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络世界——1.7-1.8 1-7艺术家的观想能力不容小觑 成人里也有少数具有观想能力的人,最让人感到兴趣的是艺术家,尤其是美术家几乎个个都有观想能力,建筑师似乎也有此种倾向。也就是对图画很敏感的人、很会
画画的人,似乎都具有这种能力。对他们而言,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总以为大家都一样,一旦知道别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反而感到惊讶万分。我常常在公开
演讲中要听众们试试有没有观想能力,有趣的是,举手表示有能力的人,往往下是美术家,就是很会画画的人。我想自己画画很差,怎么画都不大对,大概就是没有
观想能力,无法在脑中构思景物,然后呈现在纸上吧。所谓胸(脑)有成竹,一挥而就啊! 2004年三月,美国当代艺术盛会“惠特尼”双年展在纽约开幕,108位参展者中,唯一的亚裔艺术家李明维先生发表了“灵媒计划”,他邀请了六位艺术专业
经理人参加。特殊的是这六位女性都是灵媒,他藉由在展览现场摆摊算命的场景,对近代注重理性与专业知识的现象进行观念的嘲讽。李先生指出一般人大都赋予艺
术工作者极高的专业形象,鲜少想到他们可能具有超感应的一面,因此特别规划了这“灵媒计划”,六位参与者都很兴奋自己另一面特质得以呈现。李先生的观察和
我近十年的经验完全契合,看到这项报导时真是高兴,奸像遇到了知音一样。 部分音乐家也有这样的能力,或者是梦中学音乐,像音乐神童莫札特曾说他的作品是记录自梦境听到的音乐,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舒曼也不只一次在梦境中接受音乐
之父巴哈的音乐启发。或者是音乐中会产生视觉幻象,我曾经遇到一位南管专家,音乐一起,他脑中就会出现风景流水的画面,随着音乐的流转,画面也跟着变化。
以前在书上看到伯牙、钟子期的故事,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流水,钟子期都能完全知道,一直以为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现在才知道他们是真的可以在天眼里
神游高山流水,而且应该还是两人同游呢!这样的知音真的太难寻了,怪不得子期一走,伯牙就觉得弹琴无味。 二十世纪初期住在慕尼黑的俄藉画家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在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书中曾经探讨单纯颜色的心理效应,并且把颜色与乐器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做类此,像是鲜红色模拟喇叭等等,尝试创作出所谓的色彩音乐作品,希望以此达到心灵交流的目的。以后大家看他的画可要用心聆听,才不辜负他的一番苦心。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伯牙的音乐中有风景,而康丁斯基的作品是画中有音乐,看来眼、耳、鼻、舌、身、意之间的交流互用,并不是b那么不可思议呢! 1-8另类的科学家 令人惊讶的是有少数知名的科学家也有这样的能力。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是一九八三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也是研究玉米的细胞遗传学家。1951年她发现了基因“转位”的现象,玉米基因在复制时会从一个染色体跳跃到另一个染
色体上,产生重组现象,而茌遗传控制上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但是这个想法并不为当时的科学界所接受,直到二十多年后才被重视。她最特殊的是具有直观的能力,
她的传记《玉米田里的先知》描述用显微镜看玉米细胞时,“当我完全进入状况后,我已不再置身局外,却进到里面去了,成为那个系统的一部分。我和它们在一
起,然后每样东西部变大了。我甚至可以看见染色体内部的细节,每一样都真真实实地在那里活动。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因为我真的觉得我自己也在显微镜下,而
它们都是我的朋友。”这段话与孙储琳女士描述她与花生沟通,让花生返生发芽是多么的类似(请见《难以置信》)。这表示麦克林托克女士其实是有观想能力,能
进入心物合一的状态,深入事物的实相,才能有远超过一般科学家的洞见。她为自己是一个“神秘主义者”而自豪,她一直相信,除了科学家信奉的求知方法以外,
还有其它可靠的方式存在,她特别努力学习西藏喇嘛的训练方法,这些信念来自她一辈子所经历过许多科学所无法解释的经验。 物理学家戴森(Freeman Dyson) 在自传性回忆录《宇宙波澜》中,提及1948年才华洋溢的物理学家费曼(Richard
Feynman)尝试用简单的图示法,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复杂的粒子交互作用,刚开始并不成功,因为无法与其它大师沟通,没有人了解他在说什么。戴森仔细聆
听及观察才知道原因:一般物理学家所以无法了解狄克(费曼的昵名),是因为他从来不用方程式----。狄克只把自己脑海里的答案写下来,却从来不写方程
式,因为他对事情发生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影像,那个影像可以让他用最少的计算,直接得到答案。一般物理学家的思考方式是分析式的,他却是视觉的。“由此可
见费曼也具有观想能力,可以直接探索微观物理的过程,也成就了他多采多姿的一生。 上世纪末美国的大发明家尼可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交流发电机及马达的发明人。二十世纪的电力成为照明及动力的来源,彻底改变生活型态,就是靠交流发电机及马达。当年他在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
手下做事,爱迪生坚持发电要用直流电,特斯拉却坚持用交流电才能提高效率,他虽然得罪了爱迪生,但也赢得最后胜利。特斯拉在自传里写到,他个人相当敏感,
有时可以感觉到几里外的声音,非常的不舒服。他设计机器的时候,常常先在大脑的视觉屏幕中设计完成,再让机器运转,如果运转不顺,就在大脑银幕中修改,直
到一切顺利稳当俊,才把机器真正做出来。通常做出来的机器非常完美,一次就成功,从来不需要修改。看到这些描述,真令人兴奋而敬畏,兴奋的是特斯拉也有观
想能力,能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世界。敬畏的是他观想的机器并不存在,但是机器在大脑银幕中的运转,竟然遵从实际物质世界的运转定律,所谓的虚拟实境,与孙
储琳的意念打洞、意识微雕一样,令人难以置信。 你还想与信息场沟通,探究宇宙的实相吗? 试试观想的能力,拿一个水果仔细地瞧,然后闭上眼睛,努力把它想象出来吧。
|