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大全小图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医书 > 中医古籍 > 灵素节注类编 -- 卷七

诸肿胀病

书名:《灵素节注类编》  作者:?

 

水胀

《灵枢・水胀篇》帝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岐伯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目窠,眼胞也,凡人睡卧初起,眼胞微肿,水病始起亦如之;颈脉,喉旁人迎胃脉也,水蓄于胃,肺气逆,故颈脉动而时咳也;水溢三焦,阳气不周,故阴股间寒,而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按其腹,随手而起,如囊裹水之状,此为水胀之证候也。

 

肤胀

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 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

肤胀因阳虚寒气客于皮肤,内无水邪,但是虚肿,故 然不坚,其皮浓。按其腹, 而不起,以气虚不鼓也,腹色不变,则与水胀之皮薄色亮,按之随手而起者不同矣。 音杳,坎陷之义。

 

鼓胀

鼓胀者,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此由内伤肝脾,故色青黄并现,腹胀而有筋绽。与水胀、肤胀因各不同,其证亦异。如后条旦食不能暮食,用鸡矢醴者相类。

 

肠覃

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此其候也。

肠覃始由寒气客于肠外,是在躯壳之内,正卫气出入之区,寒邪与气相搏,因而结成癖积,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岁久大如怀子,按之坚而推之移,其结在气分,故血脉流通,月事仍应时而下,盖与卫气所结,卫行脉外故也。

 

石瘕

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 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石瘕由寒气客于子门,假血成形,结如石坚,故名石瘕,而在胞脉之中,故状如怀子,俗所谓鬼胎也。

此以恶血当泻不泻,瘀结而月事不通,与上之肠覃有气血之分,而皆生于女子,当通利导之而下也。帝所问尚有石水一证,岐伯无答,义详前卷诸风证中。

 

诸胀脉证

《素问・腹中论》帝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岐伯曰∶名为鼓胀,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鼓胀者,外胀中空,其形如鼓,此因肝旺脾虚,壅滞经隧,腑气尚通,旦时阳旺,故能食,暮则阳衰,不能食也。鸡矢白善消宿积,鸡为肝之畜,故又能疏肝,用沸酒渥之,澄清而饮,名鸡矢醴,取其酒气行表助阳,其腑无实积,故不用攻夺之药。病由脾弱,故饮食不节,病必复发,虽然病已时,当其复病,浊气仍聚于腹故也。

《灵枢・胀论》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岐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帝曰∶何以知脏腑之胀也?岐伯曰∶阴为脏,阳为腑。帝曰∶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帝曰∶脏腑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岐伯曰∶夫胸腹,脏腑之廓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脏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此明内胀之脉也。脉大坚以涩,是邪气壅结,气血不和,故知其为胀也。脉应于阳部,其胀在腑;脉应于阴部,其胀在脏也。而其为胀,必皆关乎气与血脉、脏腑三者之病,然非胀之定舍也。胃之五窍∶唇、齿、咽,胃之上口名贲门,下口名幽门,共五窍也。廉泉、玉英,俱任脉经穴,在舌下,津液由之而升也。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逆,则营闭不得与卫通,故为脉胀,卫气者,并脉循分而行脉外者也。若脉气通而但卫不和者,则为肤胀,止胀于皮肤之内,其脉必流通而不涩也。此两证当用针泻胃经之三里穴,无问虚实,在疾泻之,以胃为脏腑之海,统领营卫故也。此明气与血脉之胀属于营卫,下明脏腑之胀也。

 

五脏证

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 ,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此分五脏之形证也。阳经内通于腑,阴经内通于脏,其由经脉之胀,甚则内遏脏气,故有各脏之病形。或先由脏病而致外胀者,则必先现脏证也。下节六腑之胀亦然。若肤胀,仅在卫分,不涉于经,必无脏腑现证也。

 

六腑证

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 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此分六腑,证状各有不同。或由各经气逆侵内者,或因内伤食积所致者。其脏胀,或由脾虚、肝郁、肺逆使然,或腑不通畅,遏其脏气者,皆当详审其因而治之。三焦胀与肤胀相类,以其同属于气也。

 

诸胀由起

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有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营卫外护,脏腑内居,经络气血,通贯流行,其起止皆有次序,阴阳相随,如环无端,合乎五行四时之气化,义详营卫经络门中。卫气之行,并脉循分肉,虽行脉外,而必随顺经脉流行之序。若其逆而失度,升降不调,然后厥逆之气在下,于是营卫气血留止不行,内寒之气上逆,真气与邪互相攻击,阴阳两气不得通和,而搏结壅塞,乃合为胀病也。

《素问・大奇论》曰∶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气盛于阳为肿,盛于阴为满。此言内满实而肿于外,其病自内而之外者,当先治其内也。

肺之雍,喘而两 满∶肝雍,两 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 大,跛,易偏枯。

此申明上条之现证以辨之也,雍同壅,言邪气壅而致满也。肺肝之壅,皆两 满,而肺则有喘,肝则有惊而不得小便之异也;肾壅则少腹至脚下气血瘀闭,故胫有大小,髀 大,跛不能行,或左或右,相易不定而偏枯也。其壅者,或因内伤,或受外感,皆不可定。此明脏病而不及心脾者,心藏神明,为一身之主宰,若其气壅,则必昏愦多狂;脾司转运,若其气壅,则一身内外皆不通和,不止如三脏之现证者。即参上文五脏之胀,其义理可知矣。

 

tags: 返回页首
相关章节 灵素节注类编 总目录
卷六
诸痛证
诸疟证
卷七
寒热病证
热病
诸肿胀病 (当前页面)
卷八
病邪传变
病邪胜负传变
诸瘅病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推荐资讯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痛的秘密、膝关节拉筋法
视频:田纪钧讲关节不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白露到了,你还好吗?
尿疗与断食
尿疗与断食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药方(组图)
给风疹反复发作女孩的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1. 惑病
  2. 不寐 不得卧 喘息
  3. 辨阴阳脏腑脉象病证
  4. 诸痹证
  5. 真脏死脉
  6. 肠便红下白沫脓血
  7. 诸疟证
  8. 诸厥病证
  9. 例言
  10. 噎膈反胃 呕 哕 噫 太息 饥不欲食
至顶 目录 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