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经络全书 -- 后编/枢要

三部篇第九

书名:《经络全书》  作者:沈子禄、徐师曾撰

《素问》曰∶人有三部,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有天、有地、有人。上部天,两额之动脉(在额两旁,动应于手,足少阳胆脉之所行也),以候头角之气(以其位在头角之分也);上部地,两颊之动脉(在鼻孔下两旁近于巨 之分,动应于手,足阳明胃脉之所行也),以候口齿之气(以其位近口齿也);上部人,耳前之动脉(在耳前陷者中,动应于手,手少阳三焦脉之所行也),以候耳目之气(以其位当耳前脉,抵于目内也)。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脉也,在掌后寸口中,是谓经渠,动应于手),以候肺;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脉也,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合谷之分,动应于手),以候胸中之气(肠胃同候也);中部人,手少阴也(谓心脉也,在掌后锐骨之端,神门之分,动应于手),以候心。下部天,足厥阴也(谓肝脉也,在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卧而取之,动应于手。女子取太冲,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是也),以候肝;下部地,足少阴也(谓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应于手),以候肾;下部人,足太阴也(谓脾脉也,在鱼腹上趋筋间,直五里下,箕门之分,宽 足单衣,沉取乃得之,而动应于手),以候脾胃之气(脾脏与胃,以膜相连,故以候脾,兼候胃也。候胃气者,当取足跗之上冲阳之分穴中,动脉乃应手。次第《三部九候论篇》文)。

(顾英白曰∶轩岐之所谓三部九候者,亦非如后世之谓三部九候也。人有三部,部有三候,是总人之一身,而分为上中下三部耳,岂第以气口之一脉,而命为寸关尺之三部乎?一部之间,自有天地与人,三候之动脉耳,岂复以寸关尺之脉,而分为浮中沉之三候乎?若后人之说为是,则轩岐之说为非;轩岐之说为是,则后人之说为非矣!故不得不置一喙于其间也。浮之与沉,固无庸义矣,中则止有浮之中耳,奚能有沉之中乎?浮而无中,固曰无根,沉则必无中矣,何仅以为沉脉主里,而无必死之证乎?盖人但知有中正之中,而不知有中和之中。经言∶真脏脉见者必死。脉无胃气者,谓为真脏脉也。是除诸怪脉之外,皆得谓之有胃气,皆得谓之有中脉耳。何弃其彰明较置之经文,而反以浮沉与中,索摸于不可知之陋习乎?此事之不能解者也。况诊脉之法,或以手测,或以目视,而非徒事于按也。脉之缓者,其皮肤亦缓;脉之急者,其皮肤亦急;脉之滑者,其皮肤亦滑;脉之涩者,其皮肤亦涩;脉之大者,其皮肤亦贲而起;脉之小者,其皮肤亦减而少气。圣人恫 乃身,爰谆谆以诏后世,而反置之不讲,何不智若是耶?夫滑脉者,可以望,可以按,均不失夫脉之真者也。至于涩脉,则望之为甚易,按之则甚难,何也?但视其色之黑而悴者为涩脉,则孩童可以知矣。如必切其,沾沙刮竹而为涩,则虽有明智,若望洋焉。自扁鹊、仓公、仲景而下,沿袭至今,讹以传讹。予尝缔绎经文,人迎止隶于喉旁。三部须兼乎首足,脏则候之于左手,腑则候之于右手,寸以候上,尺以候下,脏腑皆然,庶不使有纤毫之疑而容惑于其间也。彼七表八里九道之纷然,智又出扁鹊下矣。世多识之,故不赘焉)。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经络全书 总目录
后编/枢要
脏腑篇第三
营卫篇第四
经络篇第五
常经篇第六
三部篇第九 (当前页面)
清浊篇第十一
虚实篇第十二
客感篇第十三
传变篇第十四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五十五、〔腋〕
  2. 二、〔头〕
  3. 六十三、〔少腹〕
  4. 三十八、〔臂〕
  5. 五十七、〔胁肋〕
  6. 五十九、〔?〕
  7. 四十八、〔脊)
  8. 三十五、〔?〕
  9. 五十三、〔乳〕
  10. 十三、〔瞳子〕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