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傅青主女科 -- 产后编(上卷)

产后诸症治法

书名:《傅青主女科》  作者:

 

血块(第一)

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

◎生化汤原方:

当归(八钱)        川芎(三钱)

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 黑姜(五分)

炙草(五分)

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又益母丸、鹿角灰,就用生化汤送下一钱,外用烘热衣服,暖和块痛处,虽大暑亦要和暖块痛处。有气不运而晕迷厥,切不可妄说恶血抢心,只服生化汤为妙。俗有生地、牛膝行血;山棱、蓬术败血;山楂、沙糖消块;蕲艾、椒酒定痛,反致昏晕等症,切不可妄用。二、三、四日内,觉痛减可揉,乃虚痛也,宜加参生化汤。

如七日内,或因寒凉食物,结块痛甚者,加入肉桂八分(一作三分)於生化汤内。如血块末消,不可加参、耆,用之则痛不止。总之,慎勿用峻利药,勿多饮姜椒艾酒,频服生化汤,行气助血,外用热衣以暖腹。如用红花以行之,苏木、牛膝以攻之,则误。其胎气胀,用乌药、香附以顺之;枳壳、厚朴以舒之,甚有青皮、枳实、苏子以下气定喘;芩、连、栀子、黄柏以退热除烦。至於血结更甚,反用承气汤下之而愈结;汗多小便短涩,反用五苓散通之而愈秘,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也。

凡儿生下,或停血不下,半月外尚痛,或外加肿毒,高寸许,或身热,减饮食,倦甚,必用生化汤加三棱、蓬术、肉桂等,攻补兼治,其块自消。如虚甚,食少泄泻,只服此帖定痛,且健脾胃,进食止泻,然后服消块汤。

◎加味生化汤:治血块日久不消,半月后方可用之。

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肉姜(四分)      桃仁(十五粒)

三棱(醋炒,六分)   元胡(六分)

肉桂(六分)      炙草(四分)

 

血晕(第二)

分娩之后,眼见黑花,头眩昏晕,不省人事者:一因劳倦甚而气竭神昏;二因大脱血而气欲绝;三因痰火乘虚泛上而神不守。当急服生化汤二、三帖,外用韭菜细切,纳有嘴瓶中,用滚醋二锺冲入瓶内,急冲产母鼻中,即醒。若偏信古方,认为恶血抢心,而轻用散血之剂;认为疫火,而用无补消降之方,误甚矣。

如晕厥,牙关紧闭,速煎生化汤,挖开口,将鹅毛探喉,酒盏盛而灌之。如灌下腹中渐温暖,不可拘帖数,外用热手在单衣上,从心揉按至腹,常热火暖之一两时,服生化汤,四帖完,即神清。始少缓药,方进粥,服至十剂而安。故犯此者,速灌药火暖,不可弃而不救。若在冬月,妇人身欠暖,亦有大害,临产时必预煎生化汤,预烧秤锺硬石子,候儿下地,连服二、三帖。又产妇枕边,行醋韭投醋瓶之法,决无晕症。又儿生时,合家不可喜子而慢母,产母不可顾子忘倦,又不可产讫即卧,或忿怒逆气,皆致血晕,慎之,慎之!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血晕症。

川芎(三钱)      当归(六钱)

黑姜(四分)      桃仁(十粒)

炙草(五分)      荆芥(四分,炒黑)

大枣,水煎服。

劳倦甚而晕,及血崩气脱而晕,并宜速灌两服。如形色脱,或汗出而脱,皆急服一帖,即加人参三、四钱,(一加肉桂四分),决不可疑参为补而缓服。痰火乘虚泛上而晕,方内加橘红四分。虚甚加人参二钱。肥人多痰,再加竹沥七分,姜汁少许,总不可用棱术破血等方。其血块痛甚,兼送益母丸,或鹿角灰、或元胡散,或独胜散、上消血块方,服一服即效,不必易方,从权救急。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形色脱晕,或汗多脱晕。

人参(三钱,有倍加至五钱者)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炮姜(四分)

大枣,水煎服。

脉脱形脱,将绝之症,必服此方,加参四、五钱,频频灌之。产后血崩、血晕、兼汗多,宜服此方。无汗不脱,只服本方,不必加参。左尺脉脱,亦加参。此方治产后危急诸症,可通用,一昼一夜,必须服三、四剂,若照常症服,岂能接将绝之气血,扶危急之变症耶!产后一、二日,血块痛虽未止,产妇气血虚脱,或晕或厥、或汗多、或形脱,口气渐凉,烦渴不止,或气喘急,无论块痛,从权用加参生化汤。病势稍退,又当减参,且服生化汤。

加减法:血块痛甚加肉桂七分;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十粒;汗多加麻黄根一钱。如血块不痛,加炙黄耆一钱以止汗;伤饭食面食,加炒神曲一钱,麦芽五分炒;伤肉食,加山楂五个,砂仁四钱炒。

 

厥症(第三)

妇人产有用力过多,劳倦伤脾,故逆冷而厥,气上胸满,脉去形脱,非大补不可,岂钱数川芎、当归能回阳复神乎!必用加参生化汤,倍参,进二剂,则气血旺而神自生矣,厥自止矣。若服药而反渴,另有生脉散,独参代茶饮,救脏之燥。如四肢逆冷,又泄痢类伤寒阴症,又难用四逆汤,必用倍参生化汤,加附子一片,可以回阳止逆,又可以行参、归之力。立二方于下分先后。

◎加参生化汤:治产后发厥,块痛未止,不可加耆、术。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五分)      炮姜(四分)(一作黑姜)

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二钱)

枣,水煎。进二服。

◎滋荣益气复神汤:治产后发厥,问块痛已除可服此方。

人参(三钱)      黄耆(一两,蜜炙)

白术(一钱,土炒)   当归(三钱)

炙草(四分)      陈皮(四分)

五味(十粒)      川芎(一钱)

熟地(一钱)      麦芽(一钱)

枣一枚,水煎服。

手足冷,加附子五分;汗多,加麻黄根一钱,熟枣仁一钱;妄言妄见,加益智、柏子仁、龙眼肉;大便实,加肉从蓉二钱。大抵产后晕厥二症相类。但晕在临盆,症急甚於厥,宜频服生化汤几帖,块化血旺,神清晕止;若多气促形脱等症,必加参、耆。厥在分娩之后,宜倍参生化汤,止厥以复神,并补气血也,非如上偏补气血而可愈也。要知晕有块痛,耆、术不可加;厥症若无块痛,耆、术、地黄,并用无疑也。

 

血崩(第四)

产后血大来,审血色之红紫,视形色之虚实。如血紫有块,乃当去其败血也,止留作痛,不可论崩。如鲜红之血,乃是惊伤心不能生血,怒伤肝不能藏血,劳伤脾不能统血,俱不能归经耳,当以崩治,先服生化汤几帖,则行中自有补。若形脱汗多气促,宜服倍参生化汤几帖以益气,非棕灰之可止者。如产后半月外崩,又宜升举大补汤治之,此症虚极,服药平稳,未见速效,须二十帖后,诸症顿除。

◎生血止崩汤:治产后血崩。

川芎(一钱)      当归(四钱)

黑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荆芥(五分,炒黑)

乌梅(五分,〔火段〕灰)蒲黄(五分,炒)

枣,水煎。忌姜、椒、热物,生冷。

(凡止崩用荆芥,俱宜炒黑。)

鲜红血大来,荆芥穗炒黑、白芷各五分。血竭形败,加参三、四钱。汗多气促,亦加参三、四钱;无汗,形不脱,气促,只服生化汤,多服则血自平。有言归、芎但能活血,甚误。

◎升举大补汤:滋荣益气。如有块动,只服前方,耆、术勿用。

黄耆          白术

陈皮(各四分)     人参(二钱)

炙草          升麻(各四分)

当归          熟地(各二钱)

麦冬(一钱)      川芎(一钱)

白芷(四分)      黄连(三分,炒)

荆芥穗(四分,炒黑)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炒一小撮;大便不通,加肉从蓉一钱,禁用大黄;气滞,磨木香三分;痰,加贝母六分,竹沥、姜汁少许;寒嗽,加杏仁十粒,桔梗五分,知母一钱;惊,加枣仁、柏子仁各一钱;伤饭,加神曲、麦芽各一钱;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八分,俱加枣、水煎。身热不可加连、柏;伤食怒气,均不可专用耗散无补药。凡年老虚人患崩,宜升举大补汤。

按:症虚极,注中有“身热不可加连、柏”云云。后三页复神汤项下,注有宜用此汤“少佐黄连坠火”云云。设无火可坠,此方内并无热药,无须反佐。恐黄连未可轻用,此处最宜详慎。又注中寒嗽加有知母,既系寒嗽,知母亦未可擅用。此条疑原刊“寒”字有误。

 

气短似喘(第五)

因血脱劳甚,气无所恃,呼吸止息,违其常度。有认为痰火,反用散气化痰之方,误人性命,当以大补血为主。如有块,不可用参、耆、术;无块,方可用本方,去桃仁,加熟地并附子一片;足冷,加熟附子一钱,及参、术、陈皮,接续补气养荣汤。

◎加参生化汤:治分娩后即患短气者。有块不可加耆、术。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炙草(五分)      黑姜(四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二钱)

引加枣一枚,连进二、三帖后,再用后方。

◎补气养荣汤:治产后气短日,血块不痛,宜服此方。

黄耆(一钱)      白术(一钱)

当归(四钱)      人参(三钱)

陈皮(四分)      炙草(四分)

熟地(二钱)      川芎(二钱)

黑姜(四分)

如手足冷,加熟附子一钱;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麦一小撮;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大便不通,加肉从蓉一钱,麻仁一撮;伤面饭,加炒神曲一钱,炒麦芽一钱;伤肉食,加山楂、砂仁各五分。

按:麦芽有回乳之害,用者慎之!

(黄耆、白术一作各二钱。凡止汗用浮麦宜炒。)

 

妄言妄见(第六)

由气血虚,神魂无依也,治当论块痛有无缓急。若块痛未除,先服生化汤二、三帖,痛止,继服加参生化汤,或补中益气汤,加安神定志丸调服之。若产日久,形气俱不足,即当大补气血,安神定志,服至药力充足,其病自愈。勿谓邪祟,若喷以法水惊之,每至不救。屡治此症,服药至十数帖方效。病虚似邪,欲除其邪,先补其虚,先调其气,次论诸病,此古人治产后虚症,及年老虚喘,弱人妄言,所当用心也。

◎安神生化汤:治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症,未可用耆、术。

川芎(一钱)      柏子仁(一钱)

人参(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茯神(二钱)      桃仁(十二粒)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益智(八分,炒)    陈皮(三分)

枣,水煎。

◎滋荣益气复神汤:块痛已止,妄言妄见,服此方即愈。

黄耆          白术

麦冬          川芎

柏子仁         茯神

益智(各一钱)     陈皮(三分)

人参          熟地(各二钱)

炙草(四分)      五味子(十粒)

枣仁(十粒、一钱)   莲子(八枚)

元肉(八个)

枣,水煎服。

产后血崩、血脱、气喘、气脱,神脱、妄言,虽有血气阴阳之分,其精散神去一也。比晕后少缓,亦危症也。若非厚药频服,失之者多矣。误论气实痰火者,非也。新产有血块痛,并用加参生化汤,行中有补,斯免滞血血晕之失也。其块痛止,有宜用升举大补汤,少佐黄连,坠火以治血脱,安血归经也;有宜用倍参补中益气汤,少佐附子,助参以治气脱,摄气归渊也;有宜用滋荣益气复神汤,少佐痰剂,以清心火,安君主之官也。

 

伤食(第七)

新产后禁膏粱,远厚味。如饮食不节,必伤脾胃。治当扶元,温补气血,健脾胃。审伤何物,加以消导诸药。生化汤加神曲、麦芽以消面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如寒冷之物,加吴萸、肉桂;如产母虚甚,加人参、白术。又有块,然后消补并治,无有不安者。屡见治者不重产后之弱,惟知速消伤物,反损真气,益增满闷。可不慎哉!

◎加味生化汤:治血块未消,服此以消食。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黑姜(四分)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

问伤何物,加法如前,煎服。

◎健脾消食生化汤:治血块已除,服此消食。

川芎(一钱)      人参

当归(各二钱)     白术(一钱半)

炙草(五分)

审伤何物,加法如前。

如停寒物日久,脾胃虚弱,恐药不能运用,可用揉按,炒神曲熨之,更妙。凡伤食误用消导药,反绝粥几日者,宜服此方。

长生活命丹

人参三钱,水一盅半,煎半盅。先用参汤一盏,以米饭锅焦研粉三匙,渐渐加参汤、焦锅粉,引开胃口。煎参汤用新罐或铜勺,恐闻药气要呕也。如服寒药伤者,加姜三大片煎汤。人参名活命草,锅焦名活命丹,此方曾救活数十人。

 

忿怒(第八)

产后怒气逆,胸膈不利,血块又痛,宜用生化汤去桃仁。服时磨木香二分在内,则块化怒散,不相悖也。若轻产重气,偏用木香、乌药、枳壳、砂仁之类,则元气反损,益增满闷。又加怒后即食,胃弱停闷。当审何物,治法如前。慎勿用木香摈榔丸、流气引子之方,使虚弱愈甚也。

◎木香生化汤:治产后血块已除,因受气者。

川芎(二钱)      当归(六钱)

陈皮(三分)      黑姜(四分)

服时磨木香二分在内。此方减桃仁,用木香、陈皮。前有减干姜者,详之。

◎健脾化食散气汤:治受气伤食,无块痛者。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黑姜(四分)

人参(二钱)      陈皮(三钱)

审伤何物,加法如前。

大抵产后忿怒气逆及停食二症,善治者,重产而轻怒气消食,必以补气血为先,佐以调肝顺气,则怒郁散而元不损;佐以健脾消导,则停食行而思谷矣。若专理气消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陈皮一作三分。又有炙草四分,存参。)

 

类疟(第九)

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而发,其症似疟,而不可作疟治。夫气血虚而寒热更作,元气虚而外邪或侵,或严寒、或极热、或昼轻夜重、或日晡寒热,绝类疟症,治当滋荣益气,以退寒热。有汗宜急止,或加麻黄根之类;只头有汗而不及于足,乃孤阳绝阴之危症,当加地黄、当归之类;如阳明无恶寒,头痛无汗,且与生化汤,加羌活、防风、连须、葱白数根以散之。其柴胡清肝饮等方,常山、草果等药,俱不可用。

◎滋荣养气扶正汤:治产后寒热有汗,午后应期发者。

人参(二钱)      炙黄耆

白术          川芎

熟地          麦冬

麻黄根(各一钱)    当归(三钱)

陈皮(四分)      炙草(五分)

枣水煎。

◎加减养胃汤:治产后寒热往来,头痛无汗类疟者。

炙草(四分)      白茯苓(一钱)

半夏(八分,制)    川芎(一钱)

陈皮(四分)      当归(二钱)

苍术(一钱)      藿香(四分)

人参(一钱)

姜引煎服。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神曲,弱人兼服河车丸。凡久疟不愈,兼服参术膏以助药力。

◎参术膏:

白术一斤,米泔浸一宿,锉焙,人参一两。用水六碗,煎二碗,再煎二次,共计六碗,合在一处,将药汁又熬成一碗,空心米汤化半酒盏。

 

类伤寒二阳症(第十)

产后七日内,发热头痛恶寒,毋专论伤寒为太阳症;发热头痛胁痛,毋专论伤寒为少阳症,二症皆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类外感。治者慎勿轻产后热门,而用麻黄汤以治类太阳症;又勿用柴胡汤以治类少阳症。且产母脱血之后,而重发其汗,虚虚之祸,可胜言哉!昔仲景云:「亡血家不可发汗。」丹溪云:「产后切不可发表。」二先生非谓产后真无伤寒之兼症也,非谓麻黄汤、柴胡汤之不可对症也,诚恐后辈学业偏门而轻产,执成方而发表耳。谁知产后真感风感寒,生化中芎、姜亦能散之乎!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三日内发热头痛症。

川芎          防风(各一钱)

当归(三钱)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      羌活(四分)

一本无桃仁,有黑姜四分。

查刊本去桃仁。然必须问有块痛与否,方可议去。服二帖后,头仍痛,身仍热,加白芷八分、细辛四分;如发热不退,头痛如故,加连须葱五个、人参三钱。产后败血不散,亦能作寒作热,何以辨之?曰:时有刺痛者,败血也;但寒热无他症者,阴阳不和也。刺痛用当归,乃和血之药;若乃积血而刺痛者,宜用红花、桃仁、归尾之类。

 

类伤寒三阴症(第十一)

潮热有汗,大便不通,毋专论为阳明症;口燥咽干而渴,毋专论为少阴症;腹满液干,大便实,毋专论为太阴症;又汗出谵语便闭,毋专论为肠胃中燥粪宜下症。数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稽迟,气血枯槁,肠腑燥涸,乃虚症类实,当补之症,治者勿执偏门轻产,而妄议三承气汤,以治类三阴之症也。间有少壮产后妄下,幸而无妨;虚弱产妇亦复妄下,多致不救。屡见妄下成膨,误导反结。又有血少,数日不通,而即下致泻不止者,危哉!《妇人良方》云:产后大便秘,若计其日期,饭食数多,即用药通之,祸在反掌。必待腹满觉胀,欲去不能者,反结在直肠,宜用猪胆汁润之。若日期虽久,饮食如常,腹中如故,只用补剂而已。若服苦寒疏通,反伤中气,通而不止,或成痞满,误矣!

◎养正通幽汤:治产后大便秘结类伤寒三阴症。

川芎(二钱半)     当归(六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五粒)

麻仁(二钱,炒)    肉从蓉(酒洗去甲,一钱)

汗多便实,加黄耆一钱,麻黄根一钱,人参二钱;口燥渴,加人参、麦冬各一钱;腹满溢便实,加麦冬一钱,枳壳六分,人参二钱,苁蓉一钱;汗出谵语便实,乃气血虚竭,精神失守,宜养荣安神,加茯神、远志、苁蓉各一钱,人参、白术各二钱,黄耆、白芷各一钱,柏子仁一钱。

以上数等大便燥结症,非用当归,人参至斤数,难取功效。大抵产后虚中伤寒,口伤食物,外症虽见头痛发热,或胁痛腰痛,是外感宜汗,犹当重产亡血禁汗。惟宜生化汤,量为加减,调理无失。又如大便秘结,犹当重产亡血禁下,宜养正助血通滞,则稳当矣。

◎又润肠粥:治产后日久大便不通。

芝麻一升,研末,和米二合,煮粥食,肠润即通。

 

类中风(第十二)

产后气血暴虚,百骸少血濡养,忽然口噤牙紧,手足筋脉拘搐等症,类中风痫痉,虽虚火泛上有痰,皆当以末治之,勿执偏门,而用治风消痰之方,以重虚产妇也。治法当先服生化汤,以生旺新血。如见危症,三服后,即用加参,益气以救血脱也;如有痰火,少佐橘红、炒芩之类,竹沥、姜汁亦可加之,黄柏、黄连切不可并用,慎之!

◎滋荣活络汤:治产后血少口噤项强筋搐类风症。

川芎(一钱半)     当归

熟地          人参(各二钱)

黄耆          茯神

天麻(各一钱)     炙草

陈皮          荆芥穗

防风          羌活(各四分)

黄连(八分,姜汁炒)

有痰,加竹沥、姜汁、半夏;渴加麦冬、葛根;有食,加山楂、砂仁以消肉食,神曲、麦芽以消饭食;大便闭,加肉从蓉一钱半;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惊悸,加枣仁一钱。

◎天麻丸: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天麻(一钱)      防风(一钱)

川芎(七分)      羌活(七分)

人参          远志

柏子仁         山药

麦冬(各一钱)     枣仁(一两)

细辛(一钱)      南星曲(八分)

石菖蒲(一钱)

研细末,炼蜜为丸,辰砂为衣,清汤下六、七十丸。

(一本枣仁用一钱,细辛用四分,存参。)

 

类痉(第十三)

产后汗多,即变痉者,项强而反,气息如绝,宜速服加减生化汤。

◎加减生化汤:专治有汗变痉者。

川芎          麻黄根(各一钱)

当归(四钱)      桂枝(五分)

人参(一钱)      炙草(五分)

羌活(五分)      天麻(八分)

附子(一片)      羚羊角(八分)

如无汗类痉者中风,用川芎三钱,当归一两酒洗,枣仁、防风俱无份量。

(一本心引用生姜一片,枣一枚。)

 

出汗(第十四)

凡分娩时汗出,由劳伤脾,惊伤心,恐伤肝也。产妇多兼三者而汗出,不可即用敛汗之剂,神定而汗自止。若血块作痛,耆、术未可遽加,宜服生化汤二、三帖,以消块痛,随继服加参生化汤,以止虚汗。若分娩后倦甚,然汗出,形色又脱,乃亡阳脱汗也;汗本亡阳,阳亡则阴随之,故又当从权,速灌加参生化汤,倍参以救危,毋拘块痛。妇人产多汗,当健脾以敛水液之精,益荣卫以嘘血归源,灌溉四肢,不使妄行。杂症虽有自汗、盗汗之分,然当归六黄汤不可治产后之盗汗也,并宜服加参生化汤及加味补中益气二方;若服参耆而汗多不止,及头出汗而不至腰足,必难疗矣;如汗出而手拭不及者,不治。产后汗出气喘等症,虚之极也,不受补者,不治。

◎麻黄根汤:治产后虚汗不止。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黄耆(一钱半,炙)   白术(一两,炒)

桂枝(五分)      麻黄根(一钱)

粉草(五分,炒)    牡蛎(研,少许)

浮麦(一大撮)

虚脱汗多,手足冷,加黑姜四分,熟附子一片;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十粒。肥白人产后多汗,加竹沥一盏,姜汁一小匙,以清痰火。恶风寒,加防风、桂枝各五分;血块不落,加熟地三钱,晚服八味地黄丸。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云苓(各八钱)

泽泻(五钱)      熟地(八钱)

五味子(五钱)     炙黄耆(一两)

炼蜜为丸。阳加於阴则汗,因而遇风,变为者有之,尤难治。故汗多,宜谨避风寒。汗多小便不通,乃亡津液故也,勿用利水药。

 

盗汗(第十五)

产后睡中汗出,醒来即止,犹盗瞰入睡,而谓之盗汗,非汗自至之比。《杂症论》云:「自汗阳亏,盗汗阴虚。」然当归六黄汤又非产后盗汗方也,惟兼气血而调治之,乃为得耳。

◎止汗散:治产后盗汗。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熟地(一钱半)     麻黄根(五分)

黄连(五分,酒炒)   浮小麦(一大撮)

枣(一枚)

◎又方:

牡蛎(〔火段〕细末,五分)小麦面(炒黄,研末)

(一本牡蛎、小麦炒黄,各五分,空心调服。)

 

口渴兼小便不利(第十六)

产后烦躁,咽干而渴,兼小便不利,由失血汗多所致,治当助脾益肺,升举气血,则阳升阴降,水入经而为血为液,谷入胃而气长脉行,自然津液生而便调利矣。若认口渴为火,而用芩、连、栀、柏以降之,认小便不利为水滞,而用五苓散以通之,皆失治也。必因其劳损而温之益之,因其留滞而濡之行之,则庶几矣。

◎生津止渴益水饮

人参          麦冬

当归          生地(各三钱)

黄耆(一钱)      葛根(一钱)

升麻          炙草(各四分)

茯苓(八分)      五味子(十五粒)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浮小麦一大撮;大便燥,加肉从蓉一钱分;渴甚,加生脉散,不可疑而不用。

 

遗尿(第十七)

气血太虚,不能约束,宜八珍汤加升麻、柴胡,甚者加熟附子一片.

 

tags: 产后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傅青主女科 总目录
女科下卷
难产
正产
产后
产后编(上卷)
产后总论
产后诸症治法 (当前页面)
产后编下卷
产后诸症治法(续上)
补集
产后大便不通
治产后鸡爪风
保产无忧散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难产
  2. 带下
  3. 种子
  4. 正产
  5. 调经
  6. 小产
  7. 妊娠
  8. 鬼胎
  9. 产前后方症宜忌
  10. 血崩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