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实用书 > 自我调养巧治病 -- 普外科疾病

急性乳腺炎

书名:《自我调养巧治病》  作者:

急性乳腺炎是常见的乳房化脓性疾病,多见于哺乳期妇女,且以初产妇最为多见,一般发生于产后3~4周。发病原因是产后抵抗力下降,此外还有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或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乳汁不能完全排空,影响排乳造成乳汁淤积,淤积的乳汁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头破损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可见高热,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炎症继续发展,上述症状加重,乳房疼痛呈搏动性,严重的可有高热,体温达40℃以上,寒颤,乳房胀痛明显,局部皮肤红肿,有硬结,压痛,数天内硬块软化,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自行向外溃破,或穿破乳管而至乳头流出脓液。深部脓肿可缓慢向外溃破,也可向深部浸润,形成乳房后脓肿,脓肿可由1个扩展到多个,严重感染者可并发败血症。

祖国医学称急性乳腺炎为“乳痈”,乳痈分为3种,在哺乳期发生的称为外吹乳痈;怀孕期间发生的称为内吹乳痈;与哺乳无关而发生的,称为非哺乳期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多,内吹乳痈较少,非哺乳期乳痈更少见。这里主要讲外吹乳痈,其病因病机因情志内伤,胀胃不和,乳络不通,排乳不畅,酿成乳痈;乳头破碎,疼痛难忍,或乳窍化脓结痂,影响正常授乳,导致乳汁淤积而发乳痈;断奶时乳汁壅滞,乳房膨胀,结块郁积不散,而成乳痈。如果能在产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大大下降乳腺炎的发病率,如果已经发生,则可进行适当的调养,可使乳腺炎及时得到控制。

(一)起居调养法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妊娠后期尤其是初胎孕妇,应经常用温开水或75%酒精棉球擦洗乳头,有乳头内陷的,洗后轻轻按摩牵拉。哺乳期要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应定时哺乳,避免当风露胸哺乳,哺乳前注意乳头清洁,注意婴儿口腔卫生,有口腔炎症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含乳而睡。产妇乳汁过多,哺乳后尚未排空,可用吸奶器吸空,哺乳后轻揉,使乳汁排出,防止淤积,并清洗乳头。如有乳头擦伤或皲裂,应及早处理,可用麻油或蛋黄油外涂。断奶时应先减少哺乳次数,然后再行断奶。

(二)药物调理法

(1)初期:可用瓜蒌15克,牛蒡子15克,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连翘15克,橘皮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同时应服回乳药物,生山楂60克,生麦芽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3天。局部可用金黄散、玉露散,用水或鲜菊花叶、鲜蒲公英叶汁调敷患处,每天1次;或用仙人掌去刺捣烂外敷,每天1次;或用鲜白蔹200克,蜂蜜适量,共捣成泥,加温后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还可用鲜猕猴桃叶加酒精、红糖适量捣烂,加热外敷,每天2次。

(2)成脓期:可用当归10克,生黄芪10克,炒山甲10克,川芎10克,皂角刺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脓肿形成后,宜切开引流。

(3)溃后期:可用炙黄芪15克,当归15克,金银花30克,炙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局部可用生肌散掺入患外,促使伤口愈合。

(三)针灸调养法

针刺对乳腺炎早期出现肿块尚未化脓者有效。取肩井、列缺、委中为主穴,配穴取膈俞、血海。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加足三里,手法均用泻法,留针15~30分钟,每隔5分钟加捻针1次。

(四)饮食调养法

饮食宜清淡,少吃下奶的荤腥汤水,减少乳汁分泌,有利于伤口愈合。

产后可用橘核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2~3剂,可防止乳汁淤积;初期可用黄花菜鲜根60克,洗净,猪蹄1个,同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煮汤吃,不加调料,每天1次,连用数天。成脓期,可用蜂房10克,蒲公英50克,地丁20克,白糖适量,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连用3~5天.溃后期可用蒲公英40~60克,粳米50~100克,每天1剂,将蒲公英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后放入粳米煮粥,每天分2~3次服,3~5天为1个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

初期局部肿痛,乳汁不通,淤乳明显,可作乳房按摩,使郁滞乳汁得以疏通。在患侧乳房涂上少许润滑油,患者自己或术者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按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淤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同时可以轻揪乳头数次,以扩张乳头部乳络,如果在按摩前先做热敷,效果更好。

 

tags: 乳腺 急性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自我调养巧治病 总目录
普外科疾病
胆囊炎、胆石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颈淋巴结核
急性乳腺炎 (当前页面)
骨伤外科疾病
落枕
腰椎骨质增生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附]腰椎管狭窄症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骨髓瘤
  2. 坐骨神经痛
  3. 骨折
  4. 腱鞘炎
  5. 胰腺炎
  6. 足跟痛
  7. 落枕
  8. 腕管综合征
  9. 鼻炎
  10. 骨质疏松症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