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傅青主女科 -- 女科下卷

正产

书名:《傅青主女科》  作者:

 

正产胞衣不下(六十二)

产妇有儿已下地,而胞衣留滞于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人以为胞衣之蒂未断也,谁知是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中乎!世人见胞衣不下,未免心怀疑惧,恐其冲之于心,而有死亡之兆。然而胞衣究何能上冲于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难行,恐有血晕之虞耳。治法仍宜大补其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则胞衣自然润滑,润滑则易下,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自然迅速,尤易催堕也。方用送胞汤。

当归(二两,酒洗)   川芎(五钱)

益母草(一两)     乳香(一两,不去油)

没药(一两,不去油)  芥穗(三钱,炒黑)

麝香(五 ,研,另冲)

水煎服,立下。此方以芎、归补其气血,以荆芥引血归经,用益母、乳香等药,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则旧血难存,气旺上升,而瘀浊自降,尚有留滞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儿之一物,非依於子,即依於母,子生而不随子俱下,以子之不可依也,故留滞於腹,若有回顺其母之心,母胞虽已生子,而其蒂间之气,原未遽绝,所以留连欲脱而未脱,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烂者,正以其尚有生气也。可见胞衣留腹,不能杀人,补之而自降耳。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亦宜坚牢,何以补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补则益於子;子已下,补则益於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而胞衣之气脱。此胞胎之气关,通则两合,闭则两开矣。故大补气血而胞衣反降也。

有妇人子下地五、六日,而胞衣留於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能下,而又绝无昏晕烦躁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衣不下,是清气下降而难升,遂至浊气上浮而难降。然浊气上升,又必有烦躁之病,今亦安然者,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一定之理,未有清升而浊亦升者也。苟能於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也。方用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      生黄耆(一两)

柴胡(三分)      炙草(一分)

当归(五钱)      白术(五分,土炒)

升麻(三分)      陈皮(二分)

莱服子(五分,炒,研)

水煎服。一剂而胞衣自下矣。夫补中益气汤乃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浊气之下降者,由於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升而浊降,浊气降则腹中所存之物,即无不随浊气而尽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况又加莱菔子数分,能理浊气,不至两相扦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正产气虚血晕(六十三)

妇人甫产儿后,忽然眼目昏花,呕恶欲吐,中心无主,或神魂外越,恍若天上行云,人以为恶血冲心之患也,谁知是气虚欲脱而然乎!盖新产之妇,血必尽倾,血室空虚,止存几微之气;倘其人阳气素虚,不能生血,心中之血,前已荫胎,胎堕而心中之血亦随胎而俱堕,心无血养,所赖者几微之气以固之耳。今气又虚而欲脱,而君心无护,所剩残血欲奔回救主,而血非正血,不能归经,内庭变乱而成血晕之症矣。治法必须大补气血,断不可单治血晕也;或疑血晕是热血上冲,而更补其血,不愈助其上冲之势乎?不知新血不生,旧血不散,补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旧血也。然血有形之物,难以速生,气乃无形之物,易於迅发,补气以生血,尤易於补血以生血耳。方用补气解晕汤。

人参(一两)      生黄耆(一两)

当归(一两,不酒洗)  黑芥穗(三钱)

姜炭(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晕止,二剂而心定,三剂而血生,四剂而血旺,再不晕矣。此乃解晕之圣药,用参、耆以补气,使气壮而生血也;用当归以补血,使血旺而养气也。气血两旺,而心自定矣。用荆芥炭引血归经,用姜炭以行瘀引阳,痰血去而正血归,不必解晕而晕自解矣。一方之中,药止五味,而其奏功之奇而大如此,其神矣乎。

原方极妙,不可加减。

 

正产血晕不语(六十四)

产妇有子方下地,即昏晕不语,此气血两脱也,本在不救;然救之得法,亦有能生者。山得岐天师秘诀,何敢隐而不宣乎?当斯之时,急用银针刺其眉心,得血出则语矣。然后以人参一两煎汤灌之,无不生者;即用黄耆二两,当归一两,名当归补血汤,煎汤一碗灌之亦得生。万不可于二方之中,轻加附子。盖附子无经不达,反引气血之药,走而不守,不能专注于胞胎,不若人参、归、耆直救其气血之绝,聚而不散也。盖产妇昏晕,全是血室空虚,无以养心,以致昏晕。舌为心之苗,心既无主,而舌又安能出声耶?夫眉心之穴,上通于脑,下通于舌,而其系则连于心,刺其眉心,则脑与舌俱通,而心之清气上升,则瘀血自然下降矣,然后以参、耆、当归之能补气生血者,煎汤灌之,则气与血接续,又何至於死亡乎!虽单用参、耆、当归亦有能生者,然终不若先刺眉心之为更妙。世人但知灸眉心之法,不知刺更胜於灸,盖灸法缓而刺法急,缓则难於救绝,急则易於回生,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者,此也。

 

正产败血攻心晕狂(六十五)

妇人有产后二、三日,发热,恶露不行,败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提不定,人以为邪热在胃之过,谁知是血虚心不得养而然乎!夫产后之血,尽随胞胎而外越,则血室空虚,脏腑皆无血养,只有心中之血,尚存几微,以护心君。而脏腑失其所养,皆欲取给于心;心包为心君之宰相,拦绝务脏腑之气,不许入心,始得心神安静,是护心者全藉心包之力也。使心包亦虚,不能障心,而各脏腑之气遂直入于心,以分取乎心血,心包情急,既不能内顾其君,又不能外御乎众,于是大声疾呼,号鸣勤王,而其迹象反近于狂悖,有无可如何之势,故病状似热而实非热也。治法须大补心中之血,使各脏腑分取以自养,不得再扰乎心君,则心君泰然,而心包亦安矣。方用安心汤。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生地(五钱,炒)    丹皮(五钱,炒)

生蒲黄(二钱)     干荷叶(一片,引)

水煎服。一剂而狂定,恶露亦下矣。此方用芎、归以养血,何以又用生地、丹皮之凉血,似非产后所宜?不知恶露所以奔心,原因虚热相犯,於补中凉之,而凉不为害,况益之以荷叶,七窍相通,引邪外出,不惟内不害心,且佐蒲黄以分解乎恶露也。但只可暂用以定狂,不可多用以取咎也。谨之,慎之。

(服药后狂定,宜服加味生化汤,当归(酒洗)一两一钱、川芎三钱、桃仁(研)钱半、荆芥穗(炒炭)一钱、丹皮钱半,服四剂妙。)

 

正产肠下(六十六)

产妇肠下,亦危症也,人以为儿门不关之故,谁知是气虚下陷而不能收乎!夫气虚下陷,自宜用升提之药,以提其气。然新产之妇,恐有瘀血在腹,一旦提气,并瘀血升腾于上,则冲心之患,又恐变出非常,是气又不可竟提也。气既不可竟提,而气又下陷,将用何法以治之哉?盖气之下陷者,因气之虚也,但补其气,则气旺而肠自升举矣。惟是补气之药少,则气力薄而难以上升,必须以多为贵,则阳旺力强,断不能降而不升矣。方用补气升肠饮。

人参(一两,去芦)   生黄耆(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   白术(五钱,土炒)

川芎(三钱,酒洗)   升麻(一分)

水煎服。一剂而肠升矣。此方纯於补气,全不去升肠,即如用升麻一分,亦不过引气而升耳。盖升麻之为用,少则气升,多则血升也,不可不知。又方用萆麻仁四十九粒捣涂顶心以提之,肠升即刻洗去,时久则恐吐血,此亦升肠之一法也。

(生产有子未下肠先下者,名盘肠生,勿遽服此方。急取一净盆,用开水洗热,将肠置于盆内,静待勿惧,子下后肠即徐徐收回。若时久盆与肠俱冷,不能速收,急用开水一盆,待温以入得手为度,将温水倾于置肠盆内,肠热气充,即可收起矣。若子先下,急服此方,少迟恐气脱不救。)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傅青主女科 总目录
女科上卷
调经
种子
女科下卷
妊娠
小产
正产 (当前页面)
产后
产后编(上卷)
产后总论
产前后方症宜忌
产后诸症治法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难产
  2. 带下
  3. 种子
  4. 调经
  5. 小产
  6. 正产
  7. 妊娠
  8. 鬼胎
  9. 血崩
  10. 产前后方症宜忌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