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女科经纶 -- 卷一

月经门

书名:《女科经纶》  作者:萧埙

 

经论女子月事属太冲脉盛

《素问》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而下,故能有子。

 

经论女子血海属于少阴一经

《灵枢》曰∶冲脉起于胞中,出于气街,前行于胸,伏行于背,上出颃颡,渗灌诸阳,下入于足,注诸络,为十二经脉之海,其出入皆少阴经以行,故为血海。

 

经论女子经水温寒与天地相应

《素问》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天暑则气淖泽,虚邪因而入客,亦如经水之得风也。

慎斋按∶以上经论三条,序女子月事,始本太冲脉盛,而冲脉则起胞中,即为血海,此经水之源也。但经水得寒则凝,得热则行,尝与天地寒暑之气相应,而调经者可以知所务矣。

 

女子月事本血室以时而下论

王太仆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运而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经云,任脉通,冲脉盛,男既营运,女既停止。营运者,无积而不满,动也。停止者,有积而能满,静也。不满者,阳也,气也。能满者,阴也,血也。故满者以时而溢,谓之信。男子以气运,故阳气应日而一举。女子以血满,故阴血应月而一下。

 

女子月经本任冲二脉血海有余论

马玄台曰∶任冲二脉,奇经八脉之二也。经云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今二脉俱通,月事而下。《灵枢》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又云∶冲脉为血之海。又云∶血海有余。按∶血海之海,虽曰既行而空,至七日后而渐满,如月之盈亏相似。当知血海之有余,以十二经皆然,非特血海之满也,故始得以行耳。

 

女子月事本任督二脉血海之满论

程扶生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任者,妊也。此人生养之始,故曰任脉。中极之下,长强之上,此奇经之一脉也。督脉者,起于下极之 ,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督之言都也,是入阳脉之都纲也。人脉比于水,故云阳之海,此奇经之一脉也。任脉主任一身之阴血,太冲属阳明,为血之海。故谷气盛则血海满,而月事以时下也。

 

妇人月水本于四经论

齐仲甫曰∶妇人月水,本于四经。二者冲任,二者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然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令有子。小肠经属腑,主表为阳;少阴经为脏,主里属阴。此二经,在上为乳汁,在下为月水。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女子月经本于血室,血室即血海,而其脉则属冲任督三脉。心与小肠二经,为月水之源也。

 

女子天癸之至名月信论

陈良甫曰∶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天谓天真之气,癸谓壬癸之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女子阴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气降,故曰天癸,常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不失其期,故名曰月信。

 

女子月经非天癸之辨论

马玄台曰∶经云,女子二七天癸至,天癸者,阴精也。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王冰以月事为天癸者,非也。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为血,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男女当交媾之时,各有精,而行经之际方有其血,未闻交媾时可以血言也。至云精开裹血,血开裹精者亦非。《灵枢》云∶两神相抟,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者是也。但女子之精,以二七而至,而其月事,亦与此时同其候也。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女子之月水即为天癸,又辨天癸不可以月信名也。

 

男女精血本五味之秀实论

褚侍中曰∶饮食五味,养髓骨肌肤毛发。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也。

 

妇人经血属心脾所统论

薛立斋曰∶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东垣所谓脾为生化之源,心统诸经之血,诚哉是言也。心脾平和,则经候如常。苟或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脾胃虚损,心火妄动,则月经不调矣。大抵血生于脾土,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苦甘之药,以助阳气而生阴血也。

 

妇人经血生于水谷之精气论

薛立斋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

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凡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饮食亦然。

 

妇人月水与乳俱脾胃所生论

程若水曰∶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其清纯津液之气归于心,入于脉,变赤而为血。血有余,则注于冲任而为经水。经水者,阴水也。阴必从阳,故其色赤,禀火之色也。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若男子媾精,阴阳和合而成孕,则其血皆移荫于胎矣。胎既产,则胃中清纯津液之气,归于肺,朝于脉,流入乳房,变白为乳,是禀肺金之色也。或儿不自哺,则阳明之窍不通,其胃中津液,仍归于脉,变赤而复为月水矣。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妇人经血,由于饮食五味,水谷之精气所化,此调经必先于扶脾保胃为要也。

 

女子经不调由合之非时论

褚侍中曰∶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

 

经不调由阴阳盛衰所致论

王子亨曰∶经者,常候也。谓候其一身之阴阳愆伏,知其安危,故每月一至。太过不及,皆为不调。阳太过则先期而至,阴不及则后时而来。其有乍多乍少,断绝不行,崩漏不止,皆由阴阳盛衰所致。

 

经候不调有阴阳相胜论

许叔微曰∶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辨阴胜阳,阳胜阴,所以服药少效。盖阴气乘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营运,经所谓天寒地冻,水凝成冰,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若阳气乘阴,则血流散溢,经所谓天暑地热,经水沸腾,故令乍多而在月前。当别其阴阳,调其血气,使不相乖,以平为期也。

 

经不调属风冷乘虚客胞中论

陈良甫曰∶妇人月水不调,由风冷乘虚,客于胞中,伤冲任之脉,以损手太阳、手少阴之经也。盖冲任之脉,起于胞中,人将息顺理,则血气调和,六淫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则风冷乘之,脾胃一伤,饮食渐少,荣卫日衰,肌肤黄瘦,皆由冲任劳损。故凡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

 

月水不调属风冷之邪搏血论

王子亨曰∶妇人月水不调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之气乘之也。冲任之脉,皆起于胞内,为经络之海。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二经为表里,主上为乳汁,下为月水。若冷热调和,则冲任气盛,太阳少阴所生之血宣流,根据时而下。若寒温乖适,经脉则虚,如有风冷,虚则乘之,邪抟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为不调也。

 

月经不调属忧思郁怒所致论

方约之曰∶妇人以血为海。妇人从于人,凡事不得专行。每多忧思忿怒,郁气居多。书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血亦结。又云∶气顺则血顺,气逆则血逆。忿怒过度则气逆,气逆则血亦逆。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而经于是乎不调矣。

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妇人经水不调之由也。妇人以血用事,故病莫先于调经。而经之所以不调者,或本于合非其时,或属于阴阳相胜。或感于风冷外邪,或伤于忧思郁怒。皆足以致经候不调之故,此病机之不可不察者也。

 

经水不调有先后多少之分

戴复庵曰∶妇人每月经水应期而下,不使有余,犹太阴之缺,其有或先或后,或多或少,或欲来先病,或遇来而断续,皆谓之不调,和气饮加香附。

 

经行先期后期有血热血虚之分

朱丹溪曰∶经水先期而至者,血热也,四物加芩、连、香附。后期而至者,血虚也,芎、归、参、术加二陈。

薛立斋按∶先期而至,有因脾经血燥,宜加味逍遥散。有因肝经郁滞,宜归脾汤。有因肝经怒火,宜加味小柴胡汤。有因血分有热,宜加味四物汤。有因劳役火动,宜补中汤。如过期而至,有因脾经血虚,宜人参养荣汤。有因肝经血少,宜六味丸。盖血生于脾,故云脾统血。凡血病当用甘苦之剂,以助阳气而生血也。

 

月经过期不及期为有火无火论

赵养葵曰∶经水如不及期而来者,有火也,宜以六味丸滋水,则火自平矣。如不及期而来多者,本方加海螵蛸、柴胡、白芍。如半月或十日而来,且绵延不止,此属气虚,用补中汤。如过期而来者,火衰也,本方加艾叶。如迟而色淡者,本方加桂。此其大略也。其间亦有不及期而无火者,有过期而有火者,多寡不同,不可拘于一定。当察脉之迟数,视禀之虚实强弱,但以滋水为主,随证加减。凡紫与黑色者,多属火旺之甚。亦有虚寒而紫黑者,不可不察脉审证。若淡白,则无火明矣。

 

月经紫黑属热非寒论

朱丹溪曰∶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滞则滞。为气之配,因气而行。见有成块者,气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俱虚也。错经妄行者,气之乱也。色淡者,虚而有水混之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热甚也。今人见紫黑成块作痛,率指为风冷乘之,用温热剂,祸不旋踵。经云∶亢则害,承乃制。热甚必兼水化,故热则紫,甚则黑也。且妇人性多忿郁,嗜欲倍加,脏腑厥阳之火,无日不有,非热而何?若以风冷,必须外感,即或有之,亦千百而一二也。

 

经黑属风寒外乘当辨脉证

叶氏曰∶血黑属热,丹溪之论善矣。然有风寒外乘者,十中尝见一二。盖寒主收引,小腹必常冷痛,经行时,或手足厥冷,唇青面白,尺迟或微而虚,或大而无力。热则尺洪数,或实有力,参之脉证为的。

《准绳》按∶冷证外邪初感,入经必痛,或不痛者,久则郁而变热。且血寒则凝,既行而紫黑,故非寒也。

 

经水辨色有气虚血热痰多之分

朱丹溪曰∶经水不调,而水色淡白者,气虚也,宜参、术、归、芍、黄 、香附之属。经水过期而紫黑成块者,血热而实也,必作痛,宜四物加黄连、香附。经水过多而淡色者,痰多也,二陈加芎、归。

薛立斋按∶经水过期而至,有因脾经血虚者,宜人参养荣汤。有因肝经血少者,宜六味丸。有因气虚血弱者,宜八珍汤。

 

经水辨色用药之法

李氏曰∶心主血,故以色红为正,虽不对期,而色正者易调。其色紫者,风也,四物加荆、防、白芷。黑者热甚也,四物加芩、连、香附。淡白者虚也,有挟痰停水以混之,芎归汤加参、 、白芍、香附。有痰者,二陈加芎、归。如烟尘水,如屋漏水者,二陈加秦艽、防风、苍术。如豆汁者,四物加芩、连。或带黄混浊者,湿痰也。成块作片色不变者,气滞也,四物加香附、胡索、枳壳、陈皮。色变紫黑者,血热也。

慎斋按∶以上七条,序经水有先期过期之候,有属热属寒之分,有色黑色淡之辨,凡此皆经候不调之所属也。

 

经论月水来腹痛属子门有寒

《甲乙经》曰∶女子胞中瘕,子门有寒,引髌髀,水道主之。

 

经行腹痛属风冷客于胞络

陈良甫曰∶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或伤手太阳、手少阴二经,用温经汤加桂枝、桃仁。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桂枝桃仁汤、地黄通经丸。若血结成块,用万病丸。

 

经行腹痛属寒湿抟于冲任

滑伯仁曰∶有经行前脐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余皆弦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抟于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妇人之血室。经事来,邪与血争,故作 痛。寒湿生浊,下如豆汁,宜治下焦,以辛散苦温血药治之。

 

经行腹痛属于血涩

王海藏曰∶经事欲行,脐腹绞痛者,血涩也,宜八物汤加木香、槟榔、胡索、苦楝。

 

经行腹痛属于气滞

朱丹溪曰∶经将行腹痛,属气之滞,用香附、青皮、桃仁、胡索、黄连,又用抑气散、四物加胡索、丹皮、条芩。又曰∶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四物加黄连、丹皮。

 

经行腹痛宜调气

戴元礼曰∶经事来而腹痛,不来腹亦痛,皆血之调故也。欲调其血,先调其气,四物加香附、吴茱,或和气饮加吴茱。痛甚者,加玄胡索汤。

 

经行体痛属于血气不足

《产宝百问》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或外亏卫气之充养,内乏荣血之灌溉,血气不足,故经候欲行,而身体先痛也,趁痛散主之。

 

经水过后腹痛属于气血两虚

朱丹溪曰∶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宜八珍汤。亦有虚中有热,经后亦作痛,宜逍遥散。亦有经行过后,腹中绵绵走痛者,是血行而气滞未尽行也,四物加木香。

《准绳》按∶经后腹痛为虚,明甚。若脉不数,证不显热,未可断其为热也,八珍为宜。有热,方以逍遥散主之。

慎斋按∶以上八条,序经行腹痛,有寒热虚实之分也。主于风冷寒湿者,经文与良甫、伯仁之论是也。主于血涩气滞者,海藏、丹溪之论是也。若经行后腹痛,是有虚无实,有寒无热矣。而丹溪则又兼热与气滞论病机,不可不审。

 

经行潮热有内伤外感虚实之分

李氏曰∶经行潮热有时,为内伤,属于虚。潮热无时,为外感,属于实。虚者大温经汤,实者四物加柴、芩。

 

经行客热属于体虚外热之加

《大全良方》曰∶经行客热者,因体虚而将温过度,外热加之,非脏腑自生,故云客热。其状上焦胸膈之间,虚热、口燥、心烦,手足壮热是也。

 

经行后发热目暗属血虚

女科撮要》曰∶有经后发热倦怠,两目如帛蔽。夫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而五脏皆为失所,不能归于目也。用补中汤、归脾汤,专主脾胃而愈。凡发久者,阳气亦自病,须调补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经行有潮热、客热、发热之证也。经行潮热、客热,兼虚实论。若经后发热,则是血脉空虚,阴虚不足,为有虚而无实也。

 

经行泄泻属于脾虚多湿

汪石山曰∶有妇人经行,必先泻二三日,然后经下,诊其脉皆濡弱,此脾虚也。脾主血,属湿,经水将动,脾血先已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以参苓白术散服之,月余而经行不泻矣。

 

经行白带属阳虚陷下

缪仲淳曰∶有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泄泻无时,亦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论治,服四物益甚,始悟此病正合仲景阳生阴长之法。夫经水多,白带时下,又兼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命曰阳脱是也。日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故日轻。夜则阴旺,而阳不得其任,失其健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以参、术助阳之药服之。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经行有泄泻、白带之兼证也。经行中兼见之证不一,而腹痛、发热、泄泻、白带四证,则常有之。四证见其一,皆足以致经候不调之病,故以此序于月经不调之后。但月经不调,而不加意审治,势必渐至于不月而经闭,有血枯之候。故即以女子不月、经闭、血枯诸论集于下,此序书之原委也,读者不可不知。

 

经论女子月事不来属于胞脉闭

《素问》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经论女子不月属二阳之病

《素问》曰∶二阳之病,发于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

慎斋按∶以上经论二条,序女子不月,一属于胞脉之闭,一属于二阳之病也。

 

女子不月属心脾病宜治心火养脾血

张洁古曰∶女子月事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太仆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则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则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故其病不能隐曲。脾土已亏,则风邪胜而气愈消。又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属于心,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五补丸、卫生汤,治脾以养其血。

 

女子不月属肠胃病及于心脾论

王安道曰∶二阳,足阳明与手阳明脉也。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发于心脾,犹言延及心脾也。虽然,脾胃为合,胃病而及脾,理固宜矣。大肠与心,本非合也,以大肠而及心,何哉?盖胃为受纳之府,大肠为传化之府。食入于胃,浊气归心,饮入于胃,输精于脾者,以胃之能纳,大肠之能化耳。肠胃既病,则不能受,不能化,心脾何所资?心脾既无所资,则无以运化而生精血。故肠胃有病,心脾受之,则男子为少精,女子为不月。心脾总男女言之,至隐曲不月,方主女子说。

 

女子不月属胃病不能运化水谷论

马玄台曰∶二阳者,足阳明胃脉也,为仓廪之官,主纳水谷,乃不能纳受者何也?此病由心脾所发耳。正以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郁之于心,故心不能生血,血不能养脾。始焉胃有所受,脾不能运化,而继则渐不能纳受,故胃病发于心脾也。由是水谷衰少,无以化精微之气,而血脉遂枯,月事不能时下矣。王注谓肠胃为病,心脾受之。何以谓心脾受肠胃之病,又以心血不流,为女子不月;脾味不化,为男女少精。岂女子无关于脾,而男子无关于心乎?况此节专为女子而发,未论及男子少精之义,学人详推之。

 

女子不月属胃无生化之原论

张景岳曰∶二阳,阳明也,为胃与大肠二经。然大小肠皆属于胃,胃与心,子母也。人之情欲,本以伤心,母伤则害及其子。胃与脾,表里也。人之劳倦,本以伤脾,脏病则连于腑。故凡内而伤精,外而伤形,皆能病及于胃。此二阳之病,所以发于心脾也。不得隐曲,阳道病也。夫胃为水谷气血之海,主化荣卫而润宗筋。

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然则精血下行,生化之本,唯阳明为最。今化源既病,则阳道外衰,故为不得隐曲。其在女子,当为不月也。

 

女子不月属心脾少血论

李太素曰∶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二阳指阳明经胃与大肠也。此经乃水谷传化之地,而心与脾实系之。盖胃之下口通于小肠上口,胃不病,而小肠传化,则心气流通,而邪不归心。大肠不病而传化,则饮食营运而脾不劳力。今二阳既病,则传化不行,心脾乌得不病?故曰病发心脾则精血不充。盖精、血,一物也,主于心而生于脾。在男子言精不言血,故曰少精而不得隐曲。在女子言血不言精,故曰少血而不月。

此心脾受病而然,是月经不调之一端也。

 

女子不月属气郁不畅论

武叔卿曰∶洁古云泻心火,养脾血,是从本文之义也,愚谓当从隐曲推解。人有隐情曲意,难以舒其衷,则气郁而不畅,不畅则心气不开,脾气不化,水谷日少,不能变化气血,以入二阳之血海。血海无余,所以不月也。

传为风消者,阳明主肌肉,血不足则肌肉不荣,有不消瘦乎?风之名,火之化也。故当根不得隐曲上看,乃有本。

 

女子不月属心脾胃三经受病论

李士材曰∶阳明为二阳,胃伤而心脾受病者何也?脾与胃为夫归,夫伤则妻亦不利。心与胃为子母,子伤则母亦不免。不得隐曲,阳事病也。胃为水谷气血之海,化荣卫而润宗筋。厥论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痿论曰∶阴阳总宗筋之会,而阳明为之长。故胃病则阳事衰也。女子不月者,心主血,脾统血,胃为血气之海,三经病而血闭矣。

慎斋按∶以上八条,序女子不月证也。女子不月,自《内经》论二阳之病发心脾,因集洁古以下诸家之论,以发明其经旨。大约均主脾胃立论,独叔卿一条,作气郁解,与诸家有异。

 

妇人经闭属虚积冷结气

《金匮要略》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证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三十六病,千变万端。

 

妇人经闭属风冷客于胞门

齐仲甫曰∶妇人月事不来,此因风冷客于胞门,或醉以入房,或因风堕坠惊恐,皆令不通。《病源》云∶血得温则宣通,得寒则凝泣。若月水不来,因冷于胃府,或醉入房,则内气耗损,劳伤肝经,或吐衄脱血,使血枯于中也。

 

妇人月水不通属津液减耗

王子亨曰∶妇人月水不通,病本于胃,胃气虚不能消化水谷,使津液不生血气故也。又云,醉以入房,则内气竭绝伤肝,使月水衰少。所以尔者,肝藏血,劳伤过度,血气枯竭于内也。又先吐血,及吐血下血,谓之脱血,名曰血枯,亦月水不来。所以尔者,津液减耗故也。但益津液,其经自下。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闭,属于积寒风冷,凝泣其血,而月水为之不通也。

 

妇人经闭属火热有上中下三焦之分

李东垣曰∶经闭不行有三,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以致经水断绝,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胞脉闭也。胞脉属心,络胞中,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不来。宜安心补血泻火。则经自行。(此上焦心肺有热而经不行也。)或病中消。胃热善饥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燥渴。血海枯竭,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则经自行。(此中焦胃有热结而经不行也。)或心包络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闭,小便难,而经水闭绝。此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胞络中火邪,则经自行。(此下焦胞脉热结而经不行也)

娄全善按∶洁古、东垣治妇人血枯经闭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补血用四物之属。泻火,东垣分上中下三焦。如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难,治以玉烛之类。玉烛,四物与调胃承气是也。三和,四物与凉膈是也。

《济阴纲目》按∶东垣之论,当有四证。如胃热、胞络热、劳心热三证,皆有余,宜泻火养血是矣。所言脾胃久虚,致经水断绝一证,又当补脾胃为主,岂得舍而勿论。盖水入于经,其血乃生,谷入于胃,脉道乃行。

水去荣散,谷消卫亡,况脾统诸经之血,而以久虚之脾胃,致气血俱衰者,可不为之补益乎?即此以分虚实,明是四证无疑。全善乃遗补虚之一证,何也?

慎斋按∶经闭主于泻心火,论本洁古。而东垣则以热结分上中下三焦,是月水不下,专以火热为病,药用玉烛、三和为例。夫此方治劳心,心火上行,致胞脉闭塞,月事不来,是实热也。若心虚而热收于内,与心虚而上衰者,二方又未可妄用也。大约妇人经闭,由于阴虚火旺,日渐煎熬,津液干涸,以致血枯经闭,当从赵养葵滋水补肝之法,纯用三和、玉烛殊未尽善。若东垣三证,首言脾胃久虚一段,已见经水断流,俱从脾胃受病。

《济阴纲目》议全善之失,尤为有见。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妇人经闭属火邪热结,而经不行也。夫经闭有寒有热,《金匮》三条,主于风冷积寒,东垣、洁古主于火热实结,是皆指有余之客邪为病也。但寒热二证,宜分内伤外感处治。如心火不下降,而三焦热结,此是血衰火旺,阴不足以配阳,故心气不通,热结三焦,而经不下,当益阴滋水,以培化源,若用硝、黄、芩、连则失矣。如积冷血寒,凝结胞门,冲任脉寒,而血泣不下,是风冷客邪,乘虚袭入,宜温经散寒,以大辛热之药,导血下行,后用养荣之剂为当也。

 

妇人经闭属积痰碍滞

朱丹溪曰∶有妇人病疟,饮食少,经脉不行,诊其脉,两手并无。时寒月,以虚寒治之,四物加附子、吴茱、神曲丸与之。予思处方殊未当,次早再求诊视,见其起居如常,并无倦怠,惊曰∶前药误矣。经不行者,非无血也,为痰所碍而不行也。无脉者,非血衰少而脉绝也,积痰生热,结伏而脉不见尔。当作实热治之,用三花神佑丸,六脉俱出。

 

妇人经闭属痰塞胞门

朱丹溪曰∶有积痰下流于胞门,闭塞不行,用浓朴二陈汤。又有痰多占住血海,因而不下者,痰多血虚,南星、二术、黄连、川芎末丸。有肥人脂满者,导痰汤加川芎、黄连,不用地黄,泥膈故也。

 

妇人经闭属污血凝滞胞门

娄全善曰∶妇人经闭,有污血凝滞胞门,小腹 痛,有热有寒。如热而经闭者,罗谦甫血极膏,一味大黄为末,醋熬成膏,治妇人干血气,大便利一二行,经血自下,是妇人之仙药也。仲景抵当汤,亦主妇人经水不利。《千金》桃仁煎,治血积月水不行。若寒结污血而不下,云岐红花当归散,治妇人室女经候不行,或积瘀血,腰腹疼痛。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闭属于积痰污血,而致经水之不行,是有余之实邪为病也,宜导痰逐瘀为主。

 

女子不月为血滞属心气不通

《内照经》曰∶女子不月,血滞病也。原其本,则得之心气不通。故不治其血,而治其心可也。

 

月事不来属胞脉闭心气不下通

朱丹溪曰∶经云气上迫肺,则心气不得下通,而月事不来。经云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

 

妇人经闭本执着属于血虚气结

《医录补遗》曰∶妇人血海满则行,然妇人性情执着,比之男子十倍,虽有虚证宜补,亦当以执着为虑,况月闭一证,大半属血虚气结。

 

妇人经闭属于肝劳血伤

骆龙吉曰∶经云有病胸胁支满,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曰血枯。此年少时,因大脱血,或醉而入房,亏损肾肝。盖肝藏血,受天一之气,以为滋荣,其经上贯膈,布胁肋。若脱血失精,肝气已伤,肝血枯涸不荣,而胸胁满。妨于食,则肝病传脾,而闻腥臊臭,出清液。若以肝病而肺乘之,则吐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出,皆肝血伤之证也。

 

妇人经闭属心血亏肾水涸论

虞天民曰∶妇人百病,皆自心生。如五志之火一起,则心火亦从而燔灼。经闭不通之证,先因心事不足,心血亏耗,故乏血以归肝,而出纳之用已竭。经曰,母能令子虚,是以脾不磨而食少,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者,此也。因食少,故肺气亦失所养。而气滞不行,则无以滋肾阴。况月水全赖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或先或后,淋漓无时。若不早治,渐至闭塞不通,而必为劳极之证,不易治也。

 

妇人经闭属于心事不足思虑伤脾论

徐春甫曰∶心属阳而主血,脾裹血以行气。若月经不通,未必不由心事不足,思虑伤脾,有所劳倦,谷气不输,肺金失养,肾水无滋,经血枯涸,以致三五不调,渐致闭绝。虚损内热,骨蒸劳瘵之证作,而率难以治。唯养心则血生,脾健则气布,二者和则气畅血行,而调经之要至矣。

 

妇人经闭宜审脾胃论

王节斋曰∶妇人女子,经脉不行,多有脾胃损伤而致,不可便作经闭死血,轻用通经破血药。凡遇此证,须审其脾胃何如。若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少食泄泻疼痛。或因误服汗下攻克药,伤其中气,以致血少不行,只用健脾胃药。脾旺则生血,而经自行。又有饮食积滞,致损脾胃,亦宜消积补脾。若果脾胃无病,有血块凝滞,方用行血通经之剂。

慎斋按∶以上七条,序妇人经闭属于内伤不足之病也。经闭有心气不通,有血虚气结,有肝伤肾竭脾伤,皆足致经闭。此为内伤虚证,而与前条风冷寒凝,火邪热结,积痰污血为病者,有余不足,各自不同也。

 

妇人经闭有血滞血枯之分

李氏曰∶妇人以血为主,天真气降,壬癸水合,肾气全盛,血脉流行,尝以三旬一见,以象月盈则亏,故曰月经。经行与产后一般,若其时有余血一点未净,或被风寒湿热暑邪,或内伤生冷,七情郁结,为痰为瘀,凝积于中,曰血滞。或经止后,用力太过,入房太甚,及服食燥热,以致火动,则邪气盛而津液衰,曰血枯。

 

妇人经闭血滞血枯有诸变证

陈良甫曰∶经后被惊,则血气错乱妄行,逆于上则从口鼻出,逆于身则血水相抟,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之间重痛,经行则发,过期则止。怒极伤肝,则有眩晕、呕血、瘰 、血风、疮疡等病,加之经血渗漏,遂成窍血生疮,淋漓不断。湿热相抟,为崩带,血结于内,变 瘕。凡此变证百出,不过血滞与血枯而已。重则经闭不通,轻则经水不调,不止虚与热二者也。

 

经闭血滞血枯有虚热痰气之四证

叶以潜曰∶血滞血枯,不越虚热痰气四证而已。血滞亦有虚热,血枯亦有虚热。故滞者不宜过于宣通,通后又须养血益阴,使津血流通。血枯亦不可峻行补益,恐本主无力。而辛热之剂反燥精血矣。

 

经闭血枯与血隔之证不同

张景岳曰∶肝病血伤证与血隔相似,皆经闭不通之候。然枯之与隔,有如冰炭。枯者竭也,血虚极矣。隔者,隔阻也。血本不虚,而或气或寒,或积,有所逆也。隔者,病发于暂,其证或痛或实,通之则行而愈。若枯者,其来也渐,冲任内竭,其证无形。夫血既枯矣。宜补养阴气,使血自充。如用桃、红、硝、黄、棱、蓬,反加克伐,则枯者愈枯,毙可立俟也。

 

经闭血滞宜破血枯宜补论

陈良甫曰∶血滞经闭宜破者,原因饮食毒热,或暴怒凝瘀积痰,直须大黄、干漆之类推陈致新,俾旧血消而新血生也。若气旺血枯,起于劳役忧思,自宜温和滋补。或兼有痰火湿热,尤宜清之凉之。每以肉桂为佐者,热则血行也。但不可纯用峻药,以亏阴道。调和饮食,自然血气流通。苟不务充养气血,唯以毒药攻之,是求千金于乞丐,必死而后已也。

慎斋按∶以上五条,序妇人经闭有血滞血枯二证之辨也。血滞为有余,有余者宜泻,即前条《金匮》以下,所论风冷火热,积痰污血,所感而成也。血枯者,为不足,不足者宜补,即前条《内照》以下,所论心气不足,血虚肝伤,脾衰肾涸,以渐而致也。滞与枯之因,不外此数端,而调经者,可以类通之矣。

 

室女经来复断为避年

王叔和曰∶有妇人将一女子,年十五来诊,言十四时,经水自下,今经反断,何也?师曰∶若是妇人亲女,必夫人年十四时,亦以经水下,所以断,此为避年,后当自下。此真气犹怯,禀赋素弱而然也。宜固天元真气,使水升火降,则五脏自和,而经脉自通矣。

 

室女月水不通属任脉为风寒所抟

《圣济总录》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若禀受不足,或任脉为风寒所抟,致令风气凝结,不能应时而下,经久不治,则致劳疾。不可行破血猛性之药,宜通心气,行荣卫,滑经络。

 

室女经脉断续为血脉未充

戴复庵曰∶有少女经脉已行一二次,复至一二年又不行,或有四季一行,或有三五复至,此本血脉柔弱未充,故经脉断续。宜顺气养血,气血旺自通,勿攻之。

 

室女经闭成劳属于积想过度

寇宗 曰∶人生以气血为本,人病未有不先伤气血者。若室女童男积想过度,多致劳损。男子则神色消散,女子则月水先闭。盖忧愁思虑,则心伤而血竭。且心病则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则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不可用青蒿、虻虫等凉血行血,宜柏子仁丸、泽兰汤,益阴血以制虚火也。

 

室女经闭成劳属于饮食不节

《产宝》曰∶经脉不通日久,此非细事,实为重病。若是室女,初因贪食酸咸之物,遂致血脉干涸,变成劳疾。

 

室女经闭为死候

危氏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竭。

行早,性机巧。行迟,性鲁钝。通行则阴阳和合,始能有子。若年十四至二十岁不行,命如风烛,朝不保暮,有病发则死。间有不死,百无一二,亦一生多病。然有四季行,有一年一次者,或一生不循经度而行者,晚年有癖疾则难治。

慎斋按∶以上六条,是序室女经闭之证也。室女经闭,与妇人经闭不同。室女经闭,非先天元气弱,血气未充,即是欲男子不得,所愿不遂,思虑伤心,郁抑伤肝,以致月水闭而成病。故凡寡妇师尼犯经闭者,当与此同法,惜前人未之论及也。

 

妇人天癸过期不止属血有余

许叔微曰∶妇人天癸已过期,经脉不匀,或三月四月不至,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经云七损八益,谓女子七数尽,而经不根据时者,血有余也,不可止之,但令得根据时,不腰痛为善,宜服当归散。

 

妇人经水当止不止属邪气攻冲

《产宝百问》曰∶男子生于寅,寅属木,阳中有阴,故男子得八数。女子生于申,申属金,阴中有阳,故女子得七数。男以气为主,八八则卦数已尽,尽则阳精痿。女以血为主,七七则卦数已终,终则经水绝,冲任虚衰,天癸绝而地道不通,而无子。或劳伤过度,喜怒不时,经脉衰微之际,又为邪气攻冲,则当止不止而复下。

 

妇人年过期经行属败血

李时珍曰∶妇人年过五十,而经行不止者,作败血论。又妇人四十九后,天癸当止不止,每月却行,或过多,用条芩二两,醋浸七日,炙干,又浸七次,为末,醋丸,空心温酒下,名芩心丸。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天癸过期,而有经行之病也。一主于有余,一主于邪伤,一主于败血,败血即属崩漏,当以人之禀赋强弱参之。

 

妇人月水不断属冲任气虚

《圣济总录》曰∶女人以冲任二经,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与手少阴心经,此二经相为表里,主下为月水。若劳伤经脉,则冲任气虚,冲任既虚,则不能制其气血,故令月事来而不断也。

 

妇人月水不断属外邪客于胞内

陈良甫曰∶妇人月水不断,淋漓腹痛,或因劳损气血而伤冲任,或因经行而合阴阳,以致外邪客于胞内,滞于血海故也。若气虚不能摄血,但养元气,病邪自愈。攻其邪,则元气反伤矣。

慎斋按∶以上二条,序妇人月水宜止而不止也。妇人经行,每月一至,如潮之来,故曰月信。若每月既至,或三日,或四五日即应止。而淋漓不断,非冲任气虚,不能约制,为内伤不足,即劳伤气血,外邪客胞,而外感有余。有余不足,当参以人之强弱也。

 

妇人经水清血为居经

王叔和曰∶妇人年五十所,一朝而清血,二三日不止,何以治之?师曰∶此妇人前绝生,经水不止,今反清血,此为居经,不须治,当自止。经水下常五日者,五日愈。

 

妇人经水三月一来名居经

王叔和曰∶脉微,血气俱虚,年少者,亡血也。乳子下利为可,否者此为居经,三月一来。师曰∶寸口脉微而涩,微则卫气不足,涩则血气无余。卫不足,其息短,其形躁。血不足,其形逆,荣卫俱虚,语言谬戾。

趺阳脉浮而涩,涩则胃气虚,虚则短气,咽燥而口苦。胃气涩则失液。少阴脉微而迟,微则无精,迟则阴中寒,涩则血不来,此为居经,三月一来。

 

妇人月水行期有不一候

李时珍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天癸者,天一生水也。邪术家谓之红铅,谬名也。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先或后,或通或塞,其病也。有行期只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是谓倒经逆行。

有三月一行者,是谓居经。有一年一行,是谓避年。有一生不行而受胎者,是谓暗经。有受胎之后,月月行经而产子者,是谓胎盛,俗名垢胎。有受胎数月,血忽大下,而胎不陨者,是谓漏胎。此虽以气血有余不足言,而亦异常矣。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行不一也。妇人经水,一月一行,其常也。而外则有居经、有避年、有倒经、有暗经、有垢胎、有漏胎之证,凡此皆经候不调之故也。

 

妇人月水不通有因诸证所致

《圣济总录》曰∶妇人月水不通,所致不一。有气不化,血微不通。有先期太过,后期不通。有大病后,热燥不通。有凝寒结滞不通,有积聚气结不通,有心气抑滞不通。凡此所受不同,治之亦异。女人假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气稽留,则涩而不行。其为病,或寒或热,或脐腹坚痛,或肌肉消瘦,久不治,则为劳瘵之证。

 

妇人月水不调成病

《产宝方》曰∶大率治病,先论其所主。男子调其气,女子调其血。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之。

然妇人以血为本,气血宣行,其神自清。所谓血室不蓄,则气血凝结,而木火相刑。月水如期,谓之月信。其血不来,则因风热伤于经血。故血不通,或外感风寒,内受邪热,脾胃虚弱,不能饮食。食既不充,营卫抑遏,肌肤黄燥,面无光泽,时发寒热,腹胀作痛,难于子息,子藏冷热,久而劳损,必挟带下,便多淋沥,忽致崩漏。经云腹中如块,忽聚忽散,其病为 。血涸不流,而抟腹胀,时作寒热,此乃成瘕。或先后期,虽通而或多或少,究病之原,盖本于此。

 

妇人月经不行成诸病

叶以潜曰∶妇人经病,内因忧思忿怒,郁结不行,外因饮冷形寒,恶露凝滞,此不调不通,作痛发热所由也。治者调其气而破其血,开其郁而补其虚,凉血清热。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坚凝,须以热药为佐,肉桂是也。又有月经不行,四肢发肿者,属瘀血渗入脾经也,宜辛温以导之。又有月经上行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乱也,四物加栀子、黄连、丹皮、犀角。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不行致病也。妇人有因病而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致诸病者,皆宜分别详审处治。

 

妇人经来行房成癫疾

王叔和曰∶问曰∶妇人病如癫疾,郁冒,一日二十余发。师脉之,反言带下,皆如师言,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濡而紧,濡则阳气微,紧则荣中寒。阳微,卫气虚,血竭凝寒,阴阳不和,邪气合于荣卫。

疾起年少时,经来以合房室,移时过度,精感命门开,经下血则虚,百脉皆张,中极感阳动,微风激成寒,因虚合于荣卫。冷积于丹田,发动上冲,奔在胸膈,津液掩口,涎唾溢出胃,状如厥气冲,髀里热。粗医名为癫,灸之,因大剧。

 

妇人月水行房病伏梁

陈藏器曰∶一犯月水行房,精血相射,入于任脉,留于胞中,以致小腹结病,病如伏梁,水溺频涩,是名积精。妇人闺房有三禁,此其一也。

 

妇人经来交合成经漏

《原病集》曰∶有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致伤血络,多成经漏淋漓,俗云血沙淋是也。治常调和血气,使脏腑和平,经自止矣。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妇人经行而交合,致有癫冒、伏梁、经漏之三证也。凡妇人经行,血海净尽而交合,则精凝血聚,可以成胎。若经适来,而不禁房室,则败血不出,积精相射,致有诸证。此人之最易犯者,医者审察病机,不可不晓。

慎斋按∶以上自褚侍中“合之非时”一论至此,其条序分十七段,皆属经候不调之故,以下始序治调经之大法。

 

调经莫先于去病论

李氏曰∶妇人月水循环,纤 不作而有子。若兼潮热腹痛,重则咳嗽汗呕,或泻,有潮汗,则血愈消耗。

有汗咳呕,则气从上行,泻则津偏于后,痛则积结于中,是以必先去病,而后可以滋血调经。就中潮热疼痛,尤为妇人常病。盖血滞积入骨髓,便为骨蒸。血滞积瘀,与日生新血相抟,则为疼痛。血枯不能滋养百骸,则蒸热于内。血枯,胞络火盛,或挟痰气食积,寒冷则为疼痛。凡此诸病,皆阻经候不调,必先去其病,而后可以调经也。

 

经候不调不通有分因详证治病之法论

方氏曰∶妇人经病,有月候不调者,有月候不通者。然不调不通中,有兼疼痛者,有兼发热者,此分而为四也。细详之,不调中,有趱前者,有退后者。趱前为热,退后为虚。不通中,有血枯者,有血滞者。血滞宜破,血枯宜补也。疼痛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发热中,有常时发热者,有经行发热者。常时为血虚有积,经行为血虚而有热也。是四者之中,又分为八矣。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忿怒,则郁结不行。经前产后,忽遇饮冷形寒,则恶露不尽。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所由作也。大抵气行血行,气止血止。故治血病,以行气为先,香附之类是也。热则流通,寒则凝塞,故治血病,以热药为佐,肉桂之类是也。

慎斋按∶妇人有先病而后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李氏一论,可谓调经之要。然偏而不全,予故补其未尽之旨。若方氏分因详证,诚得统论调经大法。

 

调经先以顺气为主论

《济生方》曰∶经云百病皆生于气。有七气,有九气。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气也。益之以寒热,为九气。气之为病,男子妇人皆有之,唯妇人之气为尤甚。盖人身血随气行,气一滞,则血为气并。或月事不调,心腹作痛;或月事将行,预先作痛;或月事已行,淋沥不断;或作寒热,或为 瘕;或疼痛连腰胁,或引背膂,上下攻刺,吐逆不食,肌肉消瘦。非特不能受孕,久不治,转为劳瘵者多。是皆气之为病也。故调经养血,莫先以顺气为主。

 

调经养血莫先于调气论

汪石山曰∶妇人属阴,以血为本。但人肖天地,阴常不足,妇人加乳哺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夫月经者,津液血脉所成。苟荣卫和,经候自然应期。如月之盈亏,不失常度,故曰月经。苟气血一忤,则或先或后,多寡不匀,或闭绝不行而百病生,必须分因而治。如真水亏败,阳火内炽,血海枯竭,经绝不通者,宜补养阴血,则经自行。如寒客胞门,子户凝泣,血不通,为 瘕之候者,宜散寒逐瘀,则经自行。但血乃气之配,其升降寒热虚实,一从乎气。是以气热则血热而色紫,气寒则血寒而色凝,气升而血逆而上出,气陷则血随而下崩。此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也。

 

调经以开郁行气为主论

方约之曰∶妇人以血用事,气行则无病。故古人治妇人病,多用香附、砂仁、木香、青皮、枳壳者,行气故也。凡妇人病,多是气血郁结,故治以开郁行气为主。郁开气行,而月候自调,诸病自瘥矣。

 

调经不可专耗其气论

叶以潜曰∶女子经候不调,多主耗气益血之说。但血为气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行则行,气滞则滞。如果郁火气盛于血,而致经不调者,方可单用香附丸、抑气散加木香、槟榔,以开郁行气。若气乱则调,气冷则温,气虚则补,男女一般。阳生则阴长,气衰则血亦弱,岂可专耗其气。但其间有夫妇不和,婢外家志不得伸,常有郁气而致经水不调,又当审顺逆以治之而已。

 

调经不可耗气宜养心实脾论

罗周彦曰∶妇人得阴柔之体,以血为本。阴血如水之行地,阳气若风之旋天。故风行则水动,阳畅则血调,此自然之理也。考古方耗气以调其经。夫太冲者,气也。任脉者,血也。气升则升,气降则降,血随气行。若独耗其气,血无所施。正气既虚,邪气必胜,而百病生焉,经安得调乎。况心生血,脾统之,胃为卫之元,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胜则血行,安可独耗其气,此调经之至要也。行经之时,当戒暴怒,怒则损其冲任。远房室,多欲则伤其血海。一有抑郁,宿血必停,走于腰胁,注于腿膝,遇新血相抟,则疼痛不已。散于四肢,则麻木不仁。入于血室,则寒热不定。皆四气七情之所致也。

慎斋按∶以上五条,序调经之法,莫先于顺气开郁。而顺气开郁,则又戒不可专耗其气。当以实脾养心,为调经之要法也。经云百病皆生于气,而于妇人为尤甚。妇人之病,先于经候不调。但妇人以血用事,经水虽属血病,若竟从血分求疗,未得病机之要者也。若从气分求责,而调经知所本矣。

 

调经不可误药当养气益血论

初虞世曰∶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下。其来不可过与不及,多与少,反此皆谓之病。不行尤甚。百病生焉。血既不能滋养百体,则发落面黄身羸。血虚则发热,而水不足则燥气燔。燥气燔则金受邪,金受邪则肺家嗽,嗽则咳血吐血之病成矣。医见经不行,用虻虫、水蛭行血药,见热则用除热诸寒药,经水枯竭,无以滋养,其能行乎。但服养气益血诸药,天癸自行也。又有一种妇人盛实,月经瘀闭,利之则行,自有证候。

 

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论

赵养葵曰∶或问,论调经以滋水为主,不须补血,何也?曰∶经云女子二七而肾气盛,齿更发长,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天者,天一之真。癸者,壬癸之水。月者,水之精。以一月而盈,盈则HT 。女人经水,一月以时而下,能有子。不以时下,或过期,或不及,皆为病,病则不能有子,所以必须调经,调经必须滋水为主,又问曰∶同一红色,非血而何?曰∶女人系胞之所,而养经之处,养之一月而行,行则虚矣。以时交感,以虚而受。人若有孕,此水即以养胎,不月矣。一生子,此水即化为乳而不月。乳之色白也,何谓血乎。至四十九而天癸绝,其所绝者,天癸水也。其流行之血,不见其亏,故不须四物汤补血,必以六味丸滋水。滋水必兼补血,补血兼不得滋水,何也?盖血乃后天饮食入胃,游溢精气而成,以为流行之用。若经水乃冲任所主,人身中有奇经八脉,俱属肾经无形之脉。其冲任者,奇经之二。其脉起胞中,为经脉之海,与手太阳、手少阴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女人独禀此水,以为生生之源。与男子二八之精同 ,从天一之源而来,精则一月而满,满则溢,似血而实非血也。

 

调经滋水必兼养火论

赵养葵曰∶冲任起于胞中,男子藏精,女子系胞。其间又恃一点命门之火,为之主宰。火旺则红,火衰则淡,火太旺则紫,火太衰则白。所以滋水更当养火。甚有干涸不通者,虽曰火盛之极,亦不宜以苦寒之药降火。只宜大补其水,从天一之源以养之使满,满则溢。万无有毒药可通之理,此调经之法类如此。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调经莫如养血,而养血莫如滋水养火。此赵氏《邯郸遗稿》独发前人所未发也。

 

调经以大补脾胃为主论

陈良甫曰∶妇人以血为主,脾胃虚弱,不能饮食,荣卫不足,月经不行,寒热腹痛,或崩带证,皆脾胃不足所生病。故妇人月水不通,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苦头眩,腰背痛,足寒时痛,久久血结于内,变为 瘕。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渍肌肉,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为主。

 

调经必审脾气生化之源论

武叔卿曰∶脾气化液而生血,即水入于经,其血乃生之意。此荣出中焦也,故曰生化之源。心统血者,脾气化液,入心而变为血。故虽心之所主,亦赖脾气化生。此妇人经血不调,必审脾气化生之源,而健脾为调经之要也。

 

调经宜补养脾胃为先论

何松 曰∶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女以坤道用事,故治妇人,以阴血为主。女子二七天癸至,阴气盛,盛则溢泄,此自然之理也。若阴性旺,则不及二七而至,弱则逾二七而至。凡治此证,当察脾胃何如。如女子月事不调,因脾胃伤损,不能生血所致,须以补养脾胃为先。脾旺则能统血,而经自行。切不可遽用攻克之剂,伤其中气,则愈不调矣。

慎斋按∶以上三条,序调经以补养脾胃为大法也。赵养葵二条,调经主于滋水,是补先天真一之源也。陈良甫以下三条,调经主于补土,是培后天元气之本也。固肾扶脾,此为调经要道,学人审之。

 

治女子经脉不行有三法

杨仁斋曰∶女子经脉不行有三,一则血气盛实,经络遏闭,其脉滑实,治当通经疏利;一则风冷外伤,七情内贼,以致经络痹滞,其脉浮涩,治之当解风散冷,去瘀涤热;一则形体憔悴,经络涸竭,其脉虚弱。治当滋养气血。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调经之法,兼有余不足,外感内伤处治。

 

女子经行宜谨

陈良甫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名曰月信。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证相类。若被惊怒劳役,则血气错乱,经脉不行,多致劳瘵等证。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重痛不宁。若怒气伤肝,则头晕胁痛,呕血瘰 。若经血内渗,则窍穴淋沥。凡此六淫外侵,变证百出,犯时微若秋毫,成患重于泰山,可不畏哉。

 

女子病临医宜自说

孙真人曰∶凡女子十四以上,则有月事。

月事来时,得风冷湿热,四时之病相协者,皆自说之。不尔,与治误相触,动更增困,处方者亦应问之。

 

看妇人病先问经期

寇宗 曰∶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期。

 

妇人室女诸病须问经事

彭用光曰∶凡妇人室女病伤寒,及诸寒热气滞,须问经事若何。

 

治病妇当先问娠

张戴人曰∶凡治病妇,当先问娠,不可仓猝。凡看妇人病脉,不可纯用破气行血之药,恐有娠在疑似间也。

 

治妇人病令宽思虑

葛仙翁曰∶凡治妇人诸病,兼治忧恚,令宽其思虑,则病无不愈。

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女子经行宜谨,不可轻忽,以致成病。而并戒医者治妇人之病,不可不问经问娠为要也。若病者讳而不言,医者略而不问,势必处治乖方,两致其误,可不戒哉。

 

妇人之病源难疗

《千金方》曰∶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经言妇人者,众阴所聚,常与湿居,十四以上,阴气浮溢,百想经心,内伤五脏,月水去留,前后交互,瘀血停凝,中道断绝,其中伤堕,不可具论。或便利于悬厕之上,风从下入,便成十二痼疾。妇人所以别立方也。然女人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爱憎嫉妒,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瘥也。

慎斋按∶以上一条,序妇人病之难疗也。

 

妇人月水不利之脉

《脉经》曰∶尺脉滑,血气实,妇人经脉不利。尺脉来而断绝者,月水不利。寸关如故,尺脉绝不至者,月水不利,当患少腹痛。肝脉沉,月水不利,主腰腹痛。

 

tags: 月经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女科经纶 总目录
卷一
月经门 (当前页面)
卷二
嗣育门
卷三
胎前证上
卷四
胎前证下
卷五
产后证上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嗣育门
  2. 产后证上
  3. 带下证
  4. 胎前证下
  5. 胎前证上
  6. 崩带门
  7. 产后证下
  8. 月经门
  9. 杂证门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