹、环形丘疹、白斑、鳞屑损害、晚期树胶肿损害,骨关节和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胎传梅毒的特殊表现,都有相当准确的描述。提出必须彻底治疗等原则,重视预防和防止复发。首创用减毒无机砷剂治疗梅毒的方法。书中列病案29则,载方55首,并述配制及运用方法。在《宜忌》中列举误治病例6个,分析了药物与饮食宜忌的具体要求,

十七、《瘟疫论》

吴有性于崇锁十五年(1642)撰成《温疫沦》,据《四库全书总目》载,《瘟疫论》2卷,补遗1卷,版本主要有清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康熙间日本即有刻本,国内阐释发挥之书亦多,乾隆四十九年(1784)晚翠堂等刻本作《补注瘟疫论》,同治三年(1864)樊川文成堂等刊本作《温疫论补注》,建国后刊有多种铅印本和评注本。

上卷载论文50篇,阐述瘟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从多方面论述温疫与伤寒的不同。下卷载文36篇,着重论述温疫的兼证,有数篇论述温疫名实和疫疬证治。

吴氏认为瘟疫之因,为无形之“戾气”,从口鼻侵入人体。戾气有多种,各有“特适”性和“偏中”性,即不同戾气具有侵犯一定脏器的特异性,人或动物对某种戾气也具有不同感受性。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

吴氏创论外感瘟疫病因及传受途径,实开我国传染病学之先河,对后世戴天章等有很大影响。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学家并未按吴氏的思路继续探索,而返回中医传统思维方法中,使吴氏民气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

十八、《审视瑶函》

《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傅氏眼科审视瑶函》、《审视瑶函眼科大全》,博仁字撰于崇祯十七年(1644)。版本约40多种,有崇帧十七年焕文堂本、济世堂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会文堂石印本、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等。全书共6卷。共列108证,300余方:有图说和歌括,内容较丰富;对金针拨障及钩、割、针、烙等眼科手术有详细的说明,对五轮八廓等眼科理论也有系统阐述,本书对后世眼科学术发展很有影响。

 

tags: 明代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中国医学通史 总目录
明代医学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
明代军事医学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
明代医学著作 (当前页面)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清代前中期医学(1644-1840)
清代前中期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
清代前中期医学典籍的整理研究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两宋时期医学著作
  2. 现代药学的发展
  3. 台湾医学
  4. 隋唐五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5. 近代临床医学的发展
  6. 民族医学的发展
  7. 现代中医临床科学的研究
  8. 明代临床医学成就
  9.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基础理论
  10. 原始人类药物的发现和使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